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疠气的致病特点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把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全部都讲完了。在六淫之外还有时邪,都是属于“外因”。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所谓的时邪是什么。

时邪,又称为“疠气”、“疫毒”、“乖戾之气”、“戾气”。这个“戾”跟前面的“疠”有不一样。“疠”是指严苛的疾病;“戾”是“乖戾之气”的“戾”。这两个字都是指时邪,但是,它们的命名就反映出中医对于这样一种邪气的认识变化。称之为“疠”,是指这个疾病具有“其发也暴、其病也重”的特点,它来得非常急,一旦来了,疾病非常重,所以叫作“疠”,非常严苛的一种疾病。那把它称为“戾”,“乖戾之气”,就是说跟正常情况下不一样的气,跟六时之气不同的气,这首先是第一个要点。

这个“疠”,当然也有比较急迫、比较严厉的意思在里头,但主要指的应该是猛烈与不正常,和我们熟知的“六淫“致病有不一样。那么有的时候呢,我们又把由“疠气”所导致的疾病又称之为“瘟疫”或者“疫毒”。

spring

“疠气”具有什么样的致病特点呢?

首先就是,它是不同于六淫之病,但是又是由外感而发的一大类的致病因素。那么这个致病因素,它具有发病非常急、病情非常重、一旦发病病者的症状特别相似(它具有一个或者一组典型的症状)、传染性比较强,因而也比较容易流行的致病特点。

这样就涉及到很多概念点了。第一,发病急。我们前面讲六淫之邪的时候,风寒暑湿燥火,有的发病也很急。你比如说中暑,发病可能非常的急。那有的呢,可能就发病相对比较缓。比方说“久处寒湿之地”,最后风寒湿三气杂致合而为痹,那可能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能要几年、十几年、二十多年的时间,它才会发病。但是疠气呢,只要是有疠气中人,都是“无论长幼,触之即病”,只要接触到了可能就会发病,发病非常地急骤。而一旦发病,往往病情都比较重,不管预后好不好,至少它会经历一个病情非常严重的这么一个阶段。而且一定有它的特异性症状。或者这批病人全部都是发高烧,高烧不退,或者这一批的病人全部都是无尿、少尿,或者全部都是周身起疹子、起脓包等等,有它的特征性的症状。并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能够流行。

我们讲了五个特点,对吧?但是任何一个特点,你反过来说,都不能说一定就是疠气。比方说,发病急的是不是一定就是疠气啊?当然就不是。易于流行是否就是疠气?也不是。六淫之邪也可以导致流行病。比方说,气温骤降,第二天大家都感冒了,这个是流行,对吧?但是这个流行它有没有传染性呢?它没有传染性。都是昨天那一批爱吹空调的、不加衣服的人得了病,对吧?并不是说“接触到某某某”而得了病,它不具备传染性,虽然流行但不具备传染性。所以,只有这些致病特点都具备的时候,我们才能说,它可能是一个疠气。

那么,影响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有四大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气候的因素。疠气过去还有一个说法,叫作“天行时邪”。天让它流行的、因时而发的这么一种邪气,所以叫作“天行时邪”。说明什么?说明它的发病与气候的因素是非常相关的。剧烈的气候变化往往就容易导致疠气的流行和发病。所以,如果这一年的气候是特别的冷,特别的热,或者是冷、热的时间特别的长,那就说明什么啊?说明疠气可能就在潜伏之中,随时可能爆发出来。

第二个呢,它还跟环境和饮食有特别大的关系。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环境和饮食的不恰当,或者说是异常、条件差等等。1666年,在伦敦曾经流行过一场瘟疫,所以那年被称为魔鬼年。我们经常讲魔鬼年,对吧?什么叫“魔鬼年”?就是西方认为有一些年份是上帝来清算这个世界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审判日,比如说我们都经历过的千禧年——2000年,当时就传言会天有异象,后来又说是2012年。在历史中还有一年,就是1666年,传说也是审判日。在1666年前后,伦敦的鼠疫大流行。这个就跟伦敦当时的环境非常差、城市建设非常差有关。城市卫生不好,导致老鼠丛生,最后鼠疫才会流行。最后据说是一场大火,烧了大半个伦敦市,结果把老鼠也烧死了,这个鼠疫就控制下来了。所以,它与环境、饮食的关系非常大。

第三条,跟没有及时的作好预防与隔离的工作有关系。我们前面讲过,疠气致病的特点是什么?“无论长幼,触之即病”。那么如果我们不触,不就不得病了吗?所以,预防、隔离是阻止我们因疠气而病的最重要措施。一旦发生了疫疠之邪为病,或者,用现在的说,传染病的流行,那么第一要着就是要作好预防、隔离的工作。年纪稍长的,应该都还记得,在“非典”的时候,是吧?后来那个隔离,作得多么的严格。我记得当时杭州有几幢楼隔离了,连这个饮食都是由外界来提供的,当时杭州各界人士献爱心给他们捐助这个盒饭哪,还有这个菜呀,非常的感人。今年的新冠就更不用说了,英勇的武汉人坚持封城近两个月,做到了很好的隔离,对全国的疫情防控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最后一个,就是社会影响。我们在讲社会影响的时候,其实你看是不是在前面第三条,“没有及时作好预防与隔离工作”已经提到了社会影响,对吧?一个社会如果它很混乱,不能组织起来控制这个疠气的话,它就容易流行;如果说这个社会它有完善的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并且能把它落到实处,那么,它就能够比较好地去控制疠气的流行,就能够让它由流行变成散发,最后消亡。所以,归根到底,一个有序的、有知识的、有卫生能力的社会,对于控制疫疠之气的流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个可能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对于疠气本身致命性质的认识上。

清朝末年有个非常有名的温病大家叫王孟英。王孟英是在杭州、湖州一带行医的江浙名医。当时上海流行霍乱,影响到整个江浙地区,都是霍乱流行。王孟英自己的老婆、女儿都死于霍乱。那么他对于治疗霍乱也非常的有经验。但非常可惜,他的几个至亲之人在发病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他都不在身边,或者无法作及时的救治。屡失至亲的王孟英非常的悲痛,将余生全部献给了霍乱的防控。他是我们医学史上有稽可考的第一个明确向霍乱宣战的人。那么他当时在那么恶劣的,或者说整体社会意识还非常低下的情况下,写出了《霍乱论》。在这本书里,他说怎么预防像霍乱这样的“食疫之疾”呢?他说,要“改善市政建设”,甚至提议上海重新地去规划、修缮下水管道来阻挡流行病的发生。你看,他当时的意识已经非常先进了。但是有没有用呢?没有。他只是一介寒医,一个普通的医生,他的意见完全得不到重视,所以,最终他对于霍乱的流行也就无能为力,只能是孤身奋战至死,非常的悲壮。

所以,控制疫疠之气的流行,我们必须要注意到气候因素、环境与饮食、预防隔离和社会影响这四个方面。

那么,只要一讲到疫疠之气,我们就往往把它跟传染病、流行病联系在一起,也往往把它跟温病联系到一起。疫疠之气、温病、温疫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温疫是由疫疠之气引起的,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同时还具有温热特性的这么一类疾病。那么相对应的,有温疫,就怎么样啊?就一定有“寒疫”。所以,有人说,明清时流行温疫,在张仲景那个时候流行的是寒疫。所以,张仲景用温的方法,明清温病学派就用凉的方法。这个可为一说吧。因为,张仲景那个年代是不是只有寒疫,当时的疫病表现是不是只有寒,这个当然也是有争议的。但至少,与温疫相对应的,应该存在一个寒疫,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大多数的疫病都表现出温热的特性,所以,逐渐我们就只知温疫而少知寒疫了。

那么,温病是什么意思呢?温病是指温热性质的外感病。一定是病由外来的,温热性质,它就属于温病。至于这个外来的邪气是属于六淫之邪,还是实邪?都可以。所以我们前面讲到暑邪致病特点时,有讲到“暑温”,有讲到中暑,这些都是由六淫之邪引起来的温病。温病是可以由六淫之邪引起来的,也可以由疫疠之气引起来,这个都没有问题。所以,温病的概念要比瘟疫的概念更广。那么,温病的病因也不仅仅局限于时邪。我们知道这两点,那么,这个关系也就差不多理清楚了。

整理:黄乐 校对:杨德威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