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部分1

 零基础手绘 2021-04-12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踪

新石器时代晚期

高22.1、上部射径6.8、下部射径6.3厘米

江西省丰城市茶塘乡古县城遗址采集,现藏于丰城市博物馆。

受沁呈鸡骨白。作外方内圆、上大下小的长方柱体。中间对钻圆孔,孔壁平齐光洁。通体外分为八节,每节以四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组成相对称的简体兽面纹,其构图是由两条平行横凹槽线夹一条凸线、双线圆图和阔横凹线等组成,分别表示冠帽、眼睛、鼻子和嘴巴。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钺新石器时代晚期

长15.7、宽12、孔径2.5-2.7、厚1.4厘米

江西省丰城市桥东乡城冈山基建工地采集,现藏于丰城市博物馆。

玉质为阳起石,有铁灰色夹黄褐色斑块和条纹。体扁平,四周较薄,中间稍厚。顶端有制作时遗留的波状痕迹,双面刃,略呈弧形,通体磨光。器身中部偏上处有一圆孔,双面对钻,均留有钻孔时因钻移位所产生的台线痕。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琮新石器时代晚期

高3、射径7.3、孔径5.2厘米

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湖塘水库区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现藏于德安县博物馆。

呈墨绿色。短筒似镯形,外方内圆。两端有圆环形口沿,每面中间有一凹形直槽为界,以四隅骑角为鼻,雕琢简体兽面纹四组。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环新石器时代晚期直径9.1、孔径5.3厘米

江西省瑞昌市桂林毛谷仓出土,现藏于瑞昌市博物馆。2件,大小相同。其一呈青灰色,表面欠光滑,类似珍珠地,不透明。制作不规整,环体内缘厚,外缘薄∶另一呈乳黄色,有绿色斑点,珍珠光泽,半透明。制作规整,双面抛光,环体内缘薄,外缘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羽人商代晚期

通高11.5、身高8.7、背脊厚1.4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叶腊石质,呈棕红色,色泽匀润,蜡脂光泽,无瑕疵,不透明。通体作侧身蹲坐式,两侧基本对称。高冠,呈鸟形,鸟尾琢出三个相连的链环∶"臣"字目,粗横眉,半环耳;嘴巴呈高勾而内卷成喙状,双臂拳曲于胸前,双腿弯曲成蹲坐式,腰、背两侧至臀部各有一竖列鳞片纹,鳞片纹外侧雕有羽翼;足背前各有三条阴刻短线,以示足趾。足背上有一斜洞,直斜穿至足后跟,足底板下有长方形短桦。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人面形玉饰商代晚期

高16.2、顶宽7、下宽5、厚0.1-0.42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磷铝石质。灰白色,蜡脂光泽,玉质莹润,不透明。通体抛光。正面浅浮雕图案为一个戴着平顶卷角本羽冠的神人兽面像,梭形眼,宽鼻梁,嘴角各有一对獠牙,口两侧各有一圆穿。羽冠为平顶,由竖刻1 组呈放射状的羽翎构成。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琮商代晚期

高7、射高0.5、上射径8.3、射壁厚0.7-1、下射径8.1、射壁厚0.8-1.1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呈灰黄色,有紫色和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两端面平,有不甚明显的短射。器体四角凸起形成对称的长方弧面,弧面的上下饰有浮雕式蝉纹。器身中间一浅横凹槽将方弧面和整个琮体分为上下两节。孔壁打磨光滑,器体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琮商代晚期

高3.6-4.2、上射径7.5-7.8、下射径7.6-7.8、射壁厚0.5-0.8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灰白色,有墨绿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不规整,高矮不一,呈外方内圆形,器体较矮,形似镯。上下有短射,中间一宽浅槽将四角和整个琮体分为上下两节,四角有凸棱,并以四角凸棱为中线,上下各饰由卷云纹构成的简体兽面纹一组。阴线条都是采用砣轮琢制,线条一般中间较深,两端较浅细。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有领玉璧商代晚期

直径18.4、孔径6.7-6.8、领高0.1-1.1、厚0.32-0.5 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青黄色,局部泛白,质地不纯,含有白云母的品片和铁锰质斑点,蜡脂光泽,不透明,沁蚀严重。体扁薄,中间有对钻大圆孔,孔周两面均有凸起成环状的圆口。出土时断裂成七块,壁面均饰有八组同心圆线,最外一组由三条细线构成,其余七组由两条细线构成。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有领玉璧商代晚期

直径16.8、孔径6.92-6.96、领高0.85-0.93、厚0.26 -0.3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蜡脂光泽,不透明,沁蚀严重。出土时断裂成三块,其中一块呈青黄色,其余两块大面积泛白。体扁薄,中间有对钻大圆孔,孔周两面均有凸起成环状的圆口。正反面均饰有八组同心圆线,每组由三条细线构成,各组线条间距大致相等。孔壁正圆,打磨精细,两面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环商代晚期

直径12.4、孔径6.3、厚0.7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青灰色,有青褐色斑点,不透明。形似璧,孔径较大,孔壁与环面平齐,一边的宽度略小于孔径的二分之一。环体饰有四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局部残损,制作规整,两面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有领玉璧商代晚期

直径11.5、孔径7.1、厚1.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浅绿色,有紫褐色斑点,蜡脂光泽。体扁薄而匀称,出土时断裂成八块。形似壁,孔径较大,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壁面饰有四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两面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有领玉环商代晚期

直径8.9、孔径6.6、厚0.3-0.5厘米

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慕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苹果绿色,有黄褐色斑点,蜡脂光泽,局部泛白。体扁薄而匀称,出土时断裂成五块。形似环,孔径大,环体的宽度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环体饰有两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两面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玦商代晚期

直径4.5、孔径1.7、厚0.2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1对。黄绿色,局部泛白,蜡脂光泽,轻微沁蚀。扁薄体,一面平整,另一面微圆弧,边缘外廓呈正圆形,缺口相对的一侧有一小圆穿。左件黄绿色,部分微透明,泛白部分不透明。单面钻,缺口对应边缘的一圆穿稍偏离边缘,此处因断裂,在两侧各钻有一小孔,以便缀合,断裂处留有深黄色粘合剂;右件留有两处因断裂而钻孔修补的痕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玦商代晚期

直径6、孔径1、中间厚0.8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黄绿色,有紫褐色和黑褐色斑点,蜡脂光泽,不透明,有沁蚀痕。体扁而微厚,肉中间厚,边缘薄。孔径小且偏于一侧,故缺口都较长。两面对钻,孔壁成斜状,有旋转线痕,孔壁中间留有因对穿而形成的台痕。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璜商代晚期

家1厚0.4厘来客出土,现藏于江四有上小成对。中部均有残损,呈半圆形,体扁薄面3、宽1、厚0.4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慕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本色,蜡状光泽,不透明,微沁蚀。形制相同,大小成对。中部均有残损,呈半圆形,休底面平齐,正面中部微凸,边缘部分稍薄。两端各有一小穿,双面对钻。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戈商代晚期

长465、内长8.5、阑长1.8、中脊厚0.6、内厚1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基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青灰色,有褐绿色阳起石的条带状结构,玻璃光泽,不透明。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出土时裂成六块,有闲直内、直援,阑两侧挑突,有齿槽,援较宽,上刃略拱,下刃微内弧,有阳纹脊线和边刃。内端近方形,末端斜状,内前端有一小圆穿。阑部阴刻菱形纹,上下各饰以一组由三条平行阴刻细线组成的边框。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戈商代晚期

长42、内长7.5、阑长2、中脊厚0.6、内厚0.8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淡绿色,有棕褐色斑点,不透明,大面积泛白。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有阑直内、直援,阑两侧挑突,有凹弧槽,援较窄,前锋薄而尖,有中脊,脊线直通至内部,上刃略拱,下刃近直。内呈长方形,末端斜状,内前端有一小圆穿。阑部阴刻五道平行竖线两组,中间填以阴刻复线三角形纹,每组复线由三条阴线组成。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戈商代晚期

长27.5、孔至内末端长7.5、厚0.6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青绿色,油脂状光泽,微透明,大面积泛白。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有中脊和边刃。脊线直通至内端,长条形无阑,在器体上阴刻竖线来区分内和援。内近方形,上下两端都比援上、下刃微凹进。援上刃微弧,下刃近直,援后中部有一小圆穿,单面钻。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戈商代晚期

长41、孔至内末端长5、厚0.6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绿色,油脂状光泽,微透明,大面积泛白。体扁薄,双面薄刃,长条形无阑,三角形前锋,锋端尖锐。中脊和边刃都不甚明显。援、内不分,穿为单面钻,孔壁呈斜状且带螺旋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矛商代晚期

长48.5、中段宽4.5、厚0.8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黄色,蜡状光泽,大面积泛白,不透明,严重沁蚀。器体呈柳叶形,前锋尖锐。中脊突出并微带边刃,边刃甚薄。末端两面中心部位均有一斜削浅凹槽,凹槽呈双翼镞形,凹槽尾端有三角形缺口,也呈翼状,两侧各钻一小圆穿,单面钻。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梯形玉锛商代晚期

长4.7、顶端宽3.7、刃宽4.3、厚0.8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蜡状光泽,深绿色,微透明。器体较小,呈扁平梯形,双面刃。打磨光滑,通体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镯商代晚期

高2.6、直径7.9、壁厚0.7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青灰色,有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制作规整,矮筒体,两端平齐,器壁较薄。外壁中腰微束,将全器分成上下两节,每节等距离浅刻宽竖线槽四条,将外壁分成四等分,每等分的上下阴刻横平行弦纹两组,每组三周。孔壁及器表均打磨光滑。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柄形器商代晚期

长20、宽2.2、厚1.8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大部分呈灰黄色,局部泛白,蜡状光泽,不透明。长条扁方体,柄端四周突出。柄部阴刻浅弦纹四组,每组两周。器身以三周细凹弦纹分成三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将其分成上下两组,每组以四角为中轴线饰浅浮雕式蝉纹,蝉首相对。末端收束成方形榫状,一穿孔上下相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柄形器商代晚期

长16.3、宽2、厚1.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有少许乳状黄斑,抛光面上呈蜡状光泽,半透明。长条扁方体,四角圆润,琢制精细。柄部素面无纹,器身由阴刻浅弦纹分成三节,每节上部的右侧以转角处为中轴线饰简体蝉纹,左侧也以转角处为中轴线饰简体蝉纹,蝉首朝上,唯第三节的蝉首向下。一穿孔上下相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柄形器商代晚期

长17.4、宽1.5、厚1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石紧在绿色,微泛黄,不透明。长条扁方体。上段内弧成柄,其上顶中心竖钻一斜孔到柄中部侧穿出,末端收束成梯形,上有一穿对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管形玉饰商代晚期

长17、一端直径2.8-4.4、另一端直径3.5-4.1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青灰色,带雪花斑,局部泛白,油脂光泽,微透明。器体形似撺面杖,中腰稍粗,上下两端收束。两端面平齐,有一穿对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长条形玉饰商代晚期

长17.6、宽1.5、厚0.9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淡绿色,蜡状光泽,微透明。长条形扁体,横截面呈椭圆形。两端较细且带扁薄棒,一端饰两周阴刻浅弦纹,榫部呈方形、上有一圆穿。另一端饰三周阴刻浅弦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笄形玉饰商代晚期

长17.3、最大直径1.0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青灰色,油脂光泽,微透明。体细长,呈圆杆锥状。顶端琢制成扁平舌形,舌上有一圆穿;舌下阴刻复线菱形勾连雷纹一周,下端琢成六棱锥形,锥上有一圆穿。琢制精细,抛光透亮。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串饰商代晚期

大者长4.1、宽2.2、厚1厘米小者长1.4、宽1、厚0.8 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由18块大小不一的玉组成,色泽不一,有浅绿、灰白、米黄和带紫褐花斑等。形制不一,有扁平梯形、扁椭圆形、扁长方形和扁方形等。但四角琢制圆润,纵向中间部分都有孔穿通。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串饰商代晚期

长9.6、宽3.5、厚1.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多呈苹果绿色,玻璃光泽,不透明,有深绿斑。由13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玉块串成,大者六块,小者七块,或呈圆管状,或呈长方形,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出土时,它们一块接一块呈弧形横置。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绿松石串饰商代晚期

每件长0.9-3.3、横截面径0.9一1.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由15块玉珠串成,一块为磷铝石质,呈乳黄色,其余均为绿松石质,呈苹果绿色,色泽艳丽,不透明。除一块磷铝石质者为长方形外,其余14块均为长腰鼓形,两端平齐,中腰微鼓,中部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串饰商代晚期

每件长1.2-3.1、横截面径0.6-0.8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蔡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黄白色,蜡状光泽,不透明。由38颗长短不一的圆管形玉块串成,两端平齐,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串饰商代

大件长1.1、直径0.4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15颗一串。灰白色,小的为碧绿色。长圆管形,两头对穿。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串饰商代晚期

每件长1-3.8、宽1.4-2、厚0.5-1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多数为磷铝石质,少数为绿松石质,呈色不一,有浅绿、灰白、浅蓝等。由53颗大小不一的扁平长方形玉块串成,每块四角与棱边都抹角圆润,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大部分留有自然裂隙,有的被风化。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绿松石串饰商代晚期

每颗平均长0.3、直径0.2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翠绿色,微透明。由536颗细小粒状绿松石串成,每颗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绿松石串饰有代究期

每颗长0.7一1、横截面径0.5-0.8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呈翠绿色,微透明。由131颗细小长圆管串成,均有对钻的穿孔以系线。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管商代晚期

高6.5、小端径2.3、大端径3.2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1对。灰绿色,微透明,上半部分油脂光泽,下半部分玻璃光泽。两件尺寸相同。器体立面呈束腰的圆柱体,两端平齐。一端较小而直,另一端略大且外侈,中央有对钻的穿孔;器表抛光,饰凸弦纹三组,间距大致相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管形玉饰商代晚期

高3.42、直径4.7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青灰色,蜡状光泽,有灰色斑点。呈圆柱体,一端平齐,另一端为斜面。中腰微束,并阴刻弦纹四周,将器体分为上下两节,每节各阴刻六组花瓣纹和简体蝉纹,二者相间分布于器表。琢工粗糙,中部有对钻的穿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管形玉饰商代晚期

高3、直径4.7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有黄褐斑,玻璃光泽,不透明。呈圆柱体,一端平齐,另一端为斜面,凸凹不平。中腰微束,作浅凹槽,阴刻弦纹四周,将器体分为上下两节,每节各琢五组对称的卷云纹。通体抛光,中部有对钻的穿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管形玉饰商代

长2.2、直径1.3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已钙化。圆柱形、束腰。中有一孔偏向一侧,单面钻,成喇叭状。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纺轮商代

直径3.5、厚0.3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扁平圆形,中孔对穿,厚薄不均,磨制平滑。已残。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虎形玉扁足商代晚期

高18、顶宽4.7、顶端厚0.58、尾部厚0.53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蓦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3件。灰白色,呈土状光泽,不透明。呈扁平长条形,整体轮廓似变体虎形。顶端较宽,往下逐渐变窄,及至尾部更窄且外卷,末端收成尖状,身体两侧,一侧琢制出两个较大的勾戟,近尾部的臀部拱起,以示虎之背脊,另一侧琢制出两组共四个勾戟,以示虎之四足;近顶端处有一圆穿,以示虎之眼。双面的四周边缘勾勒轮廓,线随形转,且线槽内填以朱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饰商代晚期

高7.74上端宽2.43、上端厚0.35、下端宽1.1、下端厚0.31、内侧厚0.35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呈黄白色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呈扁平长条形,上端较宽且微翘,下端稍窄近平。内侧断面微内m 呈孤形,外侧较薄,镂空出四个扉棱,其中两个呈勾戟状,两个近方块状,相间而置。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鱼形玉佩商代晚期

长455、中宽2.1、厚1.2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本黄色,蜡状光泽,不透明。头近横长方形,素面,体较宽。颈下两侧有一对外张的鳍,两侧腹微鼓,尾分叉成刀刃状长尾。腹中部有圆穿,单面钻,在头部右侧,用管钻法竖钻一小孔直通右尾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绿松石蝉形佩商代晚期

长4.55、头宽1.55、体宽1.5、体厚1.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界绿色,微透明,蜡状光泽,腹部有多处瑕疵。圆雕,体瘦长。圆弧的头顶两侧凸起近长方形双目部微束,饰一粗凸棱,背有脊棱,双翼较短且收敛,尾部较长,阴刻⑤组双线"人"字形羽纹,腹深平,自头额下部相当嘴部的位置斜钻一小孔,直透腹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绿松石蛙商代晚期

长1.7、宽1、厚0.5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慕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淡绿色,蜡状光泽,微透明。圆雕,头呈半圆弧状。阴刻双圈而后减地成浅浮雕双圆圈眼,头最前端断面以浅槽示嘴,四肢屈曲,作匍伏欲起式。腹部两侧微鼓,短尾,腹底平齐,中部横刻一条0.2厘米宽的凹槽。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水品环商代晚期

直径7、孔外径5.1、孔内径3、厚1.4厘米

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无色透明,通体抛光,玻璃光泽。器体规矩正圆,中空作环状,正面和两侧边各琢出一周脊棱,使器身的横截面近菱形。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蛙形玉佩春秋

长1.4、宽1.2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观上乡潭埠春秋遗址出土,现藏于樟树市博物馆。玉质呈白色。眼睛微凸,张嘴,有一穿与头尾对通;背部饰蛙皮纹,中脊阴刻穗纹,中部有一穿与下腹对通;造型写实,线条流畅,精度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玛瑙珠春秋

长1.2、外径0.5、内径0.2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观上乡潭埠春秋遗址出土,现藏于樟树市博

物馆。

中间无色,两端有暗红色圈。呈腰鼓形,中空,器表抛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环东周

直径3.2、孔径1.6、厚0.45厘米

江西省贵溪市鱼塘公社仙水岩10号崖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黄褐色,有沁斑。扁平体,形似璧,孔径较大,素面,厚薄匀称,琢制规整。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玦东周

直径2.5、厚0.8 厘米

江西省贵溪市鱼塘公社仙水岩10号崖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

博物馆。

乳白色,有黄褐沁斑。扁平体,中孔偏向玦口一侧,三面旋削,玦口呈锯齿形,开口处较圆钝,有碰裂痕。琢制不甚规整。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璜战国

长8.3、宽1.9、厚0.4厘米

江西省樟树市牛头山战国幕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黄白色。体扁平,呈扇面形。两面阴刻勾云纹,璜体上下两侧和两端皆减缘形成牙槽。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佩战国

长2.6、宽1.3、厚0.5厘米

江西省橡树市牛头山战国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江四有经以总亚务状,八面体。两面均刻有云纹和羽纹,中间有一个穿孔,一端琢有两人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璧西汉

直径13.2、孔径4.1、厚0.4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永和大队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玉质,有褐斑。扁平圆形,中部有一孔,两面都琢有

谷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璧西汉

直径13.8、孔径5、厚0.4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老福山西汉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白色玉质,有褐斑。扁平圆形,中间有一小圆孔,单面钻,形制规整。两面均琢有谷分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墅西汉

直径11.3、孔径5、厚0.5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永和大队蓄牧场汉基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青色玉质,有花斑。扁平圆形,厚薄不匀,中间有一小圆孔,单面钻,一面大,一面小,浅浮雕谷纹,阴刻线粗细不一。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9)+江西+_部分1

玉璧西汉

直径6.5、孔径3、厚0.8厘米

江西省南昌市郊区基建工地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青灰色玉质,有水沁痕。扁平圆形,中间有一小圆孔,双面对钻。边缘、孔缘各有一周阴线刻弦纹,两周弦纹间为浅阴线刻谷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