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6岁考上清华,20岁娶了相爱之人,21岁成名,最终却因贫穷跳江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4-10

民国时期,既是我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一段血泪斗争史,在思想领域又是一段精彩的革新史,堪称东方的文艺复兴。在这时期,除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阀混战,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之外,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数不清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国家兴亡而战,创造了段段佳话。

然而,民国才子多短命。20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也造成了许多悲剧,让人扼腕叹息。

其中,被誉为“清华四子”之一的朱湘,其短短29年的生命,更是如流星一般,璀璨而短暂地划过民国灰暗的天空。

一、诗人的童年

一半幸福、一半痛苦

1904年,朱湘出生于湖南沅陵一户官宦人家。作为最小的孩子,自然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宠爱。并且,父亲在诗文方面给予了朱湘良好的启蒙教育。

原本应该衣食无忧的朱湘,疼爱他的父母却相继离世。于是,年仅11岁的朱湘便由堂兄照顾。由于性格不合,朱湘与堂兄相处不睦。但是,生活上却只依靠堂兄,这让朱湘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内心,因而逐渐养成了其孤傲的性格。

二、年少成名

大浪淘沙,时势造英雄

1919年,从小得到父亲诗文教育的朱湘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清华。这一年,朱湘16岁。由于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朱湘结识了一批同样才华横溢的青年。谁能想到,就是这些谈笑风生的青年,引领了中国文学几十年的发展。

二十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学运动将朱湘推向了文学界的怀抱。

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朱湘(字子沅)、饶孟侃(字子离)、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因在新文学运动中脱颖而出,并称为“清华四子”。其中,年仅18岁的朱湘已在《晨报》《小说月报》等知名刊物发表作品。

三、屡战屡败的青年时期

1922年,离开清华

以朱湘当时的名气,成为诗人并非难事。然而,朱湘心底里那份反抗精神却在这时开始爆发了。在清华,因专攻文学而肆意跷课,以及抵制斋务处的早餐点名制度,即使是有诗名的朱湘,也终于因记3次大过而被清华开除。

1927年,赴美留学

在那个年代,国家积贫积弱,外国人对中国人普遍持有歧视的看法。部分国人不作为,甚至崇洋媚外,更使外国人坚定了对中国人的印象。而朱湘,却是有骨气的。在美国劳伦斯大学留学期间,因教授上课时对中国人的刻意侮辱,朱湘愤而退学。

之后,又转入芝加哥大学学习。这次,朱湘请同学吃饭却被拒绝了,因而感到冒犯。因而,再一次退学

留学期间,虽然学习不顺,但朱湘在美国却翻译了许多作品,如《英国近代小说集》等,给后来的翻译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1929年,回国任教

1929年,受安徽大学邀请,朱湘担任英文文学系主任。

这一年,朱湘25岁。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进入大学校园任教,对知识分子来说已是很好的选择。然而,毕竟年轻气盛,虽已体会到社会现实的残酷,但朱湘骨子里那份反抗精神仍在,并未妥协。

因此,当校长提出要将英文文学系改为英文学系后,朱湘认为这是对中国的轻视。于是,为维护国家尊严,朱湘与校长据理力争。但却依然没能改变校长的决定。

因此,满腔愤懑的朱湘一封辞呈,又离开了安徽大学。这一年,是1932年。

四、婚姻与爱情

几经波折,终成眷属

在朱湘刚出生时,父母便为其定下了一桩亲事。女方家境富裕,对于子女教育也颇为重视。因此,其女儿刘彩云也并非旧式女子。然而,由于朱湘不喜欢包办婚姻,所以一度十分抗拒这个名义上的妻子。

但是,刘家后来因为家道中落,刘彩云孤身一人来到上海谋生。听闻此事的朱湘,也不得不前来看望。在相处之中,朱湘被刘彩云辛苦工作的样子打动,对其也渐渐认可。

于是,虽几经波折,但二人终于顺利完婚。这一年,是1924年。

婚后,二人如胶似漆,朱湘亲自为彩云改名霓君。在朱湘全身心进行文学创作期间,家中大小事务则全赖妻子刘霓君打理。在朱湘赴美留学期间,对妻子刘霓君思念日深,还给妻子写了90多封情书。后来,这些情书被装订成册,书名即为《海外寄霓君》。

诗是美的,生活却是苦的

在离开安徽大学之后,空有一身才华的朱湘,在生活方面,却毫无生计,辗转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一家人的开销全靠妻子打零工,可是三儿子的出生让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此时的朱湘,一身傲骨消磨殆尽,只能低声下气地找人借钱。然而,小儿子被饿死击垮了这个家庭最后的希望。妻子刘霓君接受不了小儿子被饿死的事实,一度想要与朱湘离婚。

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朱湘也失去了丧失了生活的希望。而在朱湘去世之后,夫妻间的隔阂也随之烟消云散。刘霓君便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此后剃度出家,削发为尼。

五、生命的终章

年华易逝,曾记否,当年风华正茂

诗人朱湘,一生与诗为伴,诗歌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命。直到最后时刻,口中吟诵的,还是诗歌。

1933年12月5日清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29岁的朱湘在朗诵过德国诗人海涅的诗后,带着对生活的失望毅然投向翻涌的大江之中。

民国年代,波涛汹涌,世事变迁得太快

在投江之时,朱湘想必早已考虑多次。

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童年:短暂的幸福与压抑的隐忍;

青年:从崭露头角到锋芒毕露,面对守旧的教条,绝不妥协。敢于向旧社会宣战的诗人,却一次次受挫;

婚姻:从抗拒,到珍爱,直到被生活压垮。虽然短短29年,却已经遍历了人生酸甜苦辣。

感悟

诗人大多都是浪漫的,正因如此,才能写出浪漫的诗篇。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追求着理想,这样,便难以忍受空洞无味的平庸生活。

诗人往往都是有傲骨的,也正是如此,才能秉持内心的一片信念,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然而,过刚则易折,特立独行的性格必然会为自己招来祸患。

诗人必然都是向往自由的,被人束缚的灵魂只能痛苦地呻吟,社会道德的教条从来不是为诗人而写。但置身社会之中,便无法彻底脱离规则的限制,即使这是不合理的。

结语

艺术——高于生活,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艺术产生的根基,人也如此,不管我们梦想多么高远,都要从生活出发,一步一步前行。尽管在当前时代,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个人的力量难以改变。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只有面对。

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有时,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心灰意冷,失去了面对的勇气。朱湘之死,众说纷纭。但诗人自杀之时,心中必然已经放弃了生的欲望。如果朱湘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感悟生死之后的他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