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情志病学》、《中医心理学》 人为什么总爱生病,病究竟来源于哪里,其实人的病源于心。怎么这么说呢? 其实人的心,总有些欲望,总想些事情。想得多了,也就变成病了。 和大家说个医案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郑孙谋。 郑孙谋,生于20世纪初,福建福州人,祖上四代行医,17岁随伯父出诊,24岁就独立行医。他曾任福建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副组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首届理事,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在业界颇有影响力。 有一次,郑孙谋接诊了一个男性,24岁。 这患者呢,以前有过精神分裂症,曾近治疗过,有所好转。发现最近这段时间,病情好像出现的复发。 为什么呢?因为他看上了一个邻家女孩,姑娘父母听说男孩以前犯过精神分裂,听后,姑娘父母坚决不同意。小伙子知道后大受刺激。 就这样,小伙子的老毛病就开始犯了。整个人出现了心烦不安、烦躁易怒,常常怒目圆睁,头痛,不睡觉也不吃饭,还自言自语、哭笑无常等症状。同时,男孩总说口干,要喝冷水,大便还干燥。 郑孙谋发现,舌红,苔黄,脉滑数。 郑孙谋诊断后开了一张药方—— 淡豆豉(后下)、茯苓、栀子、竹茹各9克,胆南星、远志、薄荷、枳壳各3克,制半夏5克,瓜蒌实16克,石菖蒲2克(后下)。共3剂。 服药三剂后,患者有所改善,大便通畅了,情绪也安定了一点。但是,依然急躁易怒、头痛失眠,遇人怒目,不想见人。舌脉如前。 这时候,去掉了瓜蒌,加上了夜交藤18克,继续服用试试。 药用6剂后,头痛有所减轻,夜里也可以睡上4个小时了,舌脉呢也有所好转,但是呢依然幻视幻听,总“看见”女孩对他说笑。 郑老师让他继续服用3剂试试看,结果,状态大为好转,神智清醒,对答如流,幻视幻听消失。 此后,郑师吩咐患者继续服用次方,最终让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这就是治疗的全过程。 我们在回过头看看医案里这小伙子病情,其实是用心太深,用情太切。导致了气机郁结。 气机郁结,津液失布,必然生痰。痰积日久,则定然化火。痰火交织,形成痰热,扰于心神,于是他就幻视幻听、不吃不睡、哭笑无常、喜怒不定。 痰热伤阴,所以患者大便干燥,口渴口干。把患者心中的那股痰热之邪,去掉就是了。怎么去掉呢? 方法一:通大便。患者大便干燥,意味着痰热之邪没有退路。方法二:理气机,化郁结。患者发病,源于气机不畅,思虑过甚。那就疏肝解郁,理气畅心。方法三:清热化痰,直击病因,去掉罪魁祸首。方法四:宁神开窍,让患者清醒过来。 再来回过头看看上面的配伍: 这里面,瓜蒌实通便。等后来大便通畅了,就不用了。薄荷和枳壳,调畅气机,疏肝解郁。竹茹,胆南星、茯苓、半夏、化痰浊。豆豉、栀子清热除烦。 后面加如一味夜交藤,用于养心安神。它和菖蒲、远志一起,负责唤醒患者的神志。 当然,从这里头,还是有一层更深的道理。这就是,百病源于心。
当然,也有的人,憋出了乳腺癌的。还有的人,因为想不通患上冠心病。这些都不少。 所以人的病,是源于心。病,只是钻出来的草。心,才是埋在土里根。到这里,我想说的基本说完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