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班47名同学被他打过45个,摊上这样的孩子可咋整?

 静扯淡 2021-04-12
 

1

六一儿童节到了,说个跟孩子有关的事儿吧。

这事儿,让人看了有点儿闹心,也有点揪心。

据媒体报道,深圳龙岗区某小学四年级某班同学们的家长,联名请求学校劝退一名学生,原因是从一年级入学开始,这个班级47名同学中,45人都被他打过。

而且这种打,并不像打人孩子家长说的那样,只是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磕磕碰碰”。这个孩子,曾用圆珠笔将一名同学的额头戳出了一个洞;在玩班里的垃圾桶桶盖时,击中同学谢某的头部,导致谢某头部开口,缝很多针;还在课间用拳头攻击女生吴某,致吴某左眼受伤……

据同学说,这个孩子时不时朝其他同学吐口水。无论男女,班上同学都遭遇过他不分青红皂白地突然袭击……如果有同学反抗,甚至去报告老师的话,那后果更会不堪设想。

这样的“磕磕碰碰”,哪个孩子能承受得了?哪个家长能不心疼?

但让人感到无奈,甚至有些无解的是,这个爱打人的孩子,据家长说患有多动症。

因为这个原因,让其他同学、家长和老师,足足忍了四年:是啊,摊上这样的孩子,可咋整呢?

对于这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和其家长,我们可以同情,但是真的不能忍受;而且,孩子可以不懂事,但家长必须得懂事啊。

2

从媒体披露的打人孩子家长的言行来看,我觉得其父母的问题和责任,真的还是蛮大的。

对于打人孩子家长在每次伤害事件后的态度,双方各执一词:被打的一方说,打人孩子家长的态度总是很恶劣,蛮不讲理,让人无法接受,甚至好几次还同受伤学生的家长吵起来,这四年来,也从没透露过孩子曾患有多动症的情况;但打人孩子的父亲否认了此说法,说曾多次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都确诊为多动症,并强调自己从一年级就跟学校和班主任反映孩子患有多动症的情况,“只是没有向学校提供纸质证明(病例)。”

他还说,鉴于儿子的特殊情况,他还曾要求老师无需特殊对待,以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但发现当初的想法是错,儿子的情况越来越糟,情绪已难控制,对班上同学的影响也没法遏制,甚至伤害了同学们。”

对于其态度到底如何,我们无从考证,但仅从这位父亲说的这些话中,就已经让我们看到很多不妥的地方。

他说,自己从一年级就跟学校和班主任反映孩子患有多动症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没有向学校提供纸质证明(病例)呢?为什么四年了,都没有看到他们为孩子积极救治呢?甚至在学校提出“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的建议时,该家长也是认为没有必要,“不想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问题去做检查”。

而且,他要求老师无需特殊对待,以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但你怕对自己的孩子成长造成困扰,那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对别人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了?

你的儿子上课的时候,想离座就离座,想捣乱就捣乱,甚至,还会突然跑到讲台上,将老师写好的重点知识擦得一干二净。你说,希望“老师无需特殊对待”,可你让老师又能怎么办呢?

当然,你们多动症的儿子也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当你们的权利和自由,已经伤害到别人的权利和自由时,你们总不能听之任之、无动于衷吧?你们家的孩子是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啊!

3

这位父亲说,“其实每次(孩子打人后)我都会跟家长道歉沟通,但我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说一些困难。”媒体采访中也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经济确实比较困难,目前租住在学校附近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房内,母亲没有固定收入,唯靠父亲在工厂上班支撑这个家。

孩子有病,家庭困难,这样的境遇确实值得同情,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可以纵容自己、损害他人的理由啊! 

须知,一方的宽容要以另一方的自律为前提,别人的体谅也不能以自己受到伤害为代价。

我注意到,这位父亲谈事情的角度纯是从自我出发,自我的感受、自我的利害、自我的苦衷都需要别人容忍、让度、理解,但对别人受到的伤害,却轻描淡写,甚至有些不以为然。

比如在谈到因为孩子伤人,被其他家长要求由孩子的母亲随堂陪读,他的说法是:“因为有妈妈陪读,孩子变得乖了,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得到抑制,班里微信群的投诉少了。”

但记者的调查和学校公布的专项档案记录却显示,由学校或老师处理的同学之间的冲突达30余起,其中大部分都发生在妈妈陪读期间。

在自己的孩子已经对其他孩子多次伤害的事实面前,他甚至还说,自己的孩子很老实,胆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间的“磕磕碰碰”。是不是在他看来,自己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别人的事儿再大也是小事?自己的孩子再作也是乖,别人的孩子受伤都是活该?

而且在整个采访中,我都没有看到他提到“赔偿”这两个字,虽然他们到底有没有对受害孩子给过赔偿,我根据报道并不能确定,但从他的话语中,我真的看不太出其认为自己应该赔偿的意思来。当然,别人可以因为你困难,不要你的赔偿,但你却不能因为自己困难,就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4

不仅是对他人责任感的缺失,其实,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这对父母的做法也实在是有些不负责任。且不说耽误孩子的医治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万一碰上像上饶校园杀童案那样不管不顾的“暴脾气”家长,到时候可能后悔都来不及了。

我想,因为家庭的困境和孩子的病症,再加上自家孩子伤害同学的事情屡屡发生,已经让他们变得麻木了,这种麻木,不仅让他们对于别人的感受,甚至对自身的危险,都失去了痛感,让他们变得迟钝、短视,或者把这些都当成小事,或者想拖一时是一时,总想着得过且过,却不知祸由此萌、养痈成患。既会坑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和孩子。

听说,日本的小孩从小受教育必修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就写到“不能给人添麻烦”,在他们看来,让别人不快、担心、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而我们的一些家长,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把给别人添堵添乱添麻烦,当成家常便饭,甚至理直气壮,这样的家长,又如何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我特意查了一下,发现家庭教育和父母对子女态度不当、家庭背景不良,是多动症致病的重要原因,家长的放任、溺爱、专制,都可能导致孩子患上多动症,有的会延续到成年,甚至会把这种任性、暴躁的恶疾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的倾向时,一是要反躬自省,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和家教方式,带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二是不要讳疾忌医,要知道,多动症是必须治疗的,也是能够治疗的。

当然,对于多动症孩子的教育、治疗和管理,也不是仅靠家长的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需要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介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已经有迫切的必要提到日程上来。我看到一组数字,还是挺惊人的:我国有将近2000万名儿童多动症患者,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是5%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10%左右。在国外的一些地方,学校会给多动症的孩子配备专门的教室和老师,进行“融合教育”。当然我也看到,这个打人孩子所在的学校,也称正在探索开展“融合教育”,曾多次邀请心理、教育、法律、公安等领域专业人士进行研究指导。而且,这个打人的孩子目前已经临时离开学校,家长也已经同意由学校陪同去专科医院做检查,进行必要的矫正治疗。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吧。

对于网上有些评论说,多动症是病,又不是孩子自己想得的,而且他们也有上学的自由和权利,这些我都同意,但前提是:这是病,得治!

这是身为家长理应担起的责任,而不是任由他人无辜承受的代价。别人可以帮你,但是不能忍你。

我想起一个网上的段子——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揍儿子,没理他们。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 ”

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其中,谁还可以从容淡定?所以郭德纲说:不明白任何事就劝你大度的人,要离他远点儿,因为雷劈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