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去芍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闭经 – 经方派

 学中医书馆 2021-04-12

Z女士,44岁。2020年4月22日初诊。

体貌:体型中等,脸色暗黄。

主诉:闭经半年。

现病史:月经半年未至,平素恶寒,不易汗出。辰下:恶寒(穿羽绒服、戴围巾)、胸闷严重(自觉被水堵住),无汗出,头胀痛,胃胀,欲呕,精神疲乏,自诉有月经将至未至时的小腹坠胀感,矢气多,小便量少,大便质黏。

查体:舌暗淡胖,脉沉细。

腹诊:心下胀满。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10g 细辛5g 黄附片(先煎)10g 桂枝15g 大枣10g 生姜20g 炙甘草6g, 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4月28日第二诊:

精神状况恢复正常,无恶寒、头痛,有稍汗出但月经未至。颈部活动受限,目眩,胸闷,腹胀,不喜饮水,小便量少。舌暗胖,齿痕稍减,脉细。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

麻黄10g 细辛5g 黄附片(先煎)10g 桂枝15g 大枣10g 生姜20g 炙甘草6g 茯苓30g 白术15g,5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5月5日第三诊:

月经未至,5月3日就诊于外院妇科服西药1天后自行停药(具体不详)出现头晕、无力、胸闷,欲寐,大便2-3天一行。舌暗淡胖,齿痕,脉细。

辅助检查:妇科彩超提示子宫囊肿。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苓桂术甘汤

麻黄10g 细辛5g 黄附片(先煎)10g 桂枝15g 大枣10g 生姜20g 炙甘草6g 茯苓20g 白术15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嘱不服西药。

5月12日第四诊:

月经已于5月8日至,前两天量少,无力、口干不欲饮水,后正常。已正常汗出,目眩减轻,纳可,大便2-3天一行,质软。舌胖,有齿痕,脉沉紧。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20g 炙甘草10g 茯苓30g 白术20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5月19日第五诊:

月经量正常,经期7天,有血块。平素晨起颜面部浮肿,正常汗出,寐佳,大便1天一行,量少,质干。舌暗,稍胖。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姜

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30g 茯苓20g 白术15g 盐泽泻2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姜20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后记:续服五诊方7剂,6月3日月经再至,首日较疲乏,第二日即好转,经量正常。

按语

患者由于经水不利来就诊。

(1)初诊:

月经不利一般以调肝、健脾、补气血为主要治法,患者月经半年未至,初诊见恶寒、神疲乏力,脉沉细,是为“少阴状态”,望诊见“茯苓舌”,考虑为水饮病,且不汗出,自诉有月经将至未至的小腹坠胀感,黄煌经方常以葛根汤等麻黄剂来催经,但此患者脉细、恶寒、疲乏且全身酸痛,思《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患者“恶寒”为阳气不通,“支节烦疼”为阴气不通,“矢气”为实,为水气病气分证。故以水气病气分证为目标,再抓其它证。

患者“胃胀、欲呕、自觉胸中有水”、“腹诊心下胀满”,根据《金匮要略》原文“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故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2)第二、三诊:

《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第二诊以“目眩,胸闷,腹胀,不喜饮水,小便量少”为目标,故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用方12剂。

(3)第四诊:

12剂后已有汗出,月经已至量少,精神转佳、有汗出、且舌体胖大减轻,故去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第五诊:

经量正常、经期7天,有血块,经期时无力、欲寐多梦。平素睡起浮肿,有汗出,寐佳,大便质干。舌暗,稍胖(好转),故合归芍散,后月经如期而至。

作者:吴清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