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实战(训练)中的体力分配问题

 尚武智者 2021-04-12

无论在正式的功夫比赛或实战训练中,初学者,包括有一定经验的拳手,都有可能因体力分配不当,过早疲软下来。

通常,我们看到一些拳手,一上场就猛冲猛打,不到一分钟便气喘如牛,动作缓慢,双手下垂。。。。

难道这些人的体力低劣到连三分钟一回合的实战都挺不下来?不是的!

三分钟的运动强度如同1200米变速跑。在一回合实战中,拳手平均可以出现12次左右强烈的组合进攻(持续5秒,间歇十秒)。对一个受过初级阶段训练的,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人基本都有这种能力。但实战中,许多人不能在一分钟内组织四次以上的组合攻击。很多人在第二轮进攻后便筋疲力尽了。正常的身体条件与实战发挥的落差起码一半以上。原因何在?

1。战术不当(或者根本没战术),一开始便猛攻,堵塞了自己体能的发挥,造成“假透支”。

2。过度兴奋(紧张),心脏负荷过大,以至不能正常为肌肉供血。未上场已经过度消耗。

3。用力方法不对,浪费过多能量,即便击中对手,杀伤力也不足。

第一,第二点问题不难解决,只要战术,心态调整好就行。第三点比较不好解决。这里牵涉到对技击理念的认识观等问题。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有的人,场上也很冷静,不瞎忙,却同样在正面交锋一两轮后,体力骤然下降,前后判若两人。这里与战术,心态没有直接的关联,是错误的动力习惯问题。

往往,很多练习者喜欢以空击(套路动作)作为爆发力,耐力,甚至技战术的训练形式,养成了程式化的动力定型。也许有人问,这种训练方法有什么不对,很多功力深厚的传统武术大师不都这样成名了吗?

我认为,恰恰是这个误会,使得我们中国的拳手看上去力量十足,却总是不凑效。

一种合理的技击能力,不应该是好看但没有杀伤力的。

为了更好解释,下面我举个例子:

有一种情形;攻城战,还没弄清对方的主力在哪里,便对着自己也摸不着北的地方狂轰滥炸,直到弹尽粮绝也没伤着别人什么(魏vs ANDY 的例子)。只图尽情尽兴,浪费体力。

第二种情形,他大概知道敌人在哪里,也懂得集中兵力向敌人进攻。但他还没出击,便卯足了劲,冲到敌人跟前,却因过早用力,该临门一脚时,却成了“强弩之末”(这就是看上去爆发力惊人,却终不能把对手击倒的错误动力习惯)。

第三种情形,虽然懂得运用松透力,但是打中对手,还是未能达到ko效果。为什么?别人用刀,用枪,先把兵器磨得锋利。他用的是卷刃的钝刀,甚至误用刀背杀敌。如此,让你击中对方又如何?(不会用拳峰骨头,肘尖或小腿胫骨打人之过)。

第四种情形,以上三种错误都没有,但击中对方,还是未能KO.这跟在刑场上,有人一枪把人打死,有人连开数枪,犯人就是断不了气,原因是没打中要害。(人的要害在下颚神经三角区,鼻梁,两肋软骨,肝,脾等部位)

以上四种现象,都在论证一种不经济,不省力的错误动力习惯,解决了以上错误,可以节省多少体力?

解决以上的浪费现象,我建议如下:

1。不要以空击作为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训练手段。

2。击打目标时,肌肉要先松后紧。不用尽全力,但要把力量都透进目标。

3。在实战中,不要追求一拳击倒对方,而应该把更都的注意力放在自身的平衡状态上和保持完整的防御状态中。

4。每次出击,都要瞄准目标,而且是用自己最尖锐坚硬的部位击打。

5。体能训练时,也不要过多追求物理上的强壮(发达的肌肉,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多练以运动神经高刺激性的短速爆发力。一松一紧的反差越大越好,恢复原态的时间越短越好。

有了良好的动力习惯,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体力分配和训练问题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基础。实战中的体力分配问题

一般情况,训练中培养正确的体力分配习惯,是因人而异,因战术运用而异的。下面我仅仅介绍几种常规的训练方法:

1。5秒间歇:(3分钟一回合,3到12回合)训练目的:平均分配体力。

每5秒不快不慢的连击后,在保持单击和步法移动中间歇10秒(与此同时可以尽量放松自己,甚至拉开距离,全身卸下防备姿态)。

这种体力分配形式,适合于实力相当的对手。

2。15秒冲击训练:(次数同上)训练目的:组合强攻能力。

15秒组合连击,10秒间歇,间歇式的要求与上同。训练要求在15秒内,有击打定点的组合连击,连击中可以轻重相间,拳脚交替和在教练的指挥下改变击打目标。

这种体力分配形式,适合于实力强于对手。

3。最后30秒耐力训练:(次数同上,每回合的最后30秒持续不停地连续进攻)训练目的:拉近劣势距离,加强优势。

在实战(比赛)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形,我们在体力分配上,也要灵活变化。但是,正确运用良好的动力,是相对不变的。因此,解决动力定型的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