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人情处谓处世——《论语》悟读【268】

 新用户97560OBk 2021-04-08

察人情处谓处世,有见解时称读书

《论语》第十一篇第二十章:

【原文】

子曰:“论笃是与(“与论笃”的倒装说法,“与"是动词,赞许之意;论笃,言论笃实),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译文】

孔子说:“总是赞许言论笃实的人,他是君子吗?还是装着神色庄重的伪君子呢?”

【悟道】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语自明代祝允明《读书笔记》,意思是善于观察别人的人要善于观察自己,善于观察自己的人要善于观察自己的内心。

人是世上最复杂的动物。识人,是一门生活的大学问。“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比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还要困难的事情。美和丑是不同的,心情和外貌也不一样,有的人外表温良却内心奸诈,有的外面是谦谦君子但内心欺诈,外面勇敢而内心怯懦。

概而言之,世上不外三类人:君子、小人、伪君子

本章夫子提出,认识和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不能单凭借外在表现。听其言,还须察其行。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于本章的注释道“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不识货,半世难;不识人,一世苦。” 孙膑因不识庞涓被剜膝盖骨,韩非因不识李斯遭迫害致死。无论生活,抑或工作,识人都是很有必要的。可交之人,用心去交;不可交人,敬而远之。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都道出了识人之难。

识人,首先须科学之方法;其次目光须放长远,不可只盯眼前;第三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