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体系》(天下体系)书评

 博采简纳 2021-04-09

    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的世界观?

当今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崛起,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就必须讨论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对于世界的意义如果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因此产生新的世界普遍知识体系,不能成为知识生产大国,那么,即使有了巨大的经济规模,即使是个物质生产大国,还将仍然是个小国。这点不可不思。显然,当中国要思考整个世界的问题,要对世界负责任,就不能对世界无话可说,就必须能够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中国的世界观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间题。已经在舞台上了,就不能不说话。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思想任务和必然逻辑。这就决定了必然会有一种理论、一种学说或者一种思潮成为中国“发声”、“说话”的载体和内容。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此外还有现行民族国家体系的巨大弊端、主流世界秩序观的种种局限等原因就不具体召开了后面也可以看到。所以作者提出了“天下体系”的中国世界秩序观。这就从此方面解释了“天下体系”一书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天下体系 》成为中国的畅销书是因为它赶上了一波有意以中国方式解决世界问题的兴趣浪潮,特别是对如何用传统的天下概念将看似矛盾的民族主义 和普世主义话语结合起来的兴趣。

这是第一个部分即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的世界观?第二个部分:“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第三个部分:“天下”概念与世界制度的哲学分析;最后一个部分:对于此书的争论集合。

先简单说一下争论,争论是此书很成功的一个地方,2017年最新版此书271页,赵写的内容107页,一大半都是争论和批评。收录的这些国内外争论性附录给此书增色太多太多了。这也是此书在当年问世之后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表现之一。

那么“天下体系”是什么?

天下体系概念意味着一个使世界成为政治主体的世界体系,一个以世界为整体政治单位的共在秩序。从天下去理解世界,就是以整个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从而超越现代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对于世界秩序的思考。天下理论把整个世界——不管这世界本身的构成如何——的利益都纳人考虑范围 ,它提供了一种比西方现存理论远为优越的世界秩序。这也是天下体系理论最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地方,完全突破民族国家体系,以“天下”视角分析世界。这也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即建立一种稳定而公正的世界秩序。简言之 ,这个体系最根本 的重要性在于赵所宣称的其维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稳定、利益的世界秩序的能力 。

至于对天下体系更多具体的内容如天下体系概念的地理性、心理性、世界制度性三层次以及天下体系重要“无外”原则等还是看赵的书中陈述更为过瘾。

我较感兴趣的是天下体系作为世界秩序方面的思考。

其实对于世界秩序的研究不止天下体系还有传统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世界秩序观。

对于世界秩序的探索还有专门的系统学派——世界秩序学派。我的老师马朝林老师2019年4月份出版了一本新书《世界秩序学派研究》对于这方面做了一个不错的研究。此书在罗列的冷战以来的种种世界秩序观中也有提到“天下体系”这是马老师的这本书同“天下体系直接对话的地方,此书和天下体系一书有着众多的核心相似点。他们都指出了民族国家体系的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并进行了批判;都站在“全球”视角之上,以全球/世界为分析单位。

世界秩序学派很难得的跳出了民族国家体系以全球/世界为分析单位,但是很遗憾它有着和天下体系同样的两大问题。

首先,超前性和学术、政治影响的有限性是它的第一大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该学派和“天下体系”都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实践上的几乎不可能性。

这也是“天下体系”一书最具争论和争议的地方,天下体系:一个中国式乌托邦的世界秩序。相比于“天下体系”十五篇附录的争论和争议来说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一个。

对于“天下体系”的争论和批判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罗列的一些讨论和现在最新的一些批评争论都没突破一点——那就是几乎没有对“天下体系”这种世界秩序的实践进行探讨的即如何才能实现赵汀阳所论的“天下体系”这样一种世界秩序。

其实没有对“天下体系”这一世界秩序模式实践进行探索的原因也是有众多方面的。首先“天下理论”的提出者赵汀阳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更不用说其他外来理解者了;其次“天下体系”这一世界秩序的宏大超越了民族国家体系站在“世界”的视角上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和突破还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最后“天下体系”理论存在着多方面的理论缺陷和问题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世界秩序观不足以支撑实践,我认为这是其难以有实践方面的探索和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赵汀阳的天下体系,如上面提到的,缺乏具体的构建和实现路径。哲学家的规范理论,可能确实永远无法在现实中完美实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现实中向它努力的路径,哲学理想就沦落为哲学空想,作为“标尺”的规范理论就失去了意义。

我个人也认为不能因为如此我们就不对“天下体系”这种中国的世界秩序观进行实践方面的探索,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也是在探索中有了新的发现是否又可以反向推动“天下体系”理论的完善和建设。所以我读完此书以及马老师《世界秩序学派研究》和一些其他书籍之后对“天下体系”的可行性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

说到底世界理论是一个国家的诉求,天下理论的脆弱在于中国的世界性还不够。那么为什么不能基于亚洲立场?亚洲精神?亚洲共同体是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及其所谓亚洲主义而打入死牢讳莫如深的。“新亚洲主义”能否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我认为“天下体系”这样一种世界秩序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实现了,它的实现必然经历一定的阶段历程和时间。所以我个人认为世界的一体化程度是“天下体系”实现的一个决定性基础,同时世界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天下体系”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实现世界一体化将成为“天下体系”实践的第一步,而亚洲一体化又是世界一体化现在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而亚洲一体化的建设必须以“新亚洲主义”为理论指导。

“新亚洲主义”理论是我之前写的一篇论文中主要论述的问题,简单来说“新亚洲主义”是受中日“亚洲主义”影响的一种新时代亚一体化洲发展的观念是亚洲 一体化或者“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武器。“新亚洲主义”不在于提倡搭建一个统一的亚洲组织或者机构等类似与欧盟的平台,而在于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先实现初步一体化,在于整合。

我运用“整体思维”认为亚洲只有六大地区实现了相对程度上的地区一体化亚洲(如南盟、东盟)才能实现整体的一体化,同理只有世界的各个洲实现了相对程度上的洲一体化(如欧盟、非盟)才能实现世界一体化。

这种整合思维或许可以给“天下体系”的世界秩序观提供一种思路,所以我认为“天下体系”的可行性路径的具体建构方案可以暂时的放一放,当我们实现世界的一体化之后我们再去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索也许更现实,同时在我们逐步的探索过程中“天下体系”也在丰富、完善和发展。就像赵汀阳教授在2018 年提出“新天下体系”又对“天下体系”进一步的改正和完善一样。

既然“民族国家体系”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又处于民族国家体系之下,而要“天下体系”这种世界秩序的实践又存在巨大大的困难,那么我们应该何去何从?也许先实现亚洲一体化进而实现世界一体化这样一种“天下主义”可行性路径的尝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是一本很好的政治哲学书,如果单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去解读此书那就太过狭隘了,这就是为什么欲使在“国关理论”方面有所建树或者突破、欲使真正学好或者理解好“国关理论”必须深入研究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的原因。师说它最大的贡献是把中国人生活中的感受理论化、概念化的展示出来了,是写给西方人的书。如今我们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什么?我们不能作对,但又必须作对,我们和西方的冲突就是你死我活的冲突,历史上经历过千万级、亿级人口的崛起,而第一次经历十亿人口国家的迅速崛起,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天下观、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对于世界秩序的思考是这个时代哲学学者、国关学者等的一个丰富学术宝库。)

最后分享一下我阅读此书所读过或者曾经读过的相关书籍:

1、马朝林《世界秩序学派研究》

2、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

3、罗尔斯《正义论》

4、应奇《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

5、叶自成《华夏主义》

6、阎学通《王霸天下思想及启迪》

7、阎学通《历史的惯性 未来中国的十年与世界》

8、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9、格雷厄姆-艾利森《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这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也还有太多没有思考清楚、不太明白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想去思考的地方,“天下体系”资源可进一步深度挖掘的资源还有哪些方面?天下体系就是最好的世界制度吗?可以做一做前景的分析和预测等等太多了。天下体系有实现的可能性吗?或者说是以另一种形式被实现,如果可以,可探索的可行性路径又有哪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