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殿堂 | 历史如烟,物证如山——西夏历史的见证(修订版)

 aoshima 2021-04-12

近年来有机会遇到几件有关西夏的瓷器,似乎西夏这个在历史烟云中被遗忘了的王朝近些年由于西夏王陵的发现和出土文物的出现,多少唤起了人们“历史失忆”的一些回想。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自唐末建立藩镇以来到后来立国直到被蒙古灭国的前前后后存在长达350年左右,比南北宋的320年历史还要长。但是在二十四史中却没有西夏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它没有继承一个传统王朝,因而不算正统政权被排斥在正史之外了。而蒙古人虽然灭掉了宋辽金但它视宋辽金为正统王朝,并继承了正统王朝,所以它就能够获得正统的历史地位,因而中国正史里就有了元朝的“座位”。

(西夏王陵)

正因为如此,西夏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被历史遗忘了。蒙古人灭西夏的时候把西夏的文化破坏殆尽,西夏皇族至今不知所终,西夏百姓被分散到各地,完全被淹没在民族融合的海洋之中了。800年后的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率领的探险队在内蒙古腹地荒漠之中发现了西夏古城黑水城,运走了2万多卷西夏文书和500多件价值连城的唐卡珍品,藏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那次发现使得神秘的西夏有机会走出历史的迷雾,自此,俄罗斯成为了中国西夏的研究中心——中国学者研究西夏得去俄国。

(神秘的黑水城)

(俄国科兹洛夫在黑水城发现的西夏文物

(黑水城窖藏西夏有关佛教的绘画,现藏于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近些年出现的带有西夏文字的器物可以说是极其珍贵的。所谓西夏文字是李元昊正式称帝前的公元1036年命大臣野利仁荣创造的。创制西夏文花费了三年时间,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特点。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王朝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间,存续189年。自唐末建立藩镇以来李元昊没有正式称帝建国之间一直都在使用汉字、崇尚佛教、尊崇儒学。

(李元昊)

(西夏文)

下面是西安的藏家收藏的有西夏文的柴窑器。

(最后一件的西夏文字是反刻的,不知何故)

并且,还有一些与西夏文同时期的、也是存世量很少的带有契丹文字的柴窑器。契丹文是辽朝文字,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存续于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其中有93年与西夏同期,辽朝被金朝所灭,西夏就与宋朝和金朝两个强国为邻。

(契丹文)

(带有契丹文的柴窑器) 

在我国有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当中国的文物或古代艺术品被外国人“弄走”了,珍藏在外国的博物馆里的时候,中国人从上至下集体表现出义愤填膺的激情,几乎是灭族之恨,对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意得不得了,恨不得锱铢必较。而同样的古代艺术品就在民间的时候却又都不被待见了——国家不承认、博物馆不屑一顾、“砖家”喊假、民间互怼……,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这是积贫积弱的中国近代史形成的被虐自卑心态——只要拿在洋人手里的就是好的,拿在本国人手里的就分文不值了。就以本文的例举而言,因为西夏的历史遗存几乎殆尽,这样的西夏历史实物存世量极少,可以说极其珍贵,没有被外国人“弄了去”反而就无视,为什么没有自重自信保护好它们呢?无奈,只能期望藏家们守护好它们,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功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