分享

 有品者读 2021-04-08

文/杨晶

九十年代初,我刚上小学,家徒四壁。东北的秋天片片黄叶凋零,深秋苦寒,庄稼收割殆尽,田垄上落着充满寒意的白霜,踩在上面,布鞋底都透着寒凉。母亲踏着田垄去舅舅家给我借十九块钱的学杂费,让我在家等着。我忐忑不安的等待,在家里的菜地上焦躁的搓着脚,在那十九块钱可是我读书的希望啊,等了许久母亲还不回来。我跑去舅舅家,看见母亲耷拉着脑袋,身体前倾,脸颊羞红,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舅妈叉着腰鄙夷的看着母亲,舅舅在旁边大声呵斥她:“孩子上学就应该早点留出钱来,到了跟前了才想起来借,早干啥去了?”母亲在旁边唯唯诺诺的说是是是,腰已经深深地弯了下去。我不敢上前说话,只能在两米开外的地方艰涩的站着,我怕说错了话,怕舅舅不借那十九块钱。舅舅说够了,不耐烦的从木柜子里找出一个布包,不情愿的找出十九块钱的毛票。母亲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拿出一块粗布手绢,仔仔细细的包起来,向舅舅道了谢,兴高采烈的一阵风似地往回走。我一路小跑,紧紧跟在母亲后边,心里也乐开了花。那天的风从我耳边呼呼地吹过充满希望的声音。

从那以后,每到开学前一段时间,母亲的大锅里都煮着玉米粥,里边还有野菜叶子,母亲总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记住,好好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些话,到现在都没忘记。我开始拼命读书,废寝忘食。早晨天不亮的时候我和母亲同时起床,母亲做饭,我要背诵古诗词。农村的小学中午没有食堂,中午都要回家吃饭。午休时间,家里距离学校一公里,我需要跑回家吃午饭,母亲早早的做好饭在家等我,炖土豆已经浇在玉米饭上, 晾好了,我飞快地扒饭,味同嚼蜡,然后练习数学题。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做了一夜的题目,来不及吃早饭就要去上学了,母亲追出来给我衣兜里装了两个热乎乎的鸡蛋。

十六七岁的时候,我已经亭亭玉立。农村孩子都结婚早,不少媒婆已经开始踏我家的门槛了,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些事。直到前一段时间,母亲偶然讲起,说那些媒婆来找母亲的时候都充满了奚落:“家里这么穷,一个女娃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晚还是要嫁出去的。”母亲只能讪讪赔笑:“她乐意读就让她读,啥时候读够了啥时候算。”媒人不可思议的看着母亲,叹息着走了,时间久了,村里的长舌妇们都会议论母亲冥顽不灵。后来母亲回忆起她年轻的时候,我才知道,当年母亲学习成绩很好,姥姥不让上大学,她永远无法实现读书梦,我终于能理解母亲的坚毅了。

二零零零年,我在镇上的中学读初三,马上要考高中了,学习很紧张,母亲省吃俭用,怕我吃不好,每周都给我五块钱,让我在学校吃好。就在这个时候,母亲决定搬家了,搬到外地打工,因为上高中要花很多钱,母亲决定让我一个人在老家住宿。母亲走的前夜,我一夜时间未眠,希望时间能走的慢一些。终究还是天亮了,母亲扛着大包小包要走上火车了。我送母亲到了村口,我不愿意和母亲分开,可是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母亲久久不愿离开,我知道她舍不得离开我却又不得不分离。那个冰冷的早晨,母亲眼眶发红,我眼泪低垂,我们相对无言。最后母亲跺了跺脚,扛起大包小包,颤抖着肩膀头也不回地走开。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目送着母亲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为止。

半年后,我如愿考上了公立高中。

我依然住校,自己搬行李,办理入学手续。母亲给宿舍打了电话,说抱歉不能陪我,我说没事,我自己可以的。放下话筒,我早已泪水涟涟,我知道母亲要工作赚钱供我读书。高中的课业紧张忙碌,我与母亲三年未见面。每一个新年,我都忍不住想买一张火车票,奔往母亲所在的城市。母亲拜托了小姨妈照顾我,我都把思念埋在了心底,不敢对任何人说出来。

三年后,我考上了大学。那个暑假,我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站了一夜,到达了母亲的城市,我终于见到了母亲。母亲更瘦更小了,黑黑的,穿着工作服在卸货,一个瘦小的女人搬运水果和蔬菜,我趁母亲不注意悄悄擦去了泪水。母亲见到我,开心的不得了,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傻笑,擦擦手,充满渴望地看着我,最后也没过来摸摸我。我忍不住飞奔过去,挽起了母亲的手臂。那天的夕阳那么好,斑驳陆离,闪闪发亮,我和母亲回家的路那么美好,那一幕至今还在我眼前回放。

我要去上大学了,火车开的时候,我在车里哭的不能自已。母亲在车窗外微笑着挥手,一会儿母亲冲上车来,斥责我:“你这是去上学,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许哭。”然后就飞速的下车了,火车缓缓开动的时候,我看见清风肆意扬起母亲的乱发,哭得无比不舍。那一年开始,我每个寒暑假都能和母亲团聚了。每次母亲都买了我爱吃的水果放在家里,早早的去了火车站等我回来,从无懈怠。大学期间,母亲等了我八次。最后一次的暑假,是我们俩最开心的,因为我毕业了 母亲再也不用去火车站等我了,我选择了留在母亲所在的城市,我们不分开了。

可惜,恰如媒婆说的那样,我要嫁人了。我穿上洁白的婚纱,我亲爱的母亲哽咽着依依不舍地把我送上了婚车。她每天晚上再也不用等我下班回家了,因为我会回到另一个家门。可是,节假日的时候,母亲还是倚着门等我回家,即便我有时候回不去,即便回去总是姗姗来迟又匆匆离去,母亲还安慰我说:“你那么忙就别总惦记我。”有时候,微信上也说不了几句话。即便如此,母亲还逢人便说女儿很孝顺,每每听见别人样说的时候我的眼睛酸酸的。“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直到我也成为了一为母亲,我才知道那些漫长的岁月里,母亲为我倾其所有,我能回报的不足万分之一。母亲在无数次的等待里,有多少次是失望而落寞的,我每一次出现都以为她恰好在家,其实在每天的日子里她都一直期盼着我回家。

前一段时间,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丈夫和女儿搬回母亲那,让母亲享天伦之乐,母亲高兴异常,我也略感欣慰,母亲不用常日对我翘首以盼了,不用终日空等,这是我能为母亲略尽绵薄孝心。母亲像个孩子一样,和女儿玩得不亦乐乎。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母亲很年轻,很漂亮,母亲站在门口,等我回家吃饭,脸上的微笑如春天般温暖,那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母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