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案五则 – 经方派

 学中医书馆 2021-04-11

【医案一】

陈某,女,52岁,头晕1个月,患者一个月前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查头颅ct未见异常,在外院治疗未见好转。

现头晕,头痛,以两侧为主,心烦,失眠,难入睡,颈项不适,大便烂,小便2-3夜尿,胸闷,乏力,无口干口苦,无恶寒发热,无腹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六经辩证分析

患者头晕,乏力,胸闷,乏力,大便烂,小便夜尿两次,为太阴病,里虚寒。

失眠,心烦,难入睡,舌红,为阳明病,里热扰心,心神不安。

舌暗红,头晕,为热与水结的表现,瘀血的表现。

综合六经分析,眩晕,考虑太阴阳明合病夹瘀血。水饮与热结,上扰于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辨方证:吴茱萸汤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

拟方:

吴茱萸12g,党参20g,生姜10g,大枣10g

桂枝10g,茯苓20g,丹皮12g,赤芍15g

川芎12g,石膏30g

结果:患者服用5剂后,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心烦胸闷减轻,大便稍成行,后以茯苓饮加减治疗而愈。

【医案二】

男,48岁,反复胃脘部胀闷20年

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脘部胀闷,疼痛,无反酸恶心呕吐,在当地治疗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近期腹胀明显.

1月15在市一院查电子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惊恐万分,担心发生癌变,现自觉胃脘部胀闷,进食后胃疼,欲吐,大便烂,每天三次,小便正常,无口干口苦,无鼻塞流涕,无腰痛,舌红苔薄黄稍腻,脉沉细。

六经辩证分析:

患者为胃脘部胀满,舌红苔黄腻,为上有热,大便烂,脉沉细,为下有寒,根据舌脉有太阴病,综合考虑为厥阴合并太阴病。

辨方证: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茯苓饮

半夏15g 黄连8g 黄芩12g 党参12g

干姜10g 甘草6g 茯苓20g 白术15g

陈皮30g 枳实10 生姜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还是焦虑明显,担心萎缩性胃炎癌变,与语言安慰,改变生活方式,及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后面前前后后治疗3个月而愈,复查胃镜未见萎缩性胃炎而心情大好。

【医案三】

黄某,女性,51岁双手肿胀麻木3个月

患者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肿胀。麻木,在市二医院查血沉高,肌电图:肌电图:神经性损害(双侧腕管综合征,右侧为著)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麻木,怕冷,口干,大便烂,舌红苔薄黄,脉弦。

痹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麻黄10g,杏仁10g,薏仁30g,石膏30g

苍术3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8-02-11二诊

双手肿胀减轻明显,麻木也好转大半,指关节疼痛依时有僵硬,恶寒怕冷,无汗出,口干,大便硬,小便可,饮食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

痹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桂枝12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g

甘草6g,苍术30g,石膏25g,知母10g

麻黄8g,防风12g,制附片6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后症状改善,不再服用中药,后电话随访,症状已无。

【医案四】

夏某,女,45岁,2017.04.21初诊。左膝关节肿痛4年,患者诉怀孕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伤及左膝关节,当时未予注意,及治疗,后慢慢出现左膝关节的肿痛。

刻诊:目前左膝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膝关节有积液,皮肤温度不高,每次行走前要把脚伸一下才能行走,有时疼痛不能行走,怕冷,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咽痛,口干,无口苦,无胸胁胀满不适,无腹痛腹泻,饮食尚可,小便夜尿多,清长,大便正常。舌尖红苔白中腻,脉沉细。

六经辨证:痹证—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拟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15g,石膏15g,茯苓30g,甘草10g

防风10g,干姜10g,知母10g,麻黄10g

枳实10g,白芍20g,白术20g,大枣10g

附子15g

五剂,日一剂,水煎成600ml,分三次服。

04.26二诊:症状明显好转,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明显消退,患者说觉得咽喉有点干,热,舌不红,苔中腻好转,守上方先去干姜附子,加伸筋草30g,淫羊藿20g。

按:患者辩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左膝关节红肿热痛,口干,为阳明,膝关节有积液,肿胀为太阴,疼痛四年,小便清长,怕冷,为少阴。舌脉为脾肾阳虚阳明有热表现。

《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

《神农本草经》:【牡桂】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芍药

《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白术

《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郑山山谷。

【医案五】

纪某,女,35岁

体质:偏瘦,体重38kg,身高:150cm

就诊时间:2017.05.23

头顶部疼痛1年,加重1个月。

1年前出现头痛,无呕吐,无恶寒发热,压力大时头痛明显,在当地治疗后症状好转,1个月前头痛加重。

刻诊:头痛,以头顶部疼痛为主,胀痛,自己手敲头部疼痛好转,头痛欲吐,颈项后部疼痛,胸闷,口干,四肢冷,痛经,月经量少,饮食无胃口,大便偏烂,不成形,睡眠差,无口苦,无鼻塞流鼻涕,无咳嗽。

舌淡嫩,水滑,根部点刺,苔中厚腻。

六经辨证:太阳太阴合病

拟方:吴茱萸汤

吴茱萸12g 党参15g 大枣10g 细辛6g

桂枝15g 半夏12g 厚朴10g 藿香10g

砂仁6g 葛根30g

吴茱萸汤证有胃气虚的表现,故患者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食纳差。

再者,吴茱萸汤的病机为寒饮上冲,故患者有头痛、头晕沉、胸闷、眠差的表现。

另外,患者舌苔白微腻,考虑有中焦不化,厚朴,藿香,桂枝,开太阳,健运中焦,化痰湿。

葛根考虑患者颈项后部不适,根部后红,口干,葛根枢太阳之经气,清热生津。

本案患者头痛经分析判断为寒饮上冲所致,但临床上治疗水饮上冲的方子很多,但为何唯独选用吴茱萸汤呢?

如苓桂术甘汤,《伤寒论》第67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16条: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水饮上冲导致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苓桂术甘汤和吴茱萸汤的病位都涉及中焦,但苓桂术甘汤的水饮内停之证较轻,而吴茱萸汤的水饮较重且更偏寒,有严重的头晕沉,往往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寒饮重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