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商代玉器(七)

 积祥轩 2023-03-29 发布于山东

古玉学习交流微信:GUYULINXUN

礼仪器有簋、盘、豆、琮、圭、戈、璧、环、璜、柄形饰、牙璋、矛、钺、戚、刀、石磬等;日用器有臼、杵、调色盘、挖耳勺、梳。

玉端饰  商代  长7.8厘米。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三官村出土,现藏于安吉县博物馆。黄褐色叶腊石质。整器为圆柱形,中有孔。通体刻三组纹饰,上为两组兽面纹,中间为旋涡纹,下为一组兽面纹,底端残缺一小块,底面刻旋涡纹。一兽面纹的眉处还残留有镶嵌的绿松石。

玉璜  商代  长8.4、宽1.5、厚0.25厘米。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三官村出土,现藏于安吉县博物馆。黄绿色,半透明,局部沁白。整器为扁平窄环,一端为夔龙头,一端残断。两端有穿系小孔。

水晶环  商代晚期   直径7、孔外径5.1、孔内径3、厚1.4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无色透明,通体抛光,玻璃光泽。器体规矩正圆,中空作环状,正面和两侧边各琢出一周脊棱,使器身的横截面近菱形。

玉柄形器  商代晚期  长16.3、宽2、厚1.5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白色,有少许乳状黄斑,抛光面上呈蜡状光泽,半透明。长条扁方体,四角圆润,琢制精细。柄部素面无纹,器身由阴刻浅弦纹分成三节,每节上部的右侧以转角处为中轴线饰简体蝉纹,左侧也以转角处为中轴线饰简体蝉纹,蝉首朝上,唯第三节的蝉首向下。一穿孔上下相通。

玉柄形器  商代晚期  长17.4、宽1.5、厚1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灰绿色,微泛黄,不透明。长条扁方体。上段内弧成柄,其上顶中心竖钻一斜孔到柄中部一侧穿出,末端收束成梯形,上有一穿对通。

玉柄形器  商代晚期  长20、宽2.2、厚1.8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大部分呈灰黄色,局部泛白,蜡状光泽,不透明。长条扁方体,柄端四周突出。柄部阴刻浅弦纹四组,每组两周。器身以三周细凹弦纹分成三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将其分成上下两组,每组以四角为中轴线饰浅浮雕式蝉纹,蝉首相对。末端收束成方形榫状,一穿孔上下相通。

玉矛  商代晚期  长48.5、中段宽4.5、厚0.8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黄色,蜡状光泽,大面积泛白,不透明,严重沁蚀。器体呈柳叶形,前锋尖锐。中脊突出并微带边刃,边刃甚薄。末端两面中心部位均有一斜削浅凹槽,凹槽呈双翼锥形,凹槽尾端有三角形缺口,也呈翼状,两侧各钻一小圆穿,单面钻。

玉戈  商代晚期  长41、孔至内末端长5、厚0.6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绿色,油脂状光泽,微透明,大面积泛白。体扁薄,双面薄刃,长条形无阑,三角形前锋,锋端尖锐。中脊和边刃都不甚明显。援、内不分,穿为单面钻,孔壁呈斜状且带螺旋纹。

玉戈  商代晚期  长27.5、孔至内末端长7.5、厚0.6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青绿色,油脂状光泽,微透明,大面积泛白。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有中脊和边刃。脊线直通至内端,长条形无阑,在器体上阴刻竖线来区分内和援。内近方形,上下两端都比援上、下刃微凹进。援上刃微弧,下刃近直,援后中部有一小圆穿,单面钻。

玉璜  商代晚期  宽1、厚0.4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灰黄色,蜡状光泽,不透明,微沁蚀。形制相同,大小成对。中部均有残损,呈半圆形,体扁薄而帘底面平齐,正面中部微凸,边缘部分稍薄。两端各有一小穿,双面对钻。

有领玉环  商代晚期  直径8.9、孔径6.6、厚0.3-0.5厘米。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苹果绿色,有黄褐色斑点,蜡脂光泽,局部泛白。体扁薄而匀称,出土时断裂成五块。形似环,孔径大,环体的宽度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环体饰有两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两面抛光。

有领玉璧  商代晚期  直径11.5、孔径7.1、厚1.5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浅绿色,有紫褐色斑点,蜡脂光泽。体扁薄而匀称,出土时断裂成八块。形似璧,孔径较大,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壁面饰有四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两面抛光。

玉琮  商代晚期  高3.6-4.2、上射径7.5-7.8、下射径7.6-7.8、射壁厚0.5 - 0.8 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灰白色,有墨绿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不规整,高矮不一,呈外方内圆形,器体较矮,形似镯。上下有短射,中间一宽浅槽将四角和整个琮体分为上下两节,四角有凸棱,并以四角凸棱为中线,上下各饰由卷云纹构成的简体兽面纹一组。阴线条都是采用砣轮琢制,线条一般中间较深,两端较浅细。

玉琮  商代晚期  高7、射高0.5、上射径8.3、射壁厚0.7-1、下射径8.1、射壁厚0.8-1.1厘米。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磷铝石质。呈灰黄色,有紫色和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两端面平,有不甚明显的短射。器体四角凸起形成对称的长方弧面,弧面的上下饰有浮雕式蝉纹。器身中间一浅横凹槽将方弧面和整个琮体分为上下两节。孔壁打磨光滑,器体抛光。

玉琮  商代  高3.9、直径6.7、壁厚0.78-0.82厘米。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老牛坡遗址出土,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碧玉,青色。踪呈圆筒状,外表雕出三个长方弧形座,琮两端射之尺寸略有差别。通体抛光,素面无纹。

玉璜  商代晚期  长3.7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两端有圆孔,素面。

玉戈  商代早期  长45.6、援宽10.2、厚0.8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褐灰色。长方形内,中端有残缺。微起阑,长援上扬,三角形尖。内一面有平行阴线,另一面有线切割痕迹。单向钻孔。

玉戈  商代早期  长61.6、援宽9、厚0.8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褐色,有杂色沁斑。长方形内。器大,长援,上下刃部经两次修整。三角形尖。

玉柄形器  商代早期  长13.6、首宽1.9、最厚1.1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质较均匀。长条形。首、刃端均平,端部切割成斜边。横截面呈长方形,中段较厚。刃部有钻孔两个。

玉柄形器  商代早期  长12.8、宽3.2、厚1.8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浅绿色,有浸蚀。长条形。柄端平,首端斜,柄部内收,横截面呈长方形。素面。

玉柄形器  商代早期  长10.2、首宽2.7、最厚0.8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杨家湾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色,色较均匀。长条形。底边呈弧形,切割较薄。尖端斜,有钙化斑痕。一侧有直径0.8-0.9厘米,单向钻孔。

玉柄形器  商代早期  长13.6、首宽3.2、最厚0.3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杨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绿色,刃端沁为浅绿色,抛光较好。不规则长条形。底、刃端均呈弧形,中部较厚并起脊。一侧内收,边缘有刃,原系玉戈改成。两面起脊处各有7-8道弦纹。

玉刀  商代早期  长22、宽8.2、厚0.3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呈梯形,器薄,下端有刃,两侧有扉棱。器身有单向钻的孔三个,刃部有一小钻孔。

玉璜  商代早期  长12、最宽2.8、最厚0.5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杨家湾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质纯净。由较粗的一端逐渐收窄,上侧有两个凹弧形夹一个方形缺的勾状牙扉。另一端凸起。两端各有一对钻孔。光素无纹。

璜形玉佩  商代早期  长13.5、首端宽3、厚0.4厘米。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灰白色,质纯净。婆龙纹形,较粗的一端为龙首,并以阴线表现龙的咧嘴。体两侧为勾状牙扉,牙扉均由两个凹弧形夹一个方形缺构成。中部有四个长条形孔,孔中部先施钻而后切割而成。靠尾的一端有一个穿孔。一面施一道凹弦纹。

玉璋  商代中期  长23.2、射宽6.5、邸长4.2、宽3.5、厚0.7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白色、局部有灰蓝色云状薄斑。器形扁平,射前端呈弧形宽叉刃,叉口较深,刃尖窄长,略显尖锐。射本部两侧为六齿齿饰,齿较长,两侧齿饰之间正中有一圆穿。邸呈长方形,两侧较薄,中间略厚。

玉璋  商代中期  长25.2、射宽7.2、邸长7.2、宽3.2、厚0.6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黄褐色,一侧经火烧后呈鸡骨白色。器形较小,射宽大而邸窄长,前端宽薄,末端厚而窄,射两侧略内收。射前端又形刃向两侧宽出,刃锋利。射本部两侧有齿饰。上齿稍窄,下齿较长,呈鸡冠齿状,均向两侧宽出;中间内凹,有四个长方形小齿。邸、射之间有一圆穿。邸窄,呈长方形,两侧平直。

玉璋  商代中期  长38.2、射宽8.2、邸长6.5、宽5.3、厚0.8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白色玉质。射呈长条形,一面微凸,另一面平,射两侧有刃,前端向中间斜收,顶端镂刻出一立鸟形图案。射的两面均线刻一璋形图案。射本部两侧均有齿饰,上组二小齿;中间四齿;下组齿饰呈鸡冠状。两面的两侧齿饰之间有起稿齿饰的平行阴线,正中有一圆穿。邸呈长方形,末端斜抹。

玉戈  商代中期  长29.5、援宽9.1、内长9.1、宽7.4、厚0.7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器身中部呈青黄色,前锋及上刃为黑灰色,局部有青黑色斑纹。援略呈梯形,两侧边有刃,刃锋利,上刃微凸,下刃微内凹。前锋略呈三角形,两侧向外宽出,与援形成明显的分界,锋尖上有一叉口,刃犀利。援两面有不明显中脊,直达前锋,脊两侧微下凹。阑窄。在援本部一面阴刻三重长方形线框,框内刻两组勾云纹,方框靠内的一边又刻出三条平行阴线。内长方形,两边斜抹。内与援之间有一圆穿。

玉戈  商代中期  长39、援宽7.1、内长6.6、宽5.4、厚0.65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云雾状黑色。器形呈长三角形,援较长,两面平,两侧直,前端薄,末端厚,前锋两侧向中间斜收,两面磨出浅凹槽,锋尖锐利。援本部两侧琢成对称的齿饰。内呈长方形,援本部正中有一圆穿。

戚形玉璧  商代中期  长20.8、宽9.3、孔径3.3、孔高1.7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灰白色。器形长而薄,两面平,中部略厚,两端圆弧,其中一端宽,另一端窄,似舌形。孔缘两面凸起,一面略高。

戚形玉器  商代中期  长12.4、宽6.72、厚1.65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青灰色。上端略呈三角形,中有一圆穿;下部略宽出,下端呈圆弧形,有刃,刃厚钝。腰部两侧刻出对称的五齿,上四齿之间有四组平行凹线相连。通体抛光。

有领玉璧  商代中期  直径14、璧面宽3.8、孔径6.6、厚0.4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云雾状黑灰色。孔周缘两面凸起,高出璧面0.65厘米,孔壁较直,璧面平,表面抛光,璧面有两圈为一组的五组同心圆凹弦纹。

玉剑  商代中期  残长28.2、宽3.4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鸡骨白色。剑身呈竹片状,柄部一面呈弧形凸起,另一面两侧平,中间呈弧形下凹。茎扁,颈端残,茎上有一圆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