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三)

 笑溜达 2021-04-11

图片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三)

撰文|银牌艺术馆

顾问|吴志鹏

图片

第二章 雕塑发展简史之二

秦汉时代最为发达的是墓葬雕塑,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庞大,威武雄壮,人物表情精细逼真,形态各异,十分写实。而铜车马则华贵精致,结构流畅,体现了秦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无处不在的严苛精神。

图片

秦始皇兵马俑

(秦代,收藏于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图片

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代,收藏于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汉代的墓葬石雕则呈现出了雄浑简练的特征,突出表现了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装饰性雕刻的艺术成就,留存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形状和特质顺势造型,气韵生动而又厚重豪迈,并隐约融合了西亚浮雕的风格,体现了汉代中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流往来。

图片

霍去病墓石雕(东汉,陕西)

而东汉的《马踏飞燕》铜雕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在创作上运用了高度写实的手法,比例匀称,造型精准,生动展现了骏马和飞燕的形体与动势,并巧妙地解决了重心位置与整体平衡稳定性,令人叫绝,于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图片

马踏飞燕铜雕

(东汉,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此外,汉代的画像砖做为以刻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完整,兼具朴实灵逸的特点,中国线条造型艺术风格开始崭露头角。

图片

汉代画像砖拓片(四川成都出土)

图片

击鼓说唱俑陶塑

(东汉,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儒释道思想交融碰撞,宗教尤其是佛教成了人们心中的慰藉。晋武帝开始,佛教造像之风盛行,佛像是这个时期最典型的雕塑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雕塑,运用了石、木、泥、铜等多种材质,呈现出“庄严自身,令极殊绝”的宝相,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而东晋名士戴逵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少有的被记入史册的雕塑名家。

图片

北齐石雕佛像

图片

云冈第20窟弥勒佛像(北魏,山西大同)

图片
唐之于六朝就如汉之于战国,甚至堪比罗马之于古希腊:这是一个统一的时代,一个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中国艺术史-迈克尔·苏立文(英)》

隋唐时代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别开生面的时代,雕塑也在这个时候大放异彩,尤其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繁荣,雕塑也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鼎盛高峰。这段时期的雕塑题材主要有宗教造像、陵墓装饰雕刻、陪葬的陶瓷明器和肖像造型等。

 

图片

陶彩绘舞马(唐代,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的浮雕石刻昭陵六骏,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及其兄阎立德创作,再现了李世民生前骑乘过的六匹骏马的风采,造型优美,刀工精细,采用高内突起的浮雕手法,堪称古代石刻珍品。遗憾的是其中最完整的两骏,“飒紫露”和“拳毛騧”于1914年被盗卖出境,现存于美国,国内展出的为水泥石膏复制品,其他四骏则收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片

昭陵六骏之飒紫露

(唐代,收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图片

昭陵六骏之特勒骠

(唐代,收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代佛教寺庙、佛塔遍布全国,佛像艺术发展盛极一时,这时期的佛像特点比例匀称,面型丰满,方圆适度,结合了印度充实饱满柔美的形式与中国本土线条韵律的生动表现,“美而不媚,丰满有余”,尽显盛唐之风,成为后世中国佛教雕塑的基础。

图片

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唐代,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图片

唐代佛像

而闻名遐迩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塑雄浑博大,典雅鲜活,技艺纯熟,其中富于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屡见不鲜,更是充满时代自信的体现。

图片

敦煌石窟佛像泥塑

此外,唐三彩等陶塑作品融汇了丝绸之路上的域外艺术养分,风格独特,惊艳四座,表现出一种简单质朴却富于精神张力的美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待续......)

图片

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