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在很多小说电视剧里也能经常用到这些民间习俗来丰富小说内容,增添趣味性。 民间的习俗非常多,且各地的习俗还不一样,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中国古代诗歌集《诗经》中的《风》就有记录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 《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这些也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波中国的民间习俗,为创作找找灵感。 01 回族开斋节 回族开斋节又称开斋节又称“大尔德”、或“尔德.费特尔”,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 一般开斋节要过三天,且庆祝场面十分隆重。 开斋节第一天从拂晓开始,每家每户都要一大早上就起来清理院内院外和巷道厕所,个人也要进行沐浴清洁,就连小孩子也要打扮的精神抖擞,然后再换上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参加族群聚会和各个活动场所。 在到了大概早晨八点左右,回族群众每个人腋下会夹个毯子和小拜毡,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等待仪式开始。 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02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藏民任何阶层的人物往来时最通行的一种礼物,已经成为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 在藏族地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又崇高的礼节。无论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迎送宾客、朝觐佛像、音讯往来、求情办事以及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 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真挚、忠诚和尊敬的意思。 哈达的颜色有五种,分别是: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天空的颜色,白色是白色的云朵,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着大地。 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一般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用。 03 藏族的传统丧葬 在西藏的丧葬仪式有五种,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和土葬。 根据宗教制度和封建等级的影响,不同等级的人采用不同的丧葬方式。 塔葬 这五种丧葬中,等级最高的要数塔葬了,一般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可以用这一葬法。 藏族幼儿夭折一般不举行葬礼,而是将幼儿尸体放入陶罐中封好扔进江河中或者存在库房里。 火葬 在过去只有高僧或者贵族才能举行这种丧葬。 这种丧葬是在人死后,把尸体捆成坐姿,放在木架上,抬到火葬场,然后请来一些僧人来诵经祈祷死者灵魂能被天堂之神接受。 火化后的骨灰或带到高山之巅随风扬撒,或撒进江河让其随波浪流向远方。 天葬 天葬是现在西藏地区最普遍的葬法。 天葬葬法,将尸体运送到特定的天葬场,由天葬师进行解剖、支解,然后喂鹫鹰,意为把最后的遗体也献给鹰。 佛教认为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有利于灵魂转世。 水葬 水葬就是,将尸体背到河边,投进急流; 也有的地方图省事,直接用白布裹尸,整个抛入江中。 土葬 土葬是西藏最早的一种丧葬方式,但在盛行天葬后,这种丧葬方式就被西藏人民认为是一种最坏的丧葬。 04 蒙古“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举行。 ![]() “那达慕”大会上,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场面十分盛大,热闹非凡。 05 湘西赶尸 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民俗,属于巫文化。 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 ![]() 关于“湘西赶尸”的传闻,民间也有书记载: 据说在几千年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 ![]() 阿普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就有了“湘西赶尸”的传闻,虽然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证,但是在很多电影小说里面以这个作为原型来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