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总结 以“落实新课标”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我校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提高全体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这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与评价等的理论学习,认真领会课标的基本涵义。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改的必要性,课改的任务和目标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提高了课改理论水平,为具体实施新课标教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从“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出发,认真贯彻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精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修养,每个假期都制定了学习计划,组织教师假期学习。对学习内容、形式、要求、检查评价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其中包括: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标准。2.刻苦钻研教材,为教学做好准备。3.学习教育理论和课改知识,提高理论修养。4.阅读各类书籍,提高思想修养,拓宽知识面。 三是业务学习考试。我校每学期初都要对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考试。内容除专业知识外,新的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以此手段促进课改的理论学习。 其次,抓好继续教育培训,配合上级指导部门完成培训任务。学校组建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完善了继续教育学习的领导机制,组内成员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分工。充实了继续教育内容,并对所有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所有成绩记入考核档案。 到本学期末,我校教师完成校本培训笔记在内的所有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取得了继续教育培训的圆满结束。 再次,为了适应课改需要,进一步推动课改,我校进行了以“学洋思”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开展此项活动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学习洋思以“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为核心的“四清”模式。学校先后印发以各学科为主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文稿。并组织各学科备课组和每位教师进行认真学习、讨论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课改方案。 二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切实将“洋思”模式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之中。这一阶段重点工作是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 三是本学期为了验收课改成绩,举办了全校的学洋思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对积极参与课改的教师和献课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推广洋思模式成为我校现在乃至今后课改的主要工作之一。 四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一种更大的科研课题。为更好地开展课改活动中的科研工作,加强我校的科研课题的实施、管理和指导工作。学期初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并出台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课题选题、立项的几点说明》、《科研课题立项书的填写说明》等几个规定。 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为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为课改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成为必要环节。根据校务会精神,制定了《新老教师结对工作管理办法》,对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管理,使他们更好地进入角色,胜任工作。签定了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及权利,制定了各自培养计划,填写指导记录表,期末写出总结。根据结对情况和成绩,评出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奖,并在考核中予以奖励加分。 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校的特色之一。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独立的学科,占有一定的课时,它对开发学生潜能,实现学科整合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这项崭新的课改课程,我校从无到有,到别具特色,只经历了短短一个学期,学期初学校对综合活动课做了统一课时安排,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一览表》。并对该课的开展进行了及时跟踪检查,记录和指导,并给予及时评价。所有开展该课的教师都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最后,课程改革不仅只是课本、方法等的变化,也应随之转变的是校园文化建设。 为更好地促进课改,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加强人际交流,创设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利用寒暑假向全体教师推荐了《中学梦工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我在为谁工作》等书目,及相关课改书目。全体教师做了大量的笔记、心得和随感。读书成为我校教师的一件乐事。本学期我们为此设立了优秀读书奖,以奖励在理论学习方面有所进步的教师。 我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和一流的教学管理。我们相信: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校的全体教师会励精图治,倾心搏击,成为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永远的旗帜,实践“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的办学理念,为实现“中华名校”的战略构想而努力奋斗! 
作者:马学东 (可以为毕业论文、评职论文、各种计划、各种总结、领导讲话、公文、信息、法律文书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