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赋诗填词,有没有好的指导书呢? 话说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古逊教授,退休后想学写诗,文学院的刘伯严教授先推荐他看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不久后又推荐他看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刚出版的新书《诗词曲联鉴赏创作二十二讲》,汪教授网上邮购了一本,看后“称赞不已”,对刘教授说“这一本书很好”。 此书好在哪里?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彭天翼教授,在发往十几个微信群内的《推荐一本好书》的短文中盛赞道:“该书是讫今为止,最为全面介绍诗词曲联鉴赏与创作的学术专著,既通俗易懂,又涵盖深广,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学用价值。日前他寄赠一册,我视若珍宝!” 在长沙某中学任教语文三十多年的“慧慧”老师收到此书后,在短信中评说:“这本书一看就喜欢……要想学好传统文化,这本书就能在诗词曲联方面起到最好的指导作用。” 曾任湖南省美学学会、省美育研究会、省文学研究理事会会长的易健教授评价此书:“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厘清了许多难以说清的问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陈蒲清评价道:“《诗词曲联鉴赏创作二十二讲》写得好。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新意,便于指导应用。此书着重于诗的内容和构思(放在格律之上),着重于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大大不同于同类书籍。” 以上,已有五位湖南师大的教授,一致肯定和赞赏了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为“补齐短板”而“自主投资”的《诗词曲联鉴赏创作二十二讲》一书。 美国纽约诗词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名誉会长梅振才诗家,在微信短信中说:“《诗词曲联鉴赏创作二十二讲》,可以说是由浅入深,雅俗共赏,别具一格!这本书对推动中华传统诗词的普及和创作,将起重大的作用。” 全球汉诗总会香港分会会长赵建瑛则认为:“这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诗词曲联的好书,值得收藏和推广……如今虽然手机好用,百度任查,但我觉得一书在手最为实用,它将成为我创作的案头工具书。” 全球汉诗总会名誉会长、《环球诗声》名誉主编陈图渊先生认为:“此书可供有需要的大学中学的学生、青年、成年人中的诗词爱好者阅读、自学;也可作为选修教材或入门教材,用于中学诗词鉴赏创作选修课或社团、单位退休干部学习诗词曲联鉴赏创作的指导。” 《诗词曲联鉴赏创作二十二讲》一书,以创作为重心,全面谈及诗词曲联鉴赏创作,分为认识鉴赏朗诵诗歌、打好写诗基础、诗词散曲鉴赏创作、抒情写景咏物叙事哲理诗鉴赏创作、对联鉴赏创作等五编二十二讲共三十六节;每一节后面都配有练习可做。书中既有适合于初学写诗者所需的、以往诗词写作指导书上没有出现过的诗词仿写、诗语造句、名家引路等入门章节,更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对联等分门别类的鉴赏创作指导,还有适宜于需提高者探索抒情、写景、咏物、叙事、哲理诗鉴赏创作的专门篇章。 下面是该书的目录要点: 诗词曲联鉴赏创作二十二讲 第一编 认识诗歌 鉴赏朗诵 第一讲 诗的作用 诗歌神奇有魅力 提笔赋诗可作为 诗歌是人类最高精神仰望 大自然和生活中处处有诗 潜移默化 走向创作 自古诗才出少年 好诗令人刮目相看 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二讲 什么是诗 语言凝练声韵美 绘景抒情有佳境 诗的概念及特点: 诗要押韵 讲究节奏 ·用语凝练 形象含蓄 ·绘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 ·从形式体制上分类 ·从内容性质上分类 第三讲 名家引路 不薄今人爱古人 转益多师是吾师 师承前人诗熟背 画面浮现巧记忆 诗豪研究寻启示: ·民歌体乐府·咏史寄兴 ·抒情讽刺·哲理胸襟 诗外功夫觅佳什 第四讲 诗歌鉴赏 一 诠释理解循直觉 借鉴评价善鉴赏 名篇鉴赏特别处 直觉美感先自寻 诠释品读深理解: 知人论世·解说揣摩·想象联想 前贤评价须借鉴 二 诗仙烦忧壮思飞 阅读揣摩试品味 欣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烦忧”“壮思”几多撞击 ·天马行空 不可羁勒 ·七言歌行 畅纵宛转 ·散发扁舟 寻求超脱 鉴赏有法 并无定法。 第五讲 诗歌朗诵 一 寻觅基调善布局 知悉节奏谙韵律 抑扬顿挫要诵读 诗歌朗诵再创作 情感基调须找准 宏观微观要布局 韵律精巧求和谐 节奏变换看情感 二 把握语气试朗诵 慷慨激昂豪放词 语气语调化语势 语势形态分六类 坐标图示看诗例 强柔停连有讲究 试诵《沁园春·长沙》 态势语言为辅助 第二编 提笔写诗 打好基础 第六讲 诗语造句 形象凝炼喜跳跃 善用古语表今情 积句成篇写诗句 诗语特色须熟谙: 形象可感·跳跃灵巧·凝练缜密 五言七言句常用 仿写名句抒己意 直寻苦思皆有成 第七讲 模仿起步 模仿佳什须陶治 巧借旧瓶装新酒 写诗模仿初迈步 沿袭诗语翻新意: 取辞化意铁成金 取意化辞胜一筹 辞意兼取而略化 巧借旧瓶装新酒 类似关联少留痕 合乎情理讲品味 第八讲 诗歌押韵 和谐回环悦耳听 诗歌用韵细斟酌 诗歌用韵为常例 用韵参照韵书 换韵多有讲究 如何选择韵部: 撞韵或看关键句 声情变化韵相随 多用宽韵少窄韵 第九讲、诗歌构思 一 形象思维寻直觉 想象联想重比兴 形象思维君须记 直觉引领寻诗境 形貌可效妙神似 艺术科学异想象: 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联想 比兴手法对应物 二 写景言情重建构 美不自美人彰显 苏轼如何写首诗 诗词创作寻要诀 情景建构方式多: 触景生情:情景双绘·显景隐情 缘情写景:情牵景现·情显景隐 ·设景喻情 情景浑成 妙合无垠 定墨成诗 推敲修改 第三编 诗词曲联 鉴赏创作 第十讲 古风鉴赏创作 一 古风演变粗扫描 歌行五言体最佳 古风特色及分类:诗经体四言诗 ·楚辞乐府杂言诗·五言腾踊 ·六言闪现·七言勃兴 ·古题乐府·新乐府 七言歌行 五言诗为最佳 二 齐言杂言体式多 短篇长篇写法异 短篇宜写意:古绝“五脏俱全” 齐言五言诗写作·长篇以叙事 四言六言诗写作 五言为主杂他言 纯为七言诗写作 七言为主杂他言·波澜卷舒大起落 第十一讲 近体诗鉴赏创作 一 抑扬和谐音韵美 平仄为纲近体诗 短小精美润心田 平仄为纲四规则: 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 ·联间平仄相粘·一三五可不论 五绝定式有四种 二 排列组合循规则 变格拗救有讲究 五律定式识对仗 七绝七律推定式 章法结构可变化 排律平仄循规则 变通句型有特例 诗句禁忌与拗救 《近体诗平仄排列组合规则》表 第十二讲 词的鉴赏创作 一 讲究格律长短句 婉约豪放诉衷情 风筝翔空表志向 词牌词题要分清 定句定字与分片 用韵多样可混押 善用律句非律句 对仗宽松较灵活 婉约豪放风格异 二 倚声填词寻本色 谋篇布局真功夫 填词须寻其本色 选调命意觅词牌 用心良苦慎择韵 章法艺术看布局: 情景融和·过片灵巧·切入转换 金陵怀古桂枝香 推敲修改终定稿 第十三讲 散曲鉴赏创作 一 率真通俗元曲美 衬字通押可重韵 一代文学看散曲 率真通俗 诙谐风趣 不避俚俗 白描直抒 韵密重韵 平仄通押 灵珑变化 可加衬字 二、小令套数样式多,散曲新作看今人 寻常小令加幺篇 重头小令反复填 宫调曲牌曲题分 小令连体带过曲 套数组曲有尾声 今人也能赋佳曲 第十四讲 新诗鉴赏创作 一 挣脱旧诗格律体 白话自由看新诗 新诗成熟少瑶琼 随意变化自由诗 诗行诗节顿组合 篇不盈尺目无穷 随韵交韵和抱韵 美感情韵须洗练 二、格律新诗重对称,整齐参差复合式 现代诗歌格律体 定行定顿还定韵 整齐对称须克隆 参差对称看长短 复合对称多混合 情深景美期待多 第四编、情景物事理,读写各有异 第十五讲 抒情诗鉴赏创作 一 感于哀乐缘事发 直抒借事表情意 诗分情景物事理 直抒胸臆能感人 显情隐情有依托 借事抒情事为宾 特指朦胧成泛指 二 借景抒情善选景 设景喻情重象征 借景抒情情为主: 缘情写景可移情 ·触景生情善选景 ·情景浑成妙无垠 设景喻情巧象征 寄物托情寻对应 第十六讲 写景诗鉴赏创作 一 捕捉山水风景美 灵动鲜活出佳作 风景写照景为主 形似神似情意牵 隐匿闪现或显露 灵动鲜活画图美 构图层次有讲究 画中有人添活力 二 对景能赋写所见 因情造境拟虚景 动静交织能变换 并置叠加善融合 乡村风情有忙闲 一貌全景都市绘 实景能赋虚景拟 奇山异水需好诗 第十七讲 咏物诗鉴赏创作 一 专主一物来刻画 绘形传神无寄托 专咏一物善传神 随物赋形求形似 心灵感应求神似 还须神形融一体: 以形传神活灵现 ·以神带形重特性 ·形神兼备诚可贵 二 咏物寓意多奇葩 借彼物理抒心胸 咏物有“我”隐咏怀 托物抒怀重比兴 缘物写情多婉曲 借物评议不即离: 议政·咏史 直写寓意皆可行 第十八讲 叙事诗鉴赏创作 一 写人叙事为主干 纪事感事择场景 叙述描绘重叙事 情感隐含纪事型: 截取片断绘场景 ·对话叙事须提炼 ·人面桃花叙事法 抒情议论感事型 二 传神写照塑形象 情节跌宕看长篇 围绕写人来叙事: 简笔纪事善剪影 ·叙述感事重形象 写人纪事情节型: 情节·形象·视角 现实浪漫 各有神韵 第十九讲 哲理诗鉴赏创作 一、哲理诗词高台阶,写景咏物叙事伴 形象寓理忌直白 以景晓理善提炼 借物论理引哲思 就事悟理靠发掘 咏史明理似论证 理中有趣贵自然 二、情发理昭常议论,悟出纳入须储备 情理交至睿智照 形象议论含哲理 哲理诗化两途径: 体验生活善悟出 以理观物巧纳入 ( 哲思·象征物·跳板 ) 第五编 对联鉴赏创作 第二十讲 对联文体 文学实用谐巧性 奇光异彩赏对联 对联文化卷浪潮 文学对联为精粹: 写景·叙事·抒情·说理 实用对联看需要: 通用联·专用联 谐巧对联游戏体: 谐趣·巧妙·诗钟 第二十一讲 联律通则 一 严入宽出有规章 词语对仗须明辨 联律通则定规则 字句对等上下联 词性对品可放宽: 词性相同·传统对仗格·放宽范围 结构对应须灵活: 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 ·传统对格可特殊 二声律和谐有讲究 语意关联文载道 节律对拍重和谐 平仄对立有讲究: 联句一至七言例 ·多句联脚须轮替 形对意联主题同: 正对·反对·串对 第二十二讲 写好对联 超卓见识拟佳联 立志须高入门正 高见卓识循序进 立意贵新选材精 情景妙合为最佳 生动传神不越理 对偶修辞讲究多 借用材料编对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