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撷英:速成“漂亮字”法则详解 | 顾华

 不易齋2 2021-04-10
均布原则:平稳好看

第一,均布原则。这个是米芾的小字,来自《王略帖赞》。

图片

有时候,一些很常用的字比如田、月、四、德,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里,可以看到“立”、“随”字里边的“月”、“荒”字的底下的三个竖状笔画、“薛”字里边的几个空间的分布,虽然不是严格均布,但大致是均匀的。

一般而言,没有字帖,想不清楚,不会写,‍‍我们就先均布。

图片
顾华书

‍‍

这个原则是狭隘的,不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如果你能用好,‍‍还是有点价值。

当然,如果进入“上乘武功”,有更宽阔视野,追求更高古意境,你会发现字帖里很美的字根本就不均布,反例很多。

所以我的说法,‍‍仅仅是指一般人看起来比较平稳好看。


中宫收紧原则

第二,中宫收紧。‍这是欧阳询的‍《‍皇甫君碑》,很漂亮。

这个“定”字,你手伸到“定”字中间,就能抓住这个字,把“定”给拎起来。‍‍这里的几个单字都是内敛的,‍‍它们的偏旁部首放在一起,‍‍也是有一种向心的感觉。

图片

所谓的中宫收紧,‍‍是在你写字的时候,‍‍保持这样向中心的凝聚状态,它最重要的中心部位有凝聚力,是一个整体不会散开。

‍‍遵守了这个原则,这几个字是不是就很漂亮?整个一部《皇甫君碑》,‍‍‍‍或者《虞恭公碑》,都遵守了这个原则,‍‍它们就是很漂亮,‍‍毋庸置疑。因此,在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下,‍‍记住向中心凝聚。

图片
顾华书

可以找一些关键字,记住结字要点,也许对运用这个原则有帮助。‍‍


左瘦长右矮胖等分布原则

第三,左瘦长右矮胖等分布原则。

这几个字是米芾写的,是他在38岁写的一个不朽篇章。‍‍这些字是左瘦长右矮胖,比如说这个“端”肯定是左瘦右胖。‍‍但是偶尔也会左胖右瘦。

图片

上轻下重,‍‍结字宽博,此帖有很多字的结体基本上都是宽博的。并且一般说来,它这个字实际上是向右方伸展的。

‍‍第一个字“躯”,‍‍很明显,左边是瘦长,右边是矮胖,而且‍‍‍‍有这样一个感觉,它是依靠三点把两个部首撑在地面上,把‍‍这个字是立起来了。

对于包围在字里边的结构,它也是长的这一部分在左,‍‍右面是矮矮胖胖。‍‍整个字也是宽博的‍‍重心‍‍在左下方的结构,字向右方延伸的。主体的重心都是在左边,但是它往右方的延伸就得以平衡,因为自然的生物人‍‍是这样写字的。

‍‍这个“舒”字也是‍‍符合此原则的,但是它反掉了。‍‍它是右边是长,左边短,右边瘦左边胖,‍‍而且整个字还给人略微开张的感觉,另外它的重心还是在左下方,虽然最后一笔钩是往左,但是它这个长的竖钩还是往右边‍‍伸出去了,所以还是符合‍‍我说的原则。“挺”字也一样。

图片
顾华书

如果你们碰到左右结构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方法很容易掌握,就是把字的左边的东西先拉长写,右边的部分就收矮一点,胖一点,‍‍就能够写好。‍‍当然,写的时候要搞定平衡。

另外我再提醒大家,这些字也是中宫收紧的。


重心就是中间支点

这几个字是米芾的好朋友薛绍彭的行书《杂书诗》里的。可以看到,比如“径”字,重心在左下,就像跷跷板或者‍天平,‍‍重心就是中间支点,实现两边的平衡。‍‍这个“生”不要看一竖跑到右边来,它的重心还是在左下,是左下‍‍把整个重量吃下去。“雁”也是如此。

图片

这个“归”字就有一点微妙。‍‍‍‍我想了半天‍‍要不要放它,‍‍因为这个字有点好像违背了我的理论,但是仔细看,重心还是在左边,略靠左下。换句话说,它的重心,在整个字的黄金分割点‍‍左右。

只要你把重心放在这个地方,‍‍一般而言‍‍都会使得这个字看起来‍‍比较平衡。


力避笔画方向雷同

这个是米芾的好朋友薛绍彭写的行书帖。‍‍‍‍我用了和讲解重心问题时同样的字,它们很好地避免了笔画‍‍方向的雷同。

图片

‍‍看“径”字这么多撇,‍‍不可避免都是斜的,但是仔细看方向都不那么相同,‍‍它们相互不平行,斜势微有不同,到远处都会收敛于一点。

但凡三横,总是第一行是最向上,第二横平一点,‍‍第三横最平。“生”也符合这个法则。‍‍三横不一样,甚至细节如连带牵丝、上面起笔都不能完全一样,否则就不好看。

‍‍这个也是一种审美的心理。

图片
顾华书

不知道如何写的时候先来均布,进而可以考虑笔画略有姿态不同,把这两个原则一起运用。

而且不雷同原则往往更普遍,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里边“之”字都不一样,还不仅仅是笔画方向不雷同,‍‍而是本身个体就不一样。‍‍


交汇在黄金分割点

选择在黄金分割点交汇。还是用了这几个字,‍‍启功老先生的理论,但‍‍这也不是一个严格的东西。

比如说,‍‍这个字你去看,它延伸上去是可以接到黄金分割点上,并不一定是很‍‍严格的,8:5,4:6,3:7都可以,符合基本上的黄金分割点。

大家在写字的时候,笔画‍‍‍‍怎么“长”,“长”在哪里好不知道,那就先择黄金分割点的附近,‍‍一般不会出大问题。

图片
顾华书

‍‍‍‍‍‍‍‍这个很有用,但是绝对不是‍‍不可推翻的黄金定律,它只是一个你不知道如何结体时非常有用的法则。


左右结构的承载和依附

屏幕上的几个字,有的是米芾的《蜀素帖》、《王略帖赞》,有的是文征明手札里的字。一般左右结构的字‍‍都会有承载和依附的关系,这个很重要,虽然不是那么普遍。

图片

“循”字,双人旁的“小人”好像把‍‍另一部分提起来,有一种‍‍向右的倾斜,力量很大,但整个字实际上是平衡的,‍‍有承载和依附。“挺”、‍‍“随”字,半包围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承载。

文征明手札的字有很强烈的动态感觉,他的字更加有承载和依附的感觉,力在杠杆上是平衡的,而且中宫依然收的很紧。

“作”字,明显也有一种牵拉、依附。“代”字,看出来它好像是一个东西,有个脚踢的,左边单人旁把整一个右边部分拉离开地面,让其承载于它。

左右结构的字,‍‍第一笔写出去带上承载和依附的意味,就会写出来比较平衡,‍‍不会倒下。


启功的“结字诀”

启功先生结字理论,挺有意思。

‍‍他说把这个方块‍‍字的格子,画出很多小方块。可以看到启功的方块基本是5:8这样的比例,也就是黄金分割,最后中间就出现了一个小正方形框。‍他说的那些字的主要的结构总构架的‍‍相交点‍‍,都是在这个框附近,‍‍或者他们的延长线也在这个框的四个角上。

图片

‍‍记住一个字和这样一个中心的小方框,结字的时候“重点”总在这个方框附近安排,重心放在方框左下,一般不会跌倒。这是‍‍比较容易的结体方式。‍‍


“旁门左道”小妙招

图片

一些“旁门左道”。

画空心字。王羲之的尺牍很难写,就拿一张白纸,‍‍用钢笔或者铅笔‍画空心字,‍‍原大或者是略放大,慢慢画像。这过程就能悟出来——“写不像”‍‍之处‍‍可能就是最关键的结构——等到把最主要笔画的相对位置、粗细距离都弄对了,‍‍总体就会看起来挺像。

写倒字。视角不一样,‍‍打乱对结构的‍‍‍‍固有意识,相互关系更加明显,有时候能帮助你一下子打破原来的障碍。

图片
顾华书

临写时完全改变笔画顺序。这是我自己‍‍的实践,‍‍楷书和行书可以用,‍‍草书可能不太适用。‍‍‍‍打乱就是去‍‍完全改变‍‍一些‍‍你平时注重的空间相互位置。改变几次,每次都改变不同的顺序,‍‍几次之后,就会对空间分布有‍‍真正了解。

总结单字和偏旁写法。要把书读薄,临帖也是。‍‍厚厚的一本《九成宫》,‍‍那么多字记不住,挑一些不同结构关系‍、关键单字记住,‍‍三四十个足够。要是都觉得太多,你闭了眼能回忆十来个字也行。

图片
顾华书

此外,下笔尽量轻一点,笔画细一点,但要稳一点。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剑宗”的“内功”不足,越是细一点、轻一点、稳一点,你内力上不行的东西就能藏起来一些,字就会比较精致、漂亮,没有很大瑕疵。当然也要选比较吸墨的纸,入纸效果会更好些。

‍‍最后,这些原则要综合运用。所谓原则,其实总体就是一种感觉,可以在自由书写时简单‍‍运用‍‍‍‍。

我们要活用“独孤九剑”,破各种字体的方式,动态中求平衡,实现“无招胜有招”。(完)

(本文为四海书院联袂北美书协之顾华老师系列讲座撷英。)

图片
END
录音 | 仁来
文字整理 | 包子
编辑 | 云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