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不是“成功学”

 轻松悦分享 2021-04-12
曾经附庸风雅借过许多哲学书籍,多半却是看不下去。但贾辰阳所著《七堂极简哲学课》这本书是我在某次出差的旅途中读完的,作者对于哲学的解析,深入浅出,终于让我感觉懵懵懂懂似乎懂得了一点点。

是不是不学哲学就愚笨了呢?我却是感觉越学越感觉自己愚笨。“原本追寻智慧的前提就是承认自己并不拥有智慧”,这就一语点破天机。

作者以英文的字面意思来将哲学解读为”爱智慧“,再从中外的哲学家的感悟来进行进一步论述。

以下为本书章节《爱智为哲》的摘录(蓝色字体),分享学习:

爱智为哲
哲学既然是思想的事业,那么,是否学习哲学就能够让人聪明起来?或者,我们可以反问一句:“难道不学哲学就愚笨了吗?”这等于是在质问哲学凭什么如此高傲自大?
与“哲学”对应的英文为philosophy,拉丁语为philosophia,是从古希腊语转化而来的,其中philo-意为“爱”,而sophia意为“智慧”所以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
从词源的分析上来看,哲学丝毫没有以智慧自诩,因为追寻智慧的前提是承认自己并不拥有智慧。饥渴,所以思饮食;劳顿,所以求安息。缺乏是需求的前提,因此,那些自认无须追求智慧的人,想必都是早已拥有智慧的人啦!
如孔子所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与那些自认为无须追求智慧的人相反,孔子明确表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苏格拉底有着相似的思路,他“自知自己无知”,并与那些自以为拥有真理的人进行辩论,结果发现他们拥有的仅只是成见、意见而已,并且一旦穷究起来,便跋前囊后,扦格不通。
事实上,学习哲学常常不能使人在世俗意义上变得聪明起来,甚至说,反倒是让人变得愚笨。被孔子称赞“不违如愚”的颜回,身居陋巷,箪食瓢饮,居然乐在其中;苏格拉底自比牛虻,要蛰醒雅典城邦,后被诬以败坏青年之罪,饮鸩而死,甘之若饴;释迦牟尼拋弃王位,出家远俗,清心苦行,弘道不辍……古今中外的哲人的行为,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很少能算得上“聪明”。
世俗的聪明根基于分别,要分别出杂多中的差异;而哲学的智慧恰好在于融通,要在杂多中找到作为基底的相同,两者之间在宗旨上存在着分歧。因此,试图通过学习哲学来获取人世间的成功,与缘木求鱼有几分类似,哲学不是“成功学”。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成深圳房建部副主任

广西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