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胡某、男、22岁、2019年2月13日就诊。 主诉:因三天前受凉后咽痛、咽干,咳嗽、痰色黄,胸闷、不胸痛伴恶寒、恶风、无汗,全身酸痛、乏力、口干、口渴、渴欲饮温水、口不苦、纳差、眠差、二便调。体温:39.1℃,咽红肿可见少许脓,舌红裂纹、苔黄腻,脉浮滑数。 辨证: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治则:和解少阳,解表清里 方药:小柴汤合麻杏石甘汤 北柴胡15g 黄芩10g 法半夏9g 党参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2枚麻黄5g 苦杏仁10g 石膏45g 一剂,水煎服,日一剂。 一剂后复诊症状大减,体温36.5℃,偶尔咳嗽,口干口渴较昨日明显好转,无恶寒、恶风、身痛、乏力。舌淡红裂纹、苔黄腻。继续前方两剂,病告痊愈。 2、患者郭某、女、29岁、2019年2月13日就诊。 主诉:产后汗多月余,期间曾患急性乳腺炎治愈,现症见:体温37.3℃,口干、口渴、渴欲饮水、恶寒、肩背痛,素有大便秘结不易解,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气血两虚,营卫不和 治则:调和营卫,益气扶营、生津舒肌 方药:新加汤加葛根 桂枝12g 白芍20g 炙甘草6g 生姜15g 大枣12枚 党参10g 葛根30g 3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第一剂后,体温正常,汗出减少,口不干、不渴,不恶寒,肩背痛好转。三剂而愈。大便秘结素有,患者暂不考虑治疗。 3、患者曾某、女、26岁、2019年2月14日就诊。 主诉:咳嗽,黄痰一周伴咽干、声哑2天、眼睛痒、流泪、眼屎多,口干、口渴欲饮水,体温:36.5℃,咽肿不红,纳可,二便调,眠差,舌淡舌边红,苔黄,脉浮略弦。 辨证: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治则:和解少阳解表清里 方药: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菊花桔梗 北柴胡15g 黄芩10g 法半夏9g 党参10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2枚 桔梗20g 菊花20g麻黄5g 苦杏仁10g 石膏30g 水煎服,日一剂 第二日复诊症状大减,咳嗽较前一日好转,咽干声哑减轻,稍口干不口渴,无眼睛痒、流泪、眼屎,舌淡舌边红,苔黄,脉浮略弦。前方减菊花继续3剂巩固治疗,症状痊愈。 作者陈帅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27.中医经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