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光明】无论处在什么情况先修心

 老沔城人 2021-04-10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我心光明】


无论处在什么情况先修心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在王阳明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方法则是引导众人抵御外界纷扰的绝佳智慧。读懂王阳明,让心灵去修行;读懂王阳明,就能拥有健康心灵。

    01.欲修身,先养心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与身体的操劳相伴而来的,往往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安。

    王阳明的欲修身先养心,对修身养性有重要指导意义。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再为人处世。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处理一件复杂困难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清静一下,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静态的作用。所以要处理复杂困难的事,一定先要静下心来,什么都不想。定能生慧。

    02.欲心旷,先求简

    王阳明所提倡的欲心旷先求简,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

    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总不厌其烦地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却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的一直也不多:两三个知心好友,一顿简单且健康的食物,余下时间做好自己,那便是好的生活。

    不争,顺其自然;不求,一切随缘;不气,心胸开阔;不怨,心怀感激。简单,是一种态度,懂得舍弃,学会简单地生活,方能收获幸福。

    03.修心,就是修福

    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否健康良好,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王阳明经常引用的《中庸》里的一句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之中(富贵、贫穷、顺境、逆境),都能保持自在安详、自得其乐的心境,都始终保持内心强大。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为“君子”,亦即心灵健康的人。而要想获得这样的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就必须通过两个字——修行。

    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数人都不懂修行为何物,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灵状态则是幸福的直接源泉。

    因此,如果我们对于心灵的运作机制一无所知,对于心灵与人生的关系全然懵懂,任由自己的心灵家园常年抛荒,那无异于亲手斩断了我们与幸福之间天然具有的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