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曾经是我国公费医疗时代人们的回忆,也被认为是公费医疗体制最大的浪费和弊端。随着我国医保体制的改革,2001年起实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辖区所有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的特点是职工个人医保只能个人就医和住院使用。 如今,我国职工医保改革迎来大动作,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其中最重要的是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被认为是职工医保可以全家看病,从而3亿职工家庭可以获得医保看病的资格。 如何看待职工医保改革迎来这一改革的大动作?是否真的是一个人医保全家免费看病呢?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国职工医保改革迎来这一改革的大动作,并不是真的一个人医保全家免费看病吗?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以前的公费医疗阶段的公费医疗,实际上是完全的公费、个人免费的医疗体制,而这一次的医保体制改革不是公费医疗体制的回归,更不是一个人医保全家免费看病的弊端的回归。 我国当前的职工医保制度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实行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统筹相结合的方式,既鼓励了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社会统筹的优越性。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参保人门诊费用支付;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分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 这次的职工医保体制的大运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在职工看病医保支付的范围内,以前是个人医保账户资金只能个人使用,现在是可以全家使用,所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人医保全家免费看病是错误的,是一种误读,并不准确。 第二个方面,一个人医保全家看病并不是免费看病,而是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全家看病的使用仍然只限于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 虽然这一次的改革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人医保全家看病,但并不是一个人医保全家人免费看病,而是进一步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在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内进行共济,也就是说,全家人看病用于支付的医疗费用,仍然是医保投保人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按照规定的比例可以为家人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 一个人医保全家人看病,既不是使用社会统筹的资金,更不是使用国家的资金,仍然是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当然个人医保账户的钱多就可以更多地使用,而个人医保账户上没钱,可能自己看病也看不了,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当然,这次的改革个人医保账户的资金还可以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医保人员个人医保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对全家人看病提供了经济保障和支持。 第三个方面,拓展个人医保账户资金使用范围,目的是解决个人医保账户资金的大量闲置和家庭看病负担重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要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为什么要拓展个人医保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医保体制仍然存在着个人医保资金使用率不足、社会医保严重不足的问题。个人账户资金因为不能很好地利用而积累量较大,但个人的家庭由于医保覆盖范围不足而导致医疗负担又很重的相悖局面,我国个人账户的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居民整体的医疗保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官方公布的《2020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约3.4亿人,而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9926.95亿元人民币。 如果通过拓展个人医保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就能提升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加家庭整体防范健康风险的能力。毕竟个人疾病的发生导致的是整个家庭承担费用的增加,任何家庭成员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都会形成家庭整体的医疗费用负担。这次医保体制的改革就是打通个人账户资金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改革还要进一步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将涉及众多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纳入医保报销;逐步将部分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和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 我国新一轮医改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惠及十多亿人的基本医保网,规范和拓展个人医保账户资金的使用,目的是解决参保人“有病不够花,没病用不了”的难题,实际上意味着个人账户同时成为了“家庭账户”,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之间门诊支付互助共济能力,增强家庭自我保障的功能。(麒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