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贯众以毒攻毒,山豆根是止咽喉肿痛要药

 昵称65820384 2023-05-19 发布于河南

贯众,味苦,气微寒。有小毒。入阳明胃经,亦入心、肺二经。能祛各种毒,调理金疮恶毒,杀三虫(蛔虫、赤虫、蛲虫),去寸白虫,还能除头风,更能破症瘕,尤其能祛四时疫气,也能止心疼。这味药有毒而能去毒,是所谓的以毒攻毒之品。在家中小缸内放一枝贯众,永远都不会有疫毒的侵袭,但最好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否则,味道散完后就没有好处了。

有人说:解毒能用贯众,但不可以用贯众来祛毒,因为贯众能消尚未侵入的毒气,却不能逐散已经形成的病毒。

这是不了解贯众啊。贯众确实是化毒的仙丹,毒气未到,它可以预防;毒气已经到了,它可以逐散;毒气已经形成,它可以快速祛除,真是不可以按先后来区别看待。只有在毒气来势比较凶猛严重的时候,如果单用贯众,就会力薄势绝,一定要用其他攻毒之药来辅佐,才容易取得效果。

山豆根,味苦,气寒,无毒。入肺经。是止咽喉肿痛的重要药物,也治蛇伤虫咬。但它只能治肺经的火邪,止咽痛的确有神效。因此用山豆根来治实火导致的病邪可以,虚火导致的病邪就不可以使用了。倘若误用于虚火,会为害不浅。

有人问:山豆根泻喉痹的痛楚既然那么有效,那么但凡有喉痛,都能用它来治疗了,先生说它只适宜用于实火,不适宜用于虚火,那么虚火和实火要怎样分辨呢?

虚火和实火也是很容易分辨的。得外感而引起的是实火,实火,是邪火之实;得内伤而引起的是虚火,虚火,是相火之虚。虽然虚实二火同样入肺经,但两者的治疗各不相同,实火适宜泻,用山豆根来泻,苦寒之味正好可以让实火平熄;虚火适宜补,如果也用苦寒的山豆根来泻,虚火会更加严重,以致壅塞于咽喉之中,无法泻出,必须用桂枝、附子等甘温之药引火归源,下焦温热了,上焦的热就能消退。

资料来源:《本草新编》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治疗之法以及药方等皆源于古籍,仅供参考学习。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