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个例子,看看风邪伤人的后果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视频/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我们为什么会得病”,了解了中医对病因的分类以及中医的发病观。(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今天,我们就以风邪为例,看看邪气伤人的后果。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病因病机第一部分的第二个内容,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的条文。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这段话是我们引用的比较多的。

比如对我们男科来说,非常强调房劳所伤。那我们就经常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经常引用这句话。

至于说“高骨”是什么意思呢?那是另外一回事,反正告诉你肯定得伤。

好,那再比如说肛肠科,我发现只要是跟痔疮有关的中医文献里面,基本上都会引用这句话,就是“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至于为什么是“肠澼为痔”,“肠澼为痔”是什么意思,另当别论。

但实际上这段话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或者说,歧义是非常多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首先要理解什么叫“风客淫气”。这个“风”的话,这里就是风邪。

那么“客”呢?从外来,谓之客,对吧。所以“风客”的意思就是“从外而来,感受风邪”。真正的关键点在于“淫气”。

什么叫做“淫气”?我们知道“淫”往往理解为太过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呢,往往也会理解为混乱的意思。那这里的“淫气”是什么意思呢?

《太素》里的解释很有意思,在我看到这个解释之前,我也没想到《太素》会这么解释:

风客淫情之气,遂令阴盛,施精不已,故精亡也。肝脉循阴入肝,故精亡伤肝也。平按:注淫情,情字别本作精。(《太素》)

“风客淫情之气”,他这个版本,他读的是“情”,“淫情之气,遂令阴盛,施精不已,故精亡也”。这段话一讲,大家就会想到这明显就涉及到房劳损伤的问题了,对吧。

风邪客于淫情之气,那就是说在房事的时候受风邪所伤,这样子的话就“遂令阴盛”,这里阴盛指的是阴道强盛,对吧?

那么就是房劳太过,就会“施精不已”嘛,这不就是房劳太过吗?所以精亡。

这种解释呢,现在用的是非常的少了。

更多的解释呢,是用的这个《素问经注节解》里面的注的:

客者人来自外之称,风自外来,故亦曰客也。淫,乱也,风邪客于经络,而气为之乱也。气者,外以捍邪而内以养精者也,气乱则邪以无所捍而入益深,真精必动而消散矣。(《素问经注节解》)

“客者,人自外来之称”。客气是由外面感受的邪气,这个没问题。关键在后面,“淫,乱也”,淫气就是乱气。

风客乱气,这个乱气是怎么来的呢?是“风邪客于经络而气为之乱也”,之所以会乱,是因为有风邪所客,对吧?这句话的意思应该这么理解。

好,如果理解不了的话,我们在“风客”后边加个逗号就可以了。 “风客,淫气”,因为风邪所客,所以那气就乱了;因为气乱了,就不能怎么样?就不能卫外,则邪气更容易深入;最深的是哪里啊?精嘛,对不对?所以他就伤精了。

因为伤精了,那之后呢,就伤肝。为什么伤肝,这里没讲,他就讲“真精必动而消散也”。但是事实上,伤肝很容易理解。因为风和肝本来就同气相求嘛,这个很容易理解。

《新校正》里王冰的注呢,又不一样。

自此已下,四科并谓失圣人之道也。风气应肝,故风淫精亡则伤肝也。阴阳应象大论曰,风气通于肝也。风薄则热起,热盛则水干,水干则肾气不营,故精乃亡也。亡,无也。新校正,按全元起云淫气者,阴阳之乱气,因其相乱而风客之,则伤精,伤精则邪入于肝也。(《新校正

他说啊,风邪所客以后,“风气应肝,故风淫精亡则伤肝也”。

所以他这个淫气指的什么意思呢?指的是风气的太过。风客入里以后,邪气太盛,这里的“邪气”当然就是风邪。

那么这个风邪太过以后呢,木火相煽,因为风属木嘛,对不对?木能生火,风火相煽,它就能够生热,热盛了以后就伤阴,“热盛则水干”,就伤了阴血啊,“水干则肾气不营,故精乃亡也”。

这个解释是后世注家引用最多的一个。因为这个解释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精乃亡,因为木能生火,所以它能生热,因为生了热,所以伤精,因为了伤精,所以精乃亡。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就是李士懋老先生写的《火郁发之》。

他就认为几乎所有的火邪都具有郁的特点,不管是内火还是外火,内生的火邪还是外生的火邪,都具有郁的特点。

这个是有道理的。那么在这里来说的话,也是相通的。那就是这里的热是怎么起的,是风邪所薄(迫)的,所以必然也是有流行不畅的,也是有郁火这样的一个特点。

若风邪感袭,客于皮毛,淫泆不已,精液乃亡,此以同气相感,邪伤肝脏也(肝为厥阴风木)。(《素问悬解

《素问悬解》呢,就认为感受风邪,当然肯定是因为虚。因为体虚然后才感受风邪,客于皮毛。

然后这个“淫气”指的是“传变”,“淫泆不已”的意思。

因为风邪侵入人体以后,产生各式各样的传变,这个传变逐渐的深入,先在皮毛,然后在肌腠,然后再入于肌肉,入于经脉,入于脏腑,入于骨髓,最后才伤精,他认为是这样导致最后“精液乃亡”的。

你看,就是一个“风客淫气”,就有很多解释,还都不太好懂。

但是,把这四个解释都合起来看,我们知道其实就是一个意思:体虚,所以风邪所客,因而会伤人正气,所以精乃亡。

可以想见,这个“精乃亡”一定不是指的是肾精的消亡。虽然说有注家说,亡者无也,就是这个《新校正》里面讲“亡者无也”。

但是,如果已经无精了,这个人还能活吗?就不能活了,就不会存在邪伤肝了,也就没有后面的这个变化了。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饱食”的意思是说,是在前面已经“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饱食”,然后才会出现下述的病变。

所以后面的这几句话,全部都是在“风客淫气”的基础上发生的。

那反过来看,这个“精乃亡”的“亡”,就不能理解为消亡的意思,只能理解为损伤的意思,对吧。这个是强调的重点。

所以在这里,实际上是再一次强调了“发病以正气为先”的意思,这也是一个反复强调的基本意识啊。

在这个“精乃亡,邪伤肝”的基础上呢,又因而饱食,就会出现“筋脉横解”;“筋脉横解”以后呢,就“肠澼为痔”。

这是我们望文生义,对吧,随文衍义,就是这么解释的。

好,那么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筋脉横解(jie)是什么意思?或者说经脉横解(xie)是什么意思?

大多数情况下,注家都认为这个“解”通“懈怠”的这个“懈”,就是指的松驰的意思。横呢,就是阻塞不通的意思,这像是这个门口的木栅栏一样,这是横的意思。

那么既不通,又有懈怠,那这个经脉的功能可能就失调了,对吧。经脉功能失调以后呢,就出现“肠澼为痔”了。

所以接下来就要理解什么叫做“肠澼”,“肠澼”和“痔”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在《太素》里是这么解释的:

澼,音僻,泄脓血也。肝主于筋,亦生于血,肝既伤已,又因饱食,谷气盛迫,筋脉解裂,广肠漏泄脓血,名之为痔也。(《太素》)

“澼,音僻,泄脓血也”。他认为肠澼就是从肛门里排出一些脓血的这一类型的症状。

因为肝主于筋,也主血,所以前面既然已经伤肝了,再加上饱食,又吃很多东西进去,那么谷气盛迫,谷气太盛不能运化,那么就破解筋脉,筋脉解裂。

这个什么意思?就是筋脉破掉了,对吧?那么破掉以后会怎么样,就会出血嘛。

所以“广肠漏泄脓血,名之为痔也”,这个随文衍义,也非常容易理解。

争论在于,“筋脉横懈”能不能理解为筋脉的破裂,或者解裂呢?

后世的大多数注家,都不是这么理解的。但是在我们近代的一些医家,简单的说,有时候我们要在期刊上发文章的话,把这个“横解”理解为破裂就比较多了。

因为,把筋脉横解理解为破裂,那么痔疮出血也好,还是脓血也好,是不是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了。

丹波元简在《素问识》里面,对于“肠澼”的解释更为合理。

肠澼二字。素灵中凡十见。多指赤白滞痢而言。唯本篇云。肠澼为痔。盖古肠垢脓血。出从谷道之总称。(《素问识》)

他说“肠澼二字,素灵中凡十见”,就是在《内经》里面呀,“肠澼”这两个字一共出现了有十次。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赤白滞痢,指的是痢疾。只有在这一篇里面,他说肠澼为痔,那么他在这一篇里面,他说的这个肠澼啊,应该也是指的是肠垢脓血出从谷道,还是指的是便脓血。便脓血在中医来说不就是痢疾么?

我们中医的痢疾跟西医的痢疾不一样。我们的这个痢疾,不强调他的传染性,强调的是便出脓血,是吧?还有便出不爽,里急后重,所以叫滞痢,气滞作痢。

那么为什么“肠澼”以后会有痔呢?有一个注家在中间加了一个点,叫“肠澼、为痔”。加这个点,就好象容易理解一些。

肝主筋,既经邪伤,而又饱食,使脾气困乏,则筋脉横解,横解者,弛懈也,脾困则生湿,湿邪下注而为肠澼、痔漏也。(《灵素节注类编》)

就是说在肠澼的基础上,同时可能也发生了痔疮。并不是说因为肠澼所以发生痔疮。也就是说肠澼和痔是个什么关系啊?是并列的关系。

那为什么会发生痔呢?因为,筋脉横解,懈怠。

懈怠以后,筋也好,脉也好,他这种懈怠的原因是脾气困乏。饱食,故而脾气困乏引起来的。脾气困乏就失于运化,失于运化就生湿,湿邪下注就为肠澼,为痔漏。

这个解释从病理上来说可能更通畅一些。

如果按照这个解释,就是先伤于肝气,正气已然受伤,这个时候呢又因而饱食。

本来肝木损伤的话,脾土就容易受病,再加上饱食,那么脾就更加的容易异常而为病。脾困就容易生湿。

那么湿邪和热邪相合——前面已经有热了,对不对?风客淫气已经有热了,湿邪本身久郁也可以化热——湿热流于下焦,就肠澼为痔。所以肠澼和痔应该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这样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我们举些实例来看一下,过去的病案里面是怎么解释的。

你看这个案是《王九峰医案》里面的:

饮食自倍,肠胃两伤,经脉横解,肠澼为痔。素本善饮,湿甚中虚,肠澼延绵不已,虚气下坠,升降失常,滞下甚多,胀而不痛。此属虚也,气血交亏,湿郁化热。白头翁汤去川黄柏,加冬术、生地、阿胶、黄芩、甘草、炮姜、伏龙肝。

你看,他前面讲了很多病因,“饮食自倍,肠胃两伤,经脉横解,肠澼为痔”。这就是引用的两段内经原文,对吧。

然后,素本善饮,这个人本来就喜欢喝酒。不是喝水哈,我们一般来说古文里讲的善饮,都是指的喝酒。

“湿甚中虚”,因为酒客家就多湿热,那么再加上他本身“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中焦本来就虚弱。于是他就得了什么病呢?“肠澼延绵不已”。

那从这句话上看,这个“肠澼”很明显指的不是痔疮,应该指的下利脓血的痢疾。那么久痢以后呢?虚气下坠,升降失常,滞下甚多,胀而不痛,这都是痢疾的发病特点。

所以在这里,他的“肠澼”指的是痢疾。我们再看看他的用方,他用的是白头翁汤加减的,再加一些扶正的药,加了一些温中、养阴的药。

那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治疗痢疾的案。所以对王九峰的理解来说,他肯定认为这个“肠澼”是什么意思啊?就是痢疾的意思,对吧。

那我们看,这个《续名医类案》里面,引薛立斋的这个案:

薛立斋治一男子,痔疮肿痛,便血尤甚,脉洪且涩。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盖风气通于肝,肝生风,风生热,风客则淫气伤精,而成斯疾。遂与黄连、当归、黄芪、生地、防风、枳壳、白芷、柴胡、槐花、地榆、甘草,治之渐愈,次以黄连丸而瘥。

薛己引用的就是这段条文,“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那么对于薛己来说,他就认为这个肠澼为痔,也是可以指痔疮的,对不对?

那么这个痔疮是怎么生的呢?风客则淫气伤精,而成斯疾。他也是认为,“肠澼为痔”是基于前面的“风客淫气”而来的。

他用的是什么药?黄连、当归、黄芪、生地、防风、枳壳、白芷、柴胡、槐花、地榆、甘草。可以看到一组是祛风的,一组就是化湿的,对吧。

薛立斋,就是薛己的案,是最遵从内经原意的医案之一。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这个薛己他对《内经》这段条文的观点。

两点:第一个,“肠澼为痔”是继发于风客淫气之后的;第二个,肠澼为痔,痔疮和肠澼是可以并列存在的。

那么这个“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最后是引起了湿邪所困证,最后发为痔疮。从这个案里面我们大致可以反推出薛己的观点,应该是这样的。

“因而大饮,则气逆”。

这个“大饮”,我们刚才讲了,古人说“饮”的话,一般都是指喝酒。既然是喝酒,拼命喝酒,那能够引起气逆,我们就好理解了,对不对?

酒为水谷之悍气,极其剽悍滑疾,其性属阳,所以他应该往哪里走啊?他就喜欢往上走,对吧。

上之太过则为气逆。再加上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呀?他是在“风客淫气,精乃亡”,肝气受损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呢,在《类经》里讲“酒挟风邪”,你前面不是已经中了风邪嘛,本来就风性轻扬,容易往上走,再加上酒之剽悍,“则因辛走肺,故肺布叶举而气逆上奔也”。

这个气逆从《内经》的角度上讲,应该表现为什么症状?应该是肺气上逆的症状,对吧,咳啊,喘啊等等。

那我们讲“因而大饮,则气逆”,除了肺气上逆症状以外,还可以有什么症状?还可以有肝气上逆的症状,对不对?

那么,在我们的这个现在的教科书里经常有讲“因而大饮”,好几个版本,比如《新编黄帝内经纲目》里边,讲 “因而大饮”的时候,他讲的是喝水。当然,喝水也会停饮,对不对?

这个“因而大饮”,他也认为会气逆,为什么?因为如果说饮停中焦,再复受风邪所引的话,也容易上迫于肺,而出现咳喘。

再加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你现在中焦既然有大量的停饮,那么这个停饮也很容易影响到肺。要是有风为中介,就更容易影响到肺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这个“强力”,自从说王冰注了这个《内经》以后,他讲“强力,谓强力入房也”,基本上都把这个“强力”解释为房劳所伤。

那么这个高骨呢,就是“腰高之骨”。但是大多数注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所谓的“腰高之骨”到底是哪个高骨。我们腰上高出来的骨头多了去了,对吧。

比方说我们说髂前下棘,是吧,还有这个后面的这个腰椎,是吧。都是高骨,那到底是哪一个高骨呢?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就是腰椎。

那么“高骨乃坏”,大家想想会有什么表现?就是腰痛如折,腰酸腰痛,腰膝酸软等等的这个腰椎的症状。

那么,至于为什么“因而强力”,就会出现“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只要我们把强力定义成了房劳,就很容易理解了,对吧。

可是,并不是所有注家都认为“因而强力”是房劳。他们把它理解成“勉强用力”。比方说,我只能挑一百斤的担,我一定要挑一百五十斤,这也是强力,那这种强力,它也能伤肾。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因为这种强力,他是不是也可能伤筋伤骨啊,对吧。那么他也可能会影响到肾。

尤其是伤骨,那就直接影响到肾。伤筋的话,要通过肝,再影响到肾,这都是有可能的。

在临床上来说,不用拘泥。第一个就是过劳所伤的这种强力所伤嘛,这有可能影响到肾;第二个就是房劳,就尤其容易伤肾。我们把握这两点就可以了。

这几个条文放在一起,我们来看看啊,它不是说一定来教我们看这个病的。

虽然说我们现在只要是讲痔疮,都会引用这个“肠澼为痔”,但在这里,不是只用来教我们看病的,这个是用来举例的。

外邪所伤以后,因为同气相求,他会伤其本脏,对吧?在伤其本脏的情况下,还会有传变。

怎么传变呢?那就很复杂,“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嘛。

比如,就得看你有没有再受别的邪气所伤。比方说“因而饱食”,这个是饮食所伤;“因而大饮”,这叫伤于酒食,也算是饮食之一,对吧;“因而强力”,这是劳伤,对吧。你不管是房劳所伤也好还是其他什么所伤也好,都算是劳伤。

那么还可以是什么呢?因而久思,因而暴恐,诸如此类的,都可以,这里不过是举例而已。这一点呢。应该是我们要充分理解的。

所以不要把这段条文仅仅是当做讲这几个病而已。

更关键的是“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这句话啊,大家只要引用这句话,就是强调房劳啊、房劳啊,好象房劳很可怕。

但是我非常欣赏《素问经注节解》里的这段话:

“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人生之大伦,天地之正道也。若行所当行,不妄贪纵,何至败坏。唯好色之人,纵恣行乐,精血渐亏,力既不能,犹或借资异物,勉强从事,乃伤乃坏,岂非无力而强用其力之故哉,况又强力于其邪入之后乎”。

房劳是会伤,但不可以没有房事,对不对?就是只要适度就可以了。

所以一定是“因而强力”,强调的是不能强力为之,强调的是这个。“岂非无力而强用其力之故哉”,应该是这样的“力不足而勉强用之”的状态才会致病。

否则的话,大家都不要有房事,不就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了吗?“若春无秋,若冬无夏”,是不是?那这个也要得病的,是吧。

未完待续

有问题的朋友可在下方留言,

小编会积极联系孙老师为大家解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