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止戈为武”,到底“武”是放下武器,还是拿起武器呢?

 艺素简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汉字造字法有六种,基本的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象形字比较好判断,指事字和会意字却常被人误解。“正”是一个指事字,从一从止。有的人就觉得“武”跟“正”相同,从戈从止,也是一个指事字。

古时武斗的武士

这种判断当然是不准确的,“正”的“一”是“止”的目标。并不是“一”的含义,而是目标的抽象符号。正,表示向着目标“一”不偏不倚地走过去,所以为“正”。而“武”的“戈”和“止”则都是独体字,都有自己的含义。武,就取“戈”和“止”的会合之意,也就是运动的兵器所表现出来的含义。

这个“戈”不管是用来狩猎,还是用来御敌。运动的兵器,当然是最勇猛,最猛烈的。狩猎场上,或者战场上舞动的有长柄的格杀器械,这就是“武”字的本义。

武字的现代写法

但是,有人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不是这么说的,他说“止戈为武”。不错,他是借用了《左传》中楚庄王的一句话,“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有一次楚军战胜,辎重到达邲地,要在衡雍驻扎。楚庄王的一个臣下潘党建议楚庄王在衡雍建筑军营,把敌人的尸首建一个大坟堆。他说,听人说战胜了敌人一定要有纪念物留给子孙看,让他们记着这些武功。

冲锋陷阵的持戈武士

楚庄王才说:“你只知道这些,还有你不知道的。说起文字,止戈二字合起来是个武字,武功是要制止干戈,而不是纪念杀戮。”

这句“止戈为武”后来被许慎写进了《说文解字》。从此也就改变了“武”的本质,使“武”字“拿起兵器”的含义,误读为“放下武器”的含义。

武的甲骨文中的止都是脚趾向上的

武士、武警、武林、武力、武器、武术、武装、武打,练武、动武、尚武、威武、穷兵黩武,这所有的“武”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勇猛,猛烈,或与军事、用于搏斗的技术有关。放下武器,还能有勇猛、猛烈的意思吗?

楚庄王的解释是出离了汉字造字的本义,上升到道义的高度。人们不一样战争,动用武力都是迫不得已。如果梦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最理想的结局。这样解读汉字,原本不应该用作训诂使用。

止的甲骨文写法

“武”字作为会意字,是由“戈”和“止”组成的。止的本义是足,因为足可以带着身体移动,也就有了引申意:出,往。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运动的含义。

也有人说,“武”下面的“止”是“足”的含义,这也不是很准确。因为“足”是连着腿的,所以足比止多了一个“口”。

武字的篆书写法

虽然“止”后来也引申出了“至”“到”和“停止”的含义,如果真是取放下兵器,停止战争之意就不会把止放在戈的下面,应该放在上面或者前面才对啊。从甲骨文看,武就是扛着兵器向前的那种威武的样子。

足的甲骨文写法

武字放下兵器,便失去了勇猛、猛烈的本义,已经成了另一个字了!而人们惯于望文生义,认为字的各部分含义就是时下常用的含义,不去探究它的本源。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是一个脚趾的概括形状。

脚趾向上,表示向前走,脚趾向下,表示向后退。在“武”字中,止就是向上的,这代表“戈”是向前冲锋陷阵的,并不是化干戈为玉帛的退出战争。

退的甲骨文中止的脚趾是向下的

上面这些是“退”字的甲骨文写法,其中的“止”就是向下的。这也可以说明,“止戈为武”的含义应该是:向前冲锋陷阵的戈,才是武。

楚庄王应该就是第一个望文生义的人,可惜,到现在,“武”也没有停止战争的含义,反而一直有发动战争的含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