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理之外,还有认知;事理之外,还有情理

 静扯淡 2021-04-12

对于崔永元我一向还是很喜欢的,但对他最近向《手机2》剧组相关人员开启狂怼模式,还是颇有些不以为然。从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到冯小刚的妻子徐帆、乃至刘震云的女儿,在崔永元那里,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放过,而且,情绪和言语之激烈,对人和对事之混杂,显然有失一个成熟理性的媒体人的水准。

尤其是炮轰范冰冰的说法:“你不用表演,你是真烂”,其实已经涉及对他人道德和人格上的攻击了,演员高片酬,在全世界也是普遍现象,也是市场需求和规律所致,可以吁请规范,但不必上升到道德层面,更不能归咎到某一个明星身上。至于“阴阳合同”,也应有事实和法律上的认定,不应先行进行舆论审判,而且就算有实锤,也不应用“烂”来随意攻击一个人。而把与事件完全无关的刘震云女儿卷进来,就更让人无语了。

实话实说,咱也得就事说事,有一说一啊!

小崔的心结,无非是觉得当年《手机》对他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希望再有《手机2》来在自己过去的伤口上撒盐,这种心情和感受也可以理解。但是,很多事情就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去想,你有你的道理,别人也有别人的道理,你觉得《手机》是对你个人的影射,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文艺创作;你不希望别人再写再拍《手机2》,但别人可能觉得我讲一个完全与你无关的故事,为什么要征得你的许可?

小崔的想法和做法,用我一个同事的话说,就是过度放大自己的感受了。很多事情,你当个事儿,它就是个事儿,你不当回事儿,它就根本不是个事儿。而且,有些你自己觉得天大的事儿,在别人那里,可能觉得屁都不是。所以,有些事儿,一笑了之可能就天下太平了,而非要闹得一地鸡毛,就是庸人自扰了。

当然,从崔永元本人的角度来说,可能觉得受到了伤害和委屈,而且冯小刚、刘震云等人在这些事上确实有不对的地方。也不是说小崔不可以生气,不可以维权,但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是应该用更加成熟的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你可以通过法律维护权益,也可以通过私了获得利益,还可以通过声明厘清事实,总之,愤怒和辱骂不是办法,也不是战斗。

更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陷入到当年的阴影和怨恨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但我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想评判双方孰是孰非,而是想藉此谈一个道理:道理之外,还有认知;事理之外,还有情理。

小崔给我的感觉,就是太爱“讲理”了,也不知道他是因为喜欢“讲理”而变抑郁了,还是因为“抑郁”而变得爱“讲理”。当然,“讲理”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一个基本素养,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认识前提,就是很多道理,都是有局限性和两面性的。我们要时刻警惕:你的据理力争,很可能是固执己见。

生活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很喜欢抱着一些道理来跟别人“讲理”,但很多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别人却可能不以为然;在你讲你的理的时候,别人也有别人的理好讲;我们的讲理,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对所谓的道理各取所需。

很多时候,你坚持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的人生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走向,你的事情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觉得“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认定“有仇不报非君子”,你对待他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了你和他人之间,会因此产生一个怎样的变量。

冯小刚、刘震云之前合作的《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就为了她所谓的一些道理,荒废了自己10年乃至20年的大好年华,把自己和他人的人生都搅得一团糟,到最后甚至连自己都觉得是个笑话。

《三块广告牌》中的女主也是如此,因为自己的冤屈和怒火,也是怼天怼地怼所有人。因为自己所认定的道理,而不肯放过别人和自己。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也多是毁于我是对的,我是冤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要委曲求全,更不是说放弃自己应该维护的权利。而是在坚持道理和维护权益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清醒冷静的头脑,多想想我能得到什么,我会失去什么,权衡利弊,懂得进退。    

当我们为了一个道理斤斤计较的时候,其实无形中的损失可能更多,就算暂时赢得了一个道理,但却可能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亲朋因为财产和利益产生的纠葛,很多的时候都是赢得了理,赢得了利,却输掉了情,甚至两败俱伤。郭德纲和他的几个弟子,周立波和关栋天之间的恩怨,大抵如此。本来合则两利,却都因小失大。

我曾经在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段子:一男子被困沙漠,身边只有一骆驼相伴,为缓解生理需求,他竟然打起了骆驼的主意,但无论如何,骆驼都不肯就范,正在此时,一飞机在沙漠失事,机上只幸存一美女,这个男子把她救了下来,女子很感动,说你提什么要求我都会答应你,这个男子却激动兴奋地说:“快,帮我把这头骆驼按住!”

有时候,我们所坚持的一些道理,就像是只看到眼前的骆驼,而忘了还有美女的存在。    

道理可以是一条路,也可以是一堵墙,你通达权变, 道理能带你到人生更高更远的地方;你固守其中,就容易在道理的枯井中坐以待毙。所以,有时候,你给道理一个台阶,其实也是放自己一条活路。

西哲罗素有云:“我不会为我的信仰而死,因为我不确信我是对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其中的信仰换成道理,我们可以在坚守自己底线的前提下,学会包容和变通。

这就像孟子说的:“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男女授受不亲是古人坚守的道理,但如果真有人看到自己的嫂子掉进井里,而不肯援手相救,在孟子看来,那就是“财狼也”。

“不确信我是对的”,不是说不自信,而是说要有自省:我以为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吗?

还有,我们要想明白一点:应该的,就是一定的吗?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你的道理,才会上升为认知。

就像我之前说的,道理多是有局限性和两面性的,我们在“讲道理”时,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认知则是对自己和他人、对事情本身、对这个世界的整体判断和考量。只懂得一些道理,很容易形成“我执”,只有认知到了一定层面,才会“懂你”。   

少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问这个世界:“你为什么不改变?”我们常常会指责这个世界:“你错了!”而人到中年,才会常常问自己:“我是不是需要改变?”也常常会反思:“我对吗?”

因为我们慢慢地懂得,你问为什么,这个世界有十万个为什么,你想怎么办,这个世界才会给你一个最靠谱的答案。所以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少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    

我们不要奢望别人一定会懂你的道理,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认知中画地为牢;也不要过度放大自己的感受,因为红尘中的你我,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更要懂得:这世间没有比生活更重要,也没有比生命更珍贵的道理,一旦想明白了这一点,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你的世界,才不会抑郁。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我不是潘金莲》:用扯淡的态度 面对操蛋的人生

《三块广告牌》:很多事儿逼,都是被事儿给逼的

总有一些喜剧,让我们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小崔调查转基因 谢天谢地你来了

严书记被查 果然春风不度娘子关啊

人过四十  每一天都是劫后余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