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谨言慎行则宜——《论语》悟读【236】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第十篇第四章: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ù,门坎)。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衣裳的下摆)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 jí,恭敬和顺)如也。

【译文】

进入朝堂的大门,像鞠躬一样地弯着腰,好像不能容身一样。站立不挡在门中间,行走不踩门槛。走过君主的位置时,面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很持重,说话好像气力不足似的。提起衣襟走上台阶,像鞠躬一样地弯着腰,屏住气像停止呼吸似的。退下时,每走下一级台阶,面色便舒展一些。走完台阶,快速地走路,像鸟儿展翅一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仍然是恭敬和顺的样子。

【悟读】

 夫礼之于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出自《礼记·经解》。礼是礼节礼貌,为;仪是仪态仪式,为表。人们立身处事,须遵照一定的礼仪原则,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本章记载的是夫子上朝议政时的行为和神态。中国自古是一个礼制国度,古代高级官员须上朝拜见国君,商议朝政。上朝之际,其言行须符合礼制的规定,否则是谓大不敬。

公门,即鲁君之门。钱穆:“古者天子五门(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诸侯三门(库门、雉门、路门)。入公门,应指第一门库门言。”

君主是一国之主,代表的是国家和国民,对国君应忠诚尊重;朝堂,是君主和大臣们商议国政的地方。夫子进入朝堂后谦卑和恭敬的态度,不仅是对国君的,也是对自己将要参与的政务。

礼仪是一种标准,一种规矩。所有礼仪,都绕不开一个“敬”字。本章夫子上朝议政时的言行举止始终表现出“”,无疑是正确的、合理的,也为后世立起了一个标杆。

身谨言慎行则宜。身谨言慎,一生有安。礼仪,作为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