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故事—— ​ 《山豆根篇》 解咽喉肿痛

 心其和顺其然 2021-04-10

图片


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山豆根

有个患者因为工作繁忙,连续加班一周,天天熬夜,熬夜过后又用方便面来做夜宵,然后咽喉肿痛,干燥难忍,饮水不解,说出的声音都是沙哑的。
 
小指月说,爷爷,这用一味射干不就行了,这个脉象不是单纯的肺脉上亢,他还伴有左尺肾阴不足,这应该是长期熬夜所致,所以在降肺炎火热的同时,应该滋肾阴,令金水相生,咽痛自愈。
 
小指月说,令肺肾金水相生,能治咽痛的方子,应该是玄麦甘桔汤,玄参、麦冬、甘草、桔梗四味药,就专门能养阴生水,降金清肺。老先生说,没错,不过还要加一味专治热毒咽炎的第一要药。小指月说,我知道,就是山豆根,山豆根是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
 
于是小指月便写上10克的山豆根。老先生说,山豆根不能用太大剂量,你没有尝过不知道这药有多苦,苦到脾胃虚的人一喝进去就想呕吐,而且也有点小毒,所以山豆根治一般咽喉肿痛,用到3克就行了。
 
小指月点点头,这病人吃了后,果然咽痛消失,声音清利。
事后小指月不相信这山豆根真那么厉害,于是他就搞个10克来熬水喝,想不到药汤才刚入口,苦得他直皱眉,随后就呕出来了。这么苦的药,看来以后不是热毒亢盛,都不要轻易使用啊!
 
老爷爷笑说,正因为极苦,所以古人就搞一小寸,放在嘴里一含,咽喉肿痛很快就减轻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图经》曰,山豆根八月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永类钤方》曰,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备急方》曰,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本草汇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大苦大寒,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当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图片

图片

山豆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注】有小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