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彩庭儿科经方医案三则 – 经方派

 学中医书馆 2021-04-11

麻疹亡阳

马XX,男,4岁。麻疹发烧三日,颈面隐隐见疹,因过服寒凉解表药物,损伤脾胃,夜来吐泻暴作,神萎气怯,症情危急。1957年3月18日晨,邀段彩庭老师等数医会诊。

患儿面色晄白,体温35°C,疹点忽没,呈昏睡状,时而心烦,额汗不温,肢冷脉微,指纹沉隐。舌干,苔白,吐利并作。段老师曰:“此麻疹亡阳危证,宜急投《伤寒论》四逆汤加人参,回阳救逆,合生脉散护阴存津,以图回阳生阴,方为正治。”但在场同道无不认为:麻疹忽没昏厥,乃属毒热内陷,温邪深入营血之证,急投安宫、紫雪、犀角、地黄之类,尚恐不及,焉敢再用温燥之品,重劫其明,火上加油,以速其死?因所持见解不一,皆言推敲后再议。但患儿素体多病,屡经段老师治疗,患儿父母深信其言,再三要求处方。段老师乃径书:人参9克,附片9克,干姜9克,麦冬9克,五味9克,炙甘草6克。浓煎,频频饮之。当日后晌,小儿吐利已止,但体温回升(39°C),咳嗽频作,心烦加剧,啼哭不休,口渴索饮,颈面疹点复现。段老师曰:药已中病,阳回疹发之吉兆也。再书生脉散加味2剂:太子参9克,五味子6克,麦冬9克,石斛9克,淡竹叶3克,板蓝根30克,尖贝4.5克,甘草6克,水煎作饮料。嘱加强护理,以防它变。 五日后病愈。

按:语云:“回头看痘疹,走马看伤寒,”是言急性热病传变之速;“麻喜清凉,痘宜温暖”,是麻痘方书治疗常法。本例患者,段老师遵循“知犯何逆,随证施治”法则,当机立断,破常规而治疗,故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如果机械地认为疹系热病,治唯凉散,必至不救。医者临证,务必详辨八纲,灵活运用八法,方不致贻误病。

历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段老医师次子,12岁,一夏日清晨忽病。证见:全身骨节疼痛,下肢尤甚,不能转侧屈伸,近之则痛剧,唇干不欲饮,舌质淡,苔白滑,脉浮数有力。段老师诊曰:此证由于内蕴寒湿,风邪束表,风、寒、湿相搏而发为历节。仲景书言之甚详,乌头汤证也。遂书:乌头汤原方:麻黄6克,黄芪21克,白芍15克,川乌头2枚切片,甘草6克,蜂蜜125克。即日八时,段老师亲手遵古法熬汤药,约十时许,待药液大温,两料并用。服后一小时,见患者汗出如洗,粘着如胶,并言头大如箩筐,手软似抽筋,身轻如飞飘 飘然也。师曰:此风、寒、湿邪外达,乌头暝眩之征,药已中病,佳兆也。药后汗渐止,言口渇,进温荼半杯,当即痛减,肢体活动亦觉灵便。

按:1.患者素食甘肥瓜果无度,炎夏饮冷贪水太过,久蕴寒湿于内,又暑夜当窗而睡,复受风邪,内外相感,发为历节,此是得病根源。

2.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云:“病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乌头汤主之。”按乌头性大毒,入肝善于驱风散寒,故风寒痹痛、筋脉牵急等证,必以乌头治之,然必以蜜煎方可服用。用蜜煎有两义,一是可制乌头燥热之毒,二是取蜜之甘润益血养筋。更有麻黄通阳发汗,而开癆著,使真阳宣寒邪自除;芍药于开中敛阴,缓其急迫;黄芪、甘草固表培中,共使痹著幵而病自愈,此本方之所以奏效迅速也。

肠结(肠梗阻)

李xx,6个月大,男孩。二日来,昼夜啼哭不止,经X线检查,外科诊断为“肠梗阻”,需尽快手术。但其父母不愿开刀,于1968年8月4日,寻段老师就诊。

患儿体胖形肥,啼哭不休,屈腿凹背,舌尖微红、苔厚腻而水滑,指纹沉滞。母代 述:两日前,因天气炎热,怕儿生暑,用冰棒化水作为饮料频喂之,人夜即不吮乳,啼哭时作,次日呕吐、拒纳、哭甚,已三日不大便。

胖儿多湿,素有湿邪于内;炎夏三阳在外,过服冰水,伤及脾气,运化失常,致使寒湿聚结于肠道,不通则痛。根据温之则活,通则不痛的道理,治以温下兼行气为宜。方用小承气合大黄附子汤。大黄9克,附片6克,细辛2克,枳实8克,川朴9克,木香2克。水煎,嘱小量频饮,得便即止。当晚六时起按嘱服药,进药一半,即闻肠鸣漉漉。10时左右,听得小儿腹转矢气,随之便出污浊黑粘之物,后安然人睡,黎明即能吮乳。 病虽数日,不免伤正,但“易趋康复”是小儿病理特点,午后又面露笑容矣。

按:本例患者,由于寒湿郁结肠胃,阻碍升降气机,变为寒实证之腹痛、呕吐、便秘,根据八纲八法辨证论治原则,寒当温,实当下,以小承气、大黄附子汤合用更加木香行气使寒得温,实得下,滞得通,毋怪其取效之速也。

本文原载于1980年第1期《河南中医药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