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提示】又双叒叕是密闭舱室

 踏雪无痕zmbk92 2021-04-08

图片

CPI 资讯 No. 332

摘要

与以往协会发布的有关船上密闭舱室的防损通函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颠覆人们对密闭舱室物理定义的特例,在这个案例中,又有两名船员在船舶货舱舱盖完全开启的“密闭舱室”中遇难,痛定思痛,协会再发风险提示,以期在生产一线的船员能够远离密闭杀手,拒绝伤亡事故。案发当时,国内航运界多家媒体争相援引印度前方的新闻报道进行转载,业内对此案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协会籍此还原案件真相,揭示这起防不胜防的案例,以示正听。

回顾

2018年4月,一入会散货船由印尼运煤至印度港口并在锚地减载卸货,早上到达锚地后,天气良好,当地时间08:30大副安排开舱备卸;09:15水手长由4舱左后部澳梯进入货舱,准备松开船吊连接的抓斗。当水手长在完全开启舱盖的货舱内,踏着货物前行至距离抓斗约五米时突然倒下。这一幕被在操纵4号船吊的水手发现并随即报告给船长。船长获悉此情况后,立即拉响全船警报,召集全体船员携带救援设备至甲板四号货舱进行营救,此时赶到现场的木匠和服务生救人心切,没有佩戴任何防护器具即下舱救人,两人在企图将水手长抬到甲板过程中,也倒在了货舱梯道里,随后穿戴呼吸器的其他船员下舱将三人营救到主甲板。船长随即联系岸上医疗援救用拖轮将三人送至医院,无奈除了木匠在抢救后恢复意识外,水手长和服务生双双遇难。

启发

在传统定义中,任何一处封闭且不具备全面通风条件的区域都应被视为密闭区域,这很容易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传统的四周封闭的物理区域,如双层底、压载舱、干隔舱等封闭区域,即使是货舱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也多是关闭舱盖的货舱,而此案中,货舱舱盖已经被彻底开启,船员正是倒在了所谓的“气窝”中,煤货物在运输途中能够产生甲烷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空气略重,如果外界空气不够流通,在没有彻底平仓的货物表面的低洼处,一氧化碳气体就像一层气膜覆盖在货物表面或者货舱边角空档及下舱通道内,而开启的舱盖正是麻痹了船员的安全神经,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延伸

虽然业内一直在强调密闭舱室的安全,但是近三年来,协会每年都参与处理了船员在密闭舱室内遇难的案件,这些案件已经导致6死3伤的悲剧,而在这些伤亡人员中,除了一名驾驶员外,其余全部是甲板部普通船员,这说明他们更加无限接近船上的隐形杀手,而且9名伤亡者中,有2名死者和3名伤者是为了营救一开始倒下的同伴,这又验证了密闭舱室内的遇难者有超过50%以上是参与营救的人员。遇难者中不乏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另据在事故中受伤的船员事后反馈,在密闭处所倒下失去知觉前,根本没有一点征兆,就感觉突然自己有点累了,想坐下来休息一下,随即倒下。

建议

尽管公司越来越重视船员的安全培训,但是目前很多岸基层面的安全培训尚无法普及到在船上工作的普通船员,而船上的培训和演习不乏流于形式,缺乏真刀实枪的实际操作。在协会开展的防损访船中,协会登轮船长也能从普通船员的反馈中获悉,对于很多险情,一线的船员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风险的敏锐性。因此,协会技术人员结合防损经验,给予以下具体建议:

  • 船上所有的密闭处所名称和位置应制成表格张贴在船员公共区显眼处,广而告之;

  • 每一个密闭处所现场应做醒目标识-密闭处所未经许可不得擅入,特别应严禁码头工人擅入;

  • 风险评估和进入密闭舱室前的检查清单应让每一位参与者逐一核实完成;

  • 专业培训应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应急演练应落实到位,不应只停留在纸面;

结束语

我们希望船员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切实有效地评估,建立一种安全思维,就好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开车前要系安全带一样,始终安全先行,保护自己,幸福家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