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入公门,鞠躬如也(10-4)

 经义工坊 2021-08-28

本节记录孔子上朝时严格遵照礼仪规范的情形。从孔子的言行,完全可以体会到孔子已将诚敬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履阈():阈,门槛,脚踩门坎。

摄齐():摄,提起。齐,衣服的下摆。提起衣服的下摆。

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逞:舒展开,松口气。
没阶:走完了台阶。

【译文】
孔子进公门时,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站立时,不站在门的中间;经过门时,不踩门坎。走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立刻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登堂时,提起衣服下摆,小心谨慎的样子,屏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从堂上退出来,走下了一个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下完了台阶,快步向前,像鸟儿舒展双翅一样。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一副踧踖不安的样子。

古代高级官员要上朝拜见国君、商议朝政。古时上朝特别讲究礼仪,官员们言行举止不能随意散漫,而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孔子做过鲁国的高官,上朝议政时,孔子的行为和神态就是按照礼仪规定作出的具体表现。
诚于中而形于外。《礼记》:“曲礼曰,毋不敬。”所有礼都是敬,心中有诚敬之意,礼就一点不会缺少。缺礼、失礼,都是心中敬意不够甚至没有敬意所致。 
“公门”即君主之门,包括天子、诸侯之门。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像要鞠躬的那个样子,肃然起敬,非常谨慎,好比无处容身,勾勒孔子戒慎恐惧、小心谨慎的样子。
“立不中门”,中门即门的正中,不站立在公门的正中。公门很大,有时候还分大的正门和小的侧门,正门往往用于天子或者国君通行,臣子应避开立在中门,而且多选择从侧门进入,以表示恭敬尊敬。“行不履阈”,不踩在门坎上面。古时房屋均有门坎,多用木头或石料制作而成,进门时应该跨过而不能踩在门坎上,以表示谦虚恭敬。
“过位”即经过君主的座位,无论君主在与不在,即使面对空位,都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面色勃然变为肃敬,脚步也立即加快,不懈怠、不拖拉,快走几步经过君主的座位。因为此处并非说话场所,真有必要说话的时候,言辞都要尽量简洁,好像话都没说完就赶快离开,足见孔子对君主的诚敬之心。
“摄齐升堂”,“齐”是古人衣裳下段的边缘,那时的人穿的都是较长的袍子,下缘像裙子一样拖在地上,上台阶时很不方便,如果不小心就容易绊倒,在朝堂上绊倒就失去威仪。孔子走上朝堂面见君主的时候,把自己长袍的边缘提起来,一步一步稳稳走上台阶,非常肃敬,“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屏住呼吸,几乎是一口气走上台阶,从中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庄重诚敬。
“出”,公事办完后走下殿来;“降一等”,走下第一台阶;“逞颜色,怡怡如也”,面色开始舒展,严肃的表情渐渐缓和,心情稍微有所放松。
“没阶”,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往下走,走完最后一级台阶,到了平地上;“趋进,翼如也”,已经离开君主很远了,步履便轻快起来,像小鸟飞翔一般轻盈。
“复其位”,孔子上朝时会经过君主的那个位置,下朝同样还要经过君主的那个位置;“踧踖如也”,再经过那个地方时,还是像刚才一样恭敬。 
礼仪是一种标准、一种规矩,所有礼仪都围绕“敬”字展开。孔子的言行举止始终表现出“敬”,为当时和后世树立了榜样。孔子长期维护礼制,曾多次批评其他官员不遵守礼仪规定,但并不是只要求别人做到,而是自己带头,以此带动大家共同遵守礼仪规范,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