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肠肛门坠胀疼痛的病因与处理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4-10


肛门直肠坠胀、疼痛为肛肠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在临床可以单一发生或仅为坠胀不适,或疼痛不适,也可同时有坠胀疼痛不适。徐教授对其病因与处理有独到的认识。

一、病因

肛门直肠坠胀疼痛可由于肌管直肠本身的器质性病变而发生,也可以因相邻脏器的病变所致,还可能是纯功能性的不明原因所致。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也较大,甚至经治不愈,临床中应予高度重视。所以在诊治中,既要注意肛管直肠本身的病变,又要考虑到邻近脏器有无病变,不仅要着眼于肛肠科的范围,还要考虑到骨科、妇科、泌尿外科、普外的疾病。在全面考虑,仔细检查,排除相关疾病的情况下,各项检查和体征均为阴性时,始可作出功能性肛门直肠坠胀疼痛或神经官能症的诊断。

肛门直肠坠胀疼痛可以为多系统、多脏器病理变化的反映,这与其解剖位置和神经分布特点密切相关。从解剖位置上讲,肛管直肠位于人体下部盆腔内,后为骶尾部,前为会阴、泌尿生殖系统(男性为尿道、前列腺等;女性为子宫、卵巢、阴道)、膀胱、尿道等。从神经分布看,分布于直肠的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前者由骶前神经(即上腹下丛)和盆丛(即下腹腔下丛)而来,分布到直肠、肛门内括约肌、膀胱和外生殖器;后者由骶神经而来,组成盆丛,随直肠下动脉搏动分布到直肠膀胱、阴茎、阴蒂和肛门内括约肌。分布于肛管和肛门周围皮肤的神经,一方面由骶神经节和盆丛而来,分布于肛管、肛门周围皮肤内的腺体、血管和皮肤。另一方面由骶2、3、4、5神经和尾神经而来,合成肛门神经,分布于齿线下部肛管、肛门的周围皮肤,外括约肌和肛提肌、会阴部和阴囊皮肤;阴部神经支配尿道括约肌,与肛门神经密切相连,骶3、4神经又分布到膀胱、前列腺、尿道、子宫和阴道;肛门神经又与股后支神经和坐骨神经相关联,由于这些神经的关联,所以肛门直肠的疾病可以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或盆腔骶部反射性功能紊乱,发生腰部、骶部、髂部、腹部的疼痛等症状。反过来,这些部分的病变也会引起肛管直肠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体皮肉、筋骨、经脉与脏腑息息相关,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通连内外,即以经络网络全身各部,内连五脏六腑,外连关节、肌肉、皮毛,将脏腑和肢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一旦发生疾病,局部的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也可显现于某一局部;内部可以牵连及外,外部的也可传变于内。脏腑经络之间的病症都可以互相传变而相互影响,这都是经络的作用。而肛门直肠虽处于小腹盆腔,属于大肠,但也因经络的联络与自身脏腑体表相关联,因此,肛门直肠的坠胀疼痛也可以是身体其他部位的病变反应,由此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发生病变出现症状。

二、处理

1.对器质性病变导致肛门直肠坠胀疼痛者,针对其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如肛瘘、肛周脓肿、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炎、子宫肌瘤、前列腺炎、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糜烂、肛窦炎、尾骨骨折、直肠前突、直肠肿瘤等,首先将其治好和消除原发病症。

2.对功能性或原发病症已经治愈,但仍有肛门直肠坠胀疼痛者,一定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解除思想负担,然后可酌情选用如下方法治疗。

(1)热浴疗法 用40℃温热盐水或中药煎汤坐浴每日1~3次,每次15~20分钟,常用中药:苦参60g,大黄60g,紫草15g,鸡血藤60g,芒硝15g,石菖蒲30g,陈艾15g,细辛15g,夏枯草15g,五倍子30g,甘草15g,煎水1000~2000mL,先熏后浴洗。也可用中药煎汤洗澡。

(2)敷药疗法 在肛管、直肠内或骶尾部,用中药膏外敷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如肛管内涂消炎止痛膏,外敷金黄散和活血散混合药,直肠内涂痔疮宁栓、太宁栓、肛泰栓等均可缓解症状。

(3)针灸按摩疗法 可选用长强、腰俞、环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八髎、腰眼、肾俞、会阴等穴针刺或用艾条外灸治疗。或做局部按摩和肛管直肠内按摩。

(4)物理疗法 可用TDP灯,或红外理疗器照射会阴、肛门、骶尾部、腰骶部,或用激光照射骶尾部,每日1次,每次8分钟,也可用川乌、草乌、干姜等中药与河砂同炒热后,用布包热熨骶尾部、腰骶部、小腹、会阴、肛门等部位。

(5)封闭疗法 可用0.25%布比卡因10mL+强的松龙50mg+维生素B12100µg+维生素B6100mg做痛点和穴位封闭,穴位封闭一般选用长强、腰俞、腰奇、会阴穴。

(6)灌肠疗法 用40g生理盐水或中药煎汤洗肠和保留灌肠,每日1~2次。

(7)药物治疗

①西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选择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或镇静和抗抑郁药物,如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安定等,必要时可给予镇痛药物对症治疗。若为自发性肛门直肠痛,可吸入硝酸异戊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有肠道或尿路感染者,应予抗感染等治疗。

②中医辨证施治:肛门直肠坠胀疼痛除因一些可治的器质性病症造成者外,对功能性和部分器质性病症导致的坠胀、疼痛治疗一般都较困难,因此医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对病人作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争取其良好的合作。在选择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有些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常见的几种证型列举如下:

心脾两虚: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纳少,腹胀便溏,乏力,肛门坠胀或隐痛,面色萎黄,妇女月经量多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党参15g,当归10g,黄芪35g,炒酸枣仁15g,远志6g,炒白术15g,茯苓15g,五味子15g,阿胶(烊化)10g,厚朴10g,甘草6g。

肝肾阴虚:症见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胁痛耳鸣,口燥咽干,或颧红盗汗,腰膝酸软,肛坠或前后二阴灼热疼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枸杞15g,菊花15g,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地骨皮15g,知母10g,黄柏10g。

肝血不足:症见面色无华,眩晕耳鸣,多梦目涩,视物模糊,肛坠肢麻,筋脉拘急,月经量少或经闭,舌淡脉细。治宜滋养肝血,方用补肝汤加减。常用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黄15g,炒酸枣仁15g,木瓜15g,麦冬15g,甘草6g。

中气下陷:症见少气懒言,头晕目眩,乏力自汗,纳少腹胀,脘腹重坠,肛坠胀痛,便意频数,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宜益气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黄芪35g,党参15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12g,柴胡12g,炒白术15g,甘草6g,建曲10g,五味子15g。

湿热下注:症见肛坠腹痛,里急后重,腹泻或便秘,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黄,或尿急尿频尿痛。或脘腹痞闷,肢重乏力。舌红,苔黄白厚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加减。常用薏苡仁15g,白蔻仁15g,杏仁10g,茵陈15g,藿香15g,连翘12g,黄芩12g,厚朴10g,通草6g,法半夏10g,六一散(包煎)15g,葛根15g,半枝莲15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