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霸玄奘

 家在镇雄 2021-04-09

公元627年,饥荒席卷长安,百姓纷纷逃难。

在逃荒的人海里,有一个叫做玄奘的和尚。

28岁的他,正准备前往佛陀的故乡,寻求佛法。

500多年后,某个籍籍无名的画师,

在敦煌附近的石窟中,创作了一副精美的壁画:

皓月当空,彩云环绕,

一个虔诚的僧人正在膜拜观音。

他的身后,是一个猴子模样的学生,牵着一匹白马。

又过了300多年,

江湖上出现了一本叫做《西游记》的小说。

书里描述了一个懦弱的唐朝和尚,

骑着白马,

带着一只泼猴,一头懒猪和一个水怪去西天取经。

又过了600多年,

《西游记》被拍成了电视剧,

人们于是爱上了那只古惑仔一样的猴子,

顺带买一送一记住了书呆子一样的唐僧。

没有人在意玄奘到底是谁。

《西游记》中唐僧的模特,

就是这个叫做玄奘的和尚。

他曾经口述过一本书,叫《大唐西域记》。

全书由其学生辩机笔录而成,

(辩机后因做了高阳公主的情人而被李世民腰斩。)

详尽记录了玄奘西行19年的苦旅。

玄奘的另外两个学生:慧立和彦倧,

后来根据此书,补写了《三藏法师传》。

1300多年后,

有心人通过这两本躺在图书馆的书,

穿越时空的迷障,见到真实的玄奘。

01

公元600年,隋王朝立国20年。

在都城长安以东的洛州(今洛阳)附近,

一个孩子诞生了。

玄奘就出生在距离洛阳30公里的陈河村

俗姓陈。

据《三藏法师传》记载,

陈氏家族曾为封疆大吏,一度显赫一方。

玄奘的父亲是个小县令,对儒家典籍颇有研究。

幼年的玄奘也因此接受了不少儒学熏陶。

玄奘10岁时,因父母双亡,童年瞬间灰飞烟灭。

无依无靠的玄奘,

只得去到洛阳的一座小寺庙,自此踏入佛门。

公元612年,隋王朝选拔僧人,

12岁的玄奘以其独一无二的聪慧,

打动了主考官,破格入选剃度。

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

仅仅五六年时间,已经名满都城。

公元618年,隋王朝崩盘,大唐初建。

痴迷于佛法的学霸玄奘,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学生涯。

他孜孜不倦地研读各种佛教典籍,试图彻底了悟佛法。

然而,疑惑也开始找上了意气风发的玄奘。

《三藏法师传》记载了他当时的彷徨,

“佛典缺失,翻译混乱,众说纷纭,

寡有人通晓佛法真谛,

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凡夫通过修行,能否当世成佛。”

对于一个僧人而言, 

成佛意味着生命的圆满,是生命的至高境界。

迷惘的玄奘迫切渴望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转机来了,

一如耶稣所说,你敲门,门就会开。

莫名其妙,玄奘就在长安碰到一个印度僧人。

“印度僧人告诉我,

印度的那兰陀,是参究佛法的最高学府;

那兰陀的住持戒贤长老,通晓一切佛法。”

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去纳兰陀。

然而,当时的唐朝正准备与突厥人战争,

实行禁边政策,禁止百姓出境。

玄奘的西行计划很快被官方叫停了。

02

公元627年秋,机会再次降临。

唐朝廷为了缓解霜灾引发的饥荒,

官方不得已允许长安的百姓外出。

28岁的玄奘混杂在逃荒的难民中,悄悄离开了长安。

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

过西域,翻葱岭,横穿中亚草原,才能抵达印度。

长路漫漫,一切未知。

离开长安一个月后,

玄奘抵达了河西走廊的重要门户:凉州。

公元627年,唐朝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

“凉州的空气异常紧张,

军队戒备森严,任何人不得向西而行,

我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出凉州。”

玄奘决定设立道场,一边讲学,一边等待转机。

严峻的考验不期而至,密探向当局告发了玄奘,

凉州的最高长官下发通牒,命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

在丝绸之路上,像玄奘这样的高僧,备受尊崇。

最终,执意西行的玄奘感动了凉州的佛教领袖,

在两个僧人的掩护下,

玄奘悄悄离开了凉州。

从此,玄奘隐姓埋名,昼伏夜行。

沿着河西走廊,玄奘来到了瓜州城。

瓜州是唐王朝西部边疆最后一个军事重镇。

当年的瓜州城,仍然屹立在大漠深处。

“游牧的突厥人就在瓜州城外,

这里的气氛比凉州更为萧杀紧张。”

玄奘找到一家客栈,悄无声息地住下,

开始琢磨如何走出风声鹤唳的瓜州城。

自公元4世纪,

中国僧人就开始结队前往印度,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在玄奘之前,

僧人法显,(东晋/334年-420年)

是史料记载首个到达印度的探险者。

绝大多数的朝圣者,

要么没有文字记载,要么抛尸丝绸之路。

对于藏身客栈的玄奘而言,

境况似乎比先驱者更为艰难。

作为一个违法西行的人,他只能偷渡边境。

万般无奈之下,玄奘来到当地的塔尔寺祈祷。

“危难之际,请让弟子找到一个助我度关之人。”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说,

“一个胡人一直尾随着我,模样像是瓜州当地的商人。”

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商人石盘陀祈请玄奘为其授戒。

在丝绸之路上行走,

生命朝不保夕,佛陀的加持至关重要。

石盘陀相信,

被一个高僧灌顶,意味着自己距离佛祖又近了一步。

一筹莫展的玄奘急需向导,

只得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了熟悉丝绸之路的石盘陀。

根据史料记载,石盘陀是玄奘的第一个学生。

在石盘陀的带领下,玄奘一脚踏进了偷渡之旅。

夜幕笼罩着无边无际的大漠,

半睡半醒之中,玄奘突然觉察到,危难正在逼近自己。

偷渡之旅伊始,石盘陀就动了杀心。

依唐律法:凡偷渡者,一经抓获,斩立决。

“石盘陀想杀我灭口,

他担心万一我被抓获,会牵连于他。”

在玄奘发誓绝不出卖之后,石盘陀很快弃他而开。

(在佛教里,和尚是绝不允许发誓的。)

太阳即将升起,玄奘只得孤身一人走向大漠更深处,

走向那无法预知的命运。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