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在外感病中的临床应用

 文文ap25 2020-03-15

作者:王振勇|来源新冠流感研讨群

王振勇老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基层中医药临床三十余年,善用经方治疗疼痛及内妇科杂证。

感冒,是我们基层的一个常见病,也是中医的优势病种。如何利用经方发挥这项优势,让我们来看一下王振勇老师在治疗迁延不愈的外感病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外感病说起来简单,很多老百姓认为不用看医生,也能把外感病治好。是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感冒本身就是一个自限性疾病。正常情况下,只要注意休息,用药或不用药,一般一到两周。就能自己痊愈。现在治疗感冒的药品,琳琅满目,有纯西药的、中西结合的、纯中药的。按照说明书口服,偶尔再配合一下输液,一个感冒的治疗就根本不成问题。

我们在临床中会发现总有一小部分感冒,做上述的方法治疗不管用,有的甚至到医院住院治疗也不能好,有的各种检查都做了查不出问题,就是感觉不舒服,或者低热或咳嗽。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种:一、体质太差,二、有积食病,三、治疗不当;按中医的说法就是平时烦劳过度、欢喜食肥甘厚味、或者痰湿水饮;积久化热或压力过大、情志不舒、导致肝胆火旺或阳气虚弱;易感外邪,如果当时治疗欠妥,很容易迁延难愈。这就是迁延难愈感冒病的病机,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如何诊断。


首先要注意观察病人的体质,比方说柴胡体质、或者桂枝体质。第二是问诊,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疾病的症状不典型,需要我们仔细询问病史。观察病人的寒热喜好,或从家属那里了解病人的隐私生活习惯、情绪变化、收集个别细微的变化;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帮助我们诊断。习惯以六经体系对这个病进行辩证、或用三焦辩论不能完全涵盖病机和病证。在临床中,单纯一经的病很少,往往都是几经合并,寒热错杂,虚实错杂。总体来说,以少阳病为主,有少阳兼有太阳病、少阳阳明合病、有三阳病合太阴和少阴病。以三阳合病多见。

其中、少阳和太阳病比较容易辨别。就拿少阳病来说,比如说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语饮食;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再加上一些拓展的症状:有规律的疼痛、肢体的冷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柴胡带上的寒热酸胀麻痛。并发系统的病变以及粘膜病变,便可考虑用柴胡类方。无论病程多久,千万不要忽略太阳病,即便是一个月、两个月,只要见了恶风寒、鼻塞流涕、身痛的;根据有汗或无汗酌情加入麻黄桂枝解表。一般如果不是体质太虚或者汗出太多,我习惯加入少量麻黄1~5克,服药后注意护理,这样的目的一方面,既防止麻黄用量过大带来副作用又可以达到发汗的效果。

临床上最难把握的是阳明病,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口干口渴、脉滑、大便干。即便这样还夹杂着阳虚、血虚、阴虚等症状。直接影响我们使用阳明剂的几个阶段。这时候怎么办?我们要敢用石膏就用石膏,敢用大黄就用大黄,见到阳虚的同时用四逆汤,见到气虚就补气、见到血虚就补血,有是证用是药;我们所要注意的是根据情况调整寒热补泻药的比例就行了。

慢性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感觉到他们只要有不舒服,就上医院做检查。所以他们有很多检查报告,但是他们的检查报告我们必须要看,包括原来给他们治病的医生的方案和用药也要看。不要因为原来的方案没有效果就不闻不问。这样可以避免我们重蹈覆辙,同时别人的失败以后也能帮助我们成功,那就以上的论述来分享几个病例。


01

案例



患者, 女 , 66 岁

主诉现病史:头晕眼雾,口苦心烦耳鸣,睡眠不好,偶尔口干,小便黄次数多,恶寒脚手凉,流鼻涕,大便稀次数多舌暗红苔白腻脉沉弦滑右手无力。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病史

血压:120/80 mmHg

诊断:三阳合病

处方: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0g、麻黄10g、生姜10g、大栆15g、桂枝15g、白芍12g、葛根30g,共3剂。


这个发热的病人,口苦、喜热饮是少阳病证;恶寒、脚凉、流鼻涕是是太阳病证;因为大便稀、小便黄判断为三阳合病,用小柴胡汤加葛根汤,服药后痊愈。

02

案例



患者,男 , 26 岁

主诉现病史:夜间盗汗五年。一月前发热经县人民医院CT和血常规检查无异常,现午夜睡觉时出汗,口渴口干心烦,小便黄偶尔遗精,无恶寒,大便稀纳可眠可,左手弦滑右缓滑无力

诊断:盗汗

处方:当归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芪20g、生石膏30g,共6剂。


这个病人一开始也是感冒,大概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检查各方面都正常,有五年盗汗史。最后我用的是当归地黄汤,服药后症状消失。

03

案例



患者 , 男 , 56 岁

主诉现病史:心里急口干口苦一月余。一月前感冒,一周前输液后略好转,现乃心里急口干口苦心烦,呼吸发热,偶尔咽喉发痒,轻微头蒙,不欲饮食,恶心,微恶寒有时寒热往来,睡眠不好,小便黄大便正常,舌暗淡苔黄腻脉弦滑左寸略浮。血压140|80 mmHg。

诊断:三阳合病

处方: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0g、麻黄10g、杏仁10g、生姜10g、大栆15g、生石膏4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共6剂。


这也是一个感冒病人,当时感冒一个多月了。输液效果不好。判断是三阳合病,服药后效果不错。

04

案例



患者 , 女 , 48 岁

主诉现病史:间歇性眼痛有晕听力下降十余年。发作眼痛头晕听力下降,心里发急,烦燥,不能听燥音,感冒或上火时加重,夏天或受热时发作较多,偶尔口苦,经色暗有血块量多,经期腰痛,白带多,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缓略弦右手无力。

诊断:鼻窦炎(胆火上扰清窍)

处方:柴胡25g、黄芩15g、法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0g、连翘30g、金银花20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0g、野菊花15g、生姜10g、大栆10g、川芎10g,共10剂。


这个病人本身不是一个外感病,鼻窦炎有十多年的时间。他这个表现的是心里发急、烦躁、不能听噪音,偶尔有口苦、口干、口渴的症状。结合舌苔和脉象的话。服药后症状有明显改善。以上就是我在临床中的一点心得,谢谢大家。

好书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