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教学目标”:体育教案书写中的不科学现象(附模版)

 杞乡青年 2021-04-08


虽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确立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但是一线体育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仍然一知半解,听过“核心素养”这个词,却不知道学科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如何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撰写教案,更是不知所措。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一线体育教师,获取新理念的渠道狭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上,教案也是延续传统教案形式。在公开课上或者投稿中经常碰壁,因为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到底什么样的体育教案才能称得上科学的教案?即便是全国性的比赛,目前目标的设置依然不统一,同时也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结合第八届全国优秀课教案来看看教案书写中不科学的现象,并提出正确书写方式吧!供各位体育教师学习。


一、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看似没有区别,其差异关键在于对学生主体地位认知的转变。“学习目标”是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进行设置目标。两个看似相同的表述,实则体现出一位教师理念的前瞻性。当然,仅仅在教学设计中写“学习目标”并不代表什么,最核心的是对学习目标具体的表述,有了科学、可操性的目标,根据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教学内容才会进一步被引出来,进而提出教学方法等等。体委在这里仅仅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当然,写作匆忙,也可能会存在不妥当的地方,我会在后面的时间里,再专门写一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目标该如何撰写”的文章,供各位体育教师们参考。
图片


二、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概念模糊不清


请认真回顾一下,在书写教案时,你是用教材内容还是教学内容呢?教材内容一部分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化,也有一部分被选定在教材中的并按照一定逻辑排列的、显性的、可教可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体系。而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教与学的载体,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核心内容,是将教材进行教学化处理后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处理,呈现在体育课堂上。所以,在书写教案时,应该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材内容”。
图片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先后顺序傻傻分不清


请认真回顾一下,在书写教案时,你是先写教学内容还是先写学习目标?有人可能回答,从来没关注过这个问题,随便找个体育教案模版就套用啦!如果这样的话,说明你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没有研究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教授专家团队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引入、方法引导“三引”策略,实现体育学科的健身育人价值。所以,在书写教案时,应先有目标,再有内容。
图片


四、运动负荷不达标


什么是一节合格的体育课?学生在体育课中要达到的运动负荷是多少?运动负荷怎么计算?你是否知道?据了解,很多一线体育教师都不知道学生的运动强度的心率要达到多少。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秉承“精讲多练”的原则,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和强度。运动密度是指每节体育课所有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应不低于75%;练习密度是指每节课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应不低于50%;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常用心率指标表示其量值,每节课所有学生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60次/分钟。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的运动密度75%是指所有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包括移动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通俗一点讲,运动密度=(体育课实际上课总时间-全班学生停顿时间)/体育课实际上课总时间×100%这里的“停顿时间”是指教师发出让全班学生停下来的口令到下一个解除停止运动状态的口令,注意一定是“全体学生停顿时间”,范围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在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纠错,“个别学生停顿时间”不属于“停顿时间”。它不同于已有的“运动密度”(练习密度)。所以,在书写教案时,一定要注意运动负荷是否达标。
图片

根据体育教案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小编写了一份体育教案,仅供大家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