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图志轩 2021-04-10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许浩,西安邮电大学2001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在校期间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讲解员;2005年在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2009年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职;2013年在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任职。

隋代铜鎏金佛教造像

——1974年5月出土于西安邮电大学雁塔校区附近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隋代铜鎏金佛教造像是西安博物院馆藏三件国宝级文物之一。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中心,艺术地将菩萨、力士、蹲狮高低错落地安排在一起。整座造像造型端庄,金碧辉煌,是隋代造像中极罕见的珍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整组造像由23个部件单独铸造、组合而成,各部件间有插榫孔眼相接,可拆卸,非常精巧。整组造像通体鎏金,做工精良、富丽堂皇,保存完好,是铜造像中罕见的珍品,堪称国宝。2013年,隋代铜鎏金佛教造像被制作成邮票全国发行。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战国凤流盉

——2002年出土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战国凤流盉是战国早期文物,因头部有凤首造型而得名,古人用来调和酒、水的器具。此器器体扁圆,前有流,后有鋬,上跨提梁,带盖,下承三足。盖与器子母口相扣,盖面微拱,中心有一蹲坐抱环的猴子为钮,盖面蟠螭纹呈长方格网状分布。流为凤首形,鋬为凤尾状。提梁一端为虎首,另一端为虎尾。多一环与盖钮链接。器腹上下两道宽叠弦纹将腹部分为三个纹带,均饰变形省简的鸟纹。

唐代彩绘镇墓兽

——2002年出土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附近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这两件是墓葬中的镇墓兽,它们被置于墓室之中,其中一个为人面,另一个为兽面,分别称作“祖明”、“地轴”。它们都是传说中的食鬼神兽,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强梁、祖明共食磔(zhé)死寄生。”《隋书·礼仪志三》也说:“又作穷奇、祖明之类,凡十二兽,皆有毛角,鼓吹令率之,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后世就制作了它们的形象,放入墓中以厌胜。

唐代彩绘天王俑

——2002年出土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附近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除了镇墓兽,天王俑也是墓中的“标配”。彩绘天王俑双目圆睁,身着彩绘明光铠,肩覆龙首披膊,其中右边这尊左手叉腰,右手握拳高举,身体呈S型弯曲,有点类似武松打虎的姿势,另一尊右手叉腰,左手握拳,身体也是呈S型弯曲,呈自然的流线型。两尊天王俑都是脚踏小鬼,左右对称,立于高墩之上,显得十分威严。

泰式龙纹觿

——2002年出土于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附近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泰式龙纹觿是春秋时期的一件贵族日用品。觿是源于上古佩兽牙之习,用以解绳结。玉觿是用玉仿制的角形器,最初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实用物,春秋战国以后,逐渐成为配饰物中的一类。

陕西发现600多座古墓,全分布在这所高校,国宝级文物大量出土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跟动辄上千年的文物比,一百年短暂如同一个清晨。今日,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受古老文物的魅力与韵味,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