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宽: 一件小事铸丰碑

 兴和微生活伟 2021-04-08
聆听家乡故事!

1968年10月,寒意来得似乎比往年早,西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农民们都早早地穿上了棉衣。

离开学校、“返乡”当农民两个多月的我,听到了又将“复课”亦或“高考”的传闻,泯灭了的希望似乎又被点燃......某天,太阳刚露头,我就背上军绿色的小挎包,装上妈妈给烙的混合面饼子,踏上了通往县城的土路......

那年头,通讯手段很落后,交通也非常不方便,这些消息只能亲自去查明真伪。

太阳的下巴被西山挡住的时候,我徒步70里、蓬头垢面地来到了高中母校——商都中学。这里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学生走光了,只有教职员工还得每日照常到校。我向“传达室”王大爷打听后才知道,事先的“小道消息”纯属谣传。这时,我像只“泄了气的皮球”,蔫儿在了传达室的小炕上......因路途远,不能当日返回家里,经济能力又捉襟见肘,无力住店。所以,当晚只好在传达室凑合着过夜——因为我和王大爷关系很好。

傍晚,荆佃宝和郭淑贤二位老师看见传达室的煤油灯亮着,便推开了门,看见我呆坐在屋里,很意外......问明情况后,他(她)们主动把自己在学校宿舍里的行李抱来了一套,让我过夜用。经再三推辞,两位老师的这份“盛情”还是给留了下来了......

夜深了,我觉得自己是位农民,“脏兮兮”的......就没敢动那床被褥。要知道,荆、郭两位老师刚刚“而立”,正是特别讲究卫生的年龄段。而且,自己的被子让别人使用,这本身就是很忌讳的事情......所以,直到后半夜,我才小心翼翼地将被面反搭在了自己“和衣”的身上,迷糊了一会儿。因为,我的棉衣是妈妈前些日子拆洗完,为我过年准备的,似乎还算干净。被面挨身,是怕弄脏那雪白的被里。那一夜,虽然休息的不好,但是我的心却始终被温暖着。                 

次日一早,我反复查看,确信没有弄脏老师的被褥,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几十年过去了,荆、郭二位恩师教过的“知识”记不起多少了,但这件事却刻骨铭心!因为,那套行李不仅温暖过我的身躯,更警护过我这个弱势者的人格,赋予了我最可宝贵的做人尊严。

他(她)俩的桃李满天下,我是他(她)们千千万个平庸、普通弟子中的一员,却意外地品赏了一次恩师给予的慈母般甘甜......可以想见二位先辈内心的仁慈、厚德与至诚。

小事,筑就了这对恩师在我心目中的精神丰碑。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后来,我也当了老师,与两位先辈共事多年,师生间的情谊像一壶窖藏老酒,在蹉跎岁月里愈酿愈醇香,而且感染和影响着双方的至亲......

这件“暖心”之事,不断地在我的教师生涯中发酵......我也力求在为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践行着可以让学生“暖心”的默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