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棟丨失落的靈魂

 金秋文学 2021-04-12

失落的靈魂

作者:王棟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人是生命的載体,靈魂是精神的家園,也是生命的支撐。生命是建立在肉體上的,而靈魂則是根植於內心深處的思想境界。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活着,必須要有靈感的泉源來滋潤一下自己內心的世界和精神,靈魂是宗教信仰,是情感安慰,是精神寄托,讓靈魂插上思想的翅膀飛翔,這樣的生命才會绚麗多姿,才能閃爍著燦爛的光芒,照亮你的人生苦旅。

靈魂,一指傳說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不生不滅,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二指生命的精神、思想、情感等;三指人格、良心;四比喻事物中起主動作用的因素。靈魂在文化意義上可以影響或激勵后人的人文成果,古人說的靈魂,即是人體的三魂七魄,有肉身的鬼為魂,失去肉身的魂為鬼。在基督教里認為靈魂不是不滅的,可透過復活最終會和同樣復活了的肉體一起到天堂或地獄。

在佛教中也有靈魂的觀點,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如此,精神上亦如此。佛教所說的靈魂不滅論,因釋尊對靈魂與肉體之同異并不予以作答,當輪回轉生之說被佛教采納后,有關輪回主體問題引發重大爭議,如南北朝時期之"神滅不滅論爭"等,其結果致使輪回主體呈現出一種猶如靈魂之色彩。首先,承認佛教輪回報應者以為人死后,宿于肉體與靈魂兮神識一不會隨之死滅,而將繼續轉宿于另一個肉體;且人經三世,輪回于五道或六道中,必定身受相應于自己所做所為之善惡業報。反之亦然,神滅論者站在我國傳統思想之立場否認三世、輪回報應、心神不滅之說,而認為人死之後,心神必隨形體散滅。

道教關于靈魂的描述很獨特具體和富有建設性,道教的靈魂是建立在生命醫學和玄妙神學的基礎上詳細剖析了靈魂的特性,認為靈魂是由三魂七魄構成,一個人死后七魄先散,然後三魂再離。"魂"和"魄",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

人的靈魂塑造是與人的品格操守息息相關的,你有多麼高尚的人格也就有多麼偉大的靈魂,靈魂是精神所在,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靈魂,有的人活著如行屍走肉般,有的人死了,其靈魂依然存在,尤其是其思想和精神能夠傳承下去,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如果人真的有輪回,那麼靈魂的輪迴則能夠給世界帶來光明。靈魂可以讓人處在苦難和困境之中坦然面對,神情自若,無恐無懼,予以生的希望和力量,給予生命的支撐,雖然靈魂是不可看到和觸摸的,并不意味著靈魂的不存在,對於一些有高貴品行和思想的人來說,靈魂無處不在。在人生中,尋找一份靈魂的支撐,讓生命燃燒,讓生活流光溢彩,永不言敗,奮力拼搏,始終堅信靈魂會支起人生的藍天。

人生路漫漫,在綿亘千里的古道上,靈魂游離出行尸走肉的軀殼,在漫天黃沙中踽踽獨行。無論是命運多舛還是生活艱難,堅定的信念就是靈魂的支撐。所謂的靈魂,其實就是人的一種信念,無論生活對你怎麼,都要保持著心靈的平靜,讓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這才是真正的靈魂所在。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上,人的靈魂也被欲望所腐蝕,精神上變得赤赤裸裸,空空蕩蕩。人們在追求靈魂的所在和歸依,當生命消逝后,人的靈魂并沒有失去,人活著所追尋的靈魂具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有超過凡人的思想和精神,有人性的良知,閃爍著人性的光芒。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面臨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當你沒有了道德的束縛,人便于草原荒野中的動物無異,尤其是底層民眾的疾苦和掙扎。嚴格的來講,人類社會整體上是在遵循叢林法則的,只是表現形式上比較復雜。除了階級壓迫,社會制度、性別歧視、持強凌弱、拉幫結伙欺負他人這種行為外,還有正常社會運轉中的競爭。叢林法則是建立在具有巨大的個體差異性的不同物種之間的,它的表現形式是這個叢林才是最強的,里面所有的物種都只有在資源循環而已,并沒有最強之說,而把這法則作為人生信仰的人,明顯就是把自己當作了叢林本身,認為他是最強的。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人因為有了物欲,也就失去了靈魂,人就像是動物一樣苟且偷生。為什麼靈魂會失落了?由於物質亨受成為了社會的主流,而忽视靈魂的塑造,只有高大的靈魂才能讓人產生震撼和景仰,一個偉大的生命一定會有靈魂的深刻。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而靈魂卻有巨大的差異,正是由于人的內心深世界有所不同,才有了高貴與平庸之分,乃至高尚與卑鄙之別。人的高貴不是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在於他的靈魂。靈魂是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無形力量,它猶如溫暖的陽光可以驅散寒冷,宛如黃金的秋色能給人帶來收獲的喜悅。沒有靈魂支撐的人便是死水一潭,無神采,無顏色,會變得頹廢墮落,經不起一點挫折和失敗,擋不住物欲的誘惑。所以人要活得朝氣蓬勃,生機盎然,擁有健全的人格,必須有靈魂的支撐。

我們都曾經擁有一份純真,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生命的靈魂,而今靈魂卻失落了,也失去了我們精神的家園,尋找失去的靈魂,重塑社會的道德,不能讓道德再淪喪下去,否則社會將變得動蕩不安。我們守護著自己的靈魂,也是守護著精神的家園,讓靈魂插上思想的翅膀飛翔。 

文/王栋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栋,導演制片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學院电视系編导专业和新聞学方向媒體产业专业,主要電視劇《父親》,《大哥》,《大姐》《大嫂》《恩怨》《苍天厚土》《徽商》《情暖誼長》等,出版《感悟電视》《体会电视》《风中的百合》等專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