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三和行者 2021-04-11

阳明病证是外感伤寒病变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性质属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可因邪热内实的机制不同,又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一般来说,腑证较经证为重。从疾病的发展来看,往往经证的邪热进一步亢盛,消烁津液,导致肠燥腑实则成腑证。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人体的指挥调度中心。六腑(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是配合五脏实现人体主要功能的执行系统。经络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连接五脏六腑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传递能量和津血。二、是传递五脏六腑发出的指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三、是将人体的能量、津血、水液运行于体表,实现太阳系统的防御与外界能量交换和水液控制的功能。

五脏六腑如同自然界中的湖泊和海洋,经络如同连接海洋、湖泊、山川、森林的河流。主干称为经脉,微小的称作络脉。

直接对太阳系统提供能量支持的是阳明系统。包括人体的胃、小肠和大肠及对应的经络穴位。阳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因此需要足够的阳气供应。阳明系统储存的阳气仅次于太阳系统,所以称作阳明系统。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人体的胃、小肠、大肠是人体最大的食物吸收和糟粕转化的场所。这些场所需要不断的蠕动,如果蠕动的机能被破坏,或者邪气入侵到阳明系统,造成阳明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的疾病被称称作阳明病。

从外邪侵入的途径来说,最容易导致阳明病的第一种情况,是太阳病的错误治疗。太阳系统是体表的防御系统,当外邪入侵人体时,太阳系统的阳气强壮,病邪与太阳系统在体表斗争会产生“发热”现象。此时正确的治疗是加强体内的能量,然后将能量“宣发”到体表,把外邪“驱赶”出去。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但由于虚假“发热”现象,导致被简单的清热处理,误服寒凉药导致肠胃功能被削弱,造成阳明系统对太阳系统的支持能力降低,太阳系统与外邪的斗争就会失败,外邪会剩机攻破太阳系统而入侵到阳明系统导致阳明病。有于阳明系统的阳气比较充足。邪气、污水和浊气纠结在一起,产生垃圾堵塞阳明系统的升降气机导致的疾病,是由太阳系统直接传递到阳明系统的治病方式。张仲景称作“太阳阳明”。

阳明病的第二种治病方式是,阳明经络直接遭受到外邪攻击导致。人体的经络如同人体中的能量流动的河流,有些循行于人体的体表,还有一部分循行于体内,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连接而发生作用。阳明经在体表经络循行于人体正面,阳明经脉直接被风寒邪气所伤,导致阳明的阳气郁结。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阳明的阳气和太阳不同,太阳的阳气是通过体内向外宣发实现人体防御功能,而阳明的阳气是用来消化食物的。所以阳明的阳气作用部位是内部,阳明和太阳的阳气流动方向相反。阳明经脉受邪后病程持续时间短,邪气会迅速循经传递到内部的肠胃,并且会快速的入里化热,形成阳明的热证和腑实证。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所谓的阳明热证,就是邪气和阳明系统阳气及食物混合在一起,形成胶着状态,影响人体气机升降和肠胃的新陈代谢,导致异常发酵而发热。

程度较轻的发热会消耗人体的津液,出现面红、口干、口苦。津液是起调和、滋养、润滑和运转物质的作用,津液损伤会导致大便秘结而肠胃的气机升降严重失调。称阳明腑实证,阳明经证。张仲景把阳明系统直接受到外界攻击的治病方式称作“正阳阳明”。

中医入门(38)阳明病的致病诱因(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