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的名声,在宋代为什么会那么臭?

 江山携手 2021-04-11

公元 1021 年,王安石出生于今江西省清江县临江镇的一个低级官吏家中,王安石擅长写作文章,能够过目不忘,得到曾巩与欧阳修的赏识,曾巩与欧阳修是王安石初入仕途的引荐人。王安石在入仕之后,在地方任职长达 20 年之久,从最早的淮南判官,到今宁波市鄞县知县、常州知州,最后到度支判官。在这 20 年的时间中,王安石本有数次机会可以升任中央官员,但是王安石都辞不就任。王安石在地方官的 20 年中,勤于政事,基层社会上的地方官经历对王安石的影响颇大。

王安石是一个敢想敢做,而且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却又不陷于空想的政治家。同时王安石也是一个严于律己,生活朴素无华的人,即使王安石后来身居相位,也依然能够维持朴素的生活。王安石虽然优点十分突出,但是他身上也有着同样突出的缺点。也正是因为他性格上的缺点,使得王安石在日后的变法过程中困难重重。王安石过于固执己见,不听他人意见,而且有些刻薄。一旦面对他人的反对意见,其态度就难免过于刚硬。

正所谓刚极易折,不懂得屈就的王安石在复杂的中央政治环境中,极容易被孤立开来,而本就固执己见,不懂圆通的王安石处事也就愈加强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反对者,变法派与反对派的争斗愈演愈烈。由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见不同,加之王安石是司马光被迫当宫观使长达十五年的元凶,司马光对王安石的态度绝对不会温柔。在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偏见比比皆是,司马光用诸多事例,试图在告诉人们王安石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小人。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气量狭小,常因为一些琐事而记恨在心,更为了一己私利容不得他人,是一副小人嘴脸。作为熙宁变法的受害者,司马光的说法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对王安石的批评在后世也很有一定的市场。除此以外,宋代士人的论述不胜枚举,但其中思想多是将靖康之难的祸因归于王安石,对王安石从为人到变法内容均不赞同,称之为小人、权奸,这种观点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宋朝在建国伊始就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存在长期复杂的关系,最终又亡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宋代大儒在自己的著作、歪曲的《宋实录》以及以《宋实录》为底本的《宋史》,都对王安石进行口诛笔伐,对王安石个性进行批评,对王安石的新学进行批判,说王安石的变法是北宋灭亡的祸根。北宋苏洵的《辩奸论》以及司马光的诸多记载,将王安石刻画成为一个不听人言,专谋私利的小人。王安石个人学术的研究立足于《周礼》、《诗经》和《尚书》,将他们合成为《三经新义》,称之为新学。而同一时期的程颐、程颢与南宋的朱熹研究的重点则是《春秋》,为此,程颐、程颢与朱熹就联合起来指责王安石新学为学术不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