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摄影风采 | 高清多图回顾武鸣“三月三歌圩”历史瞬间(附2021年活动安排)

 广西旅游年卡 2021-04-12

“没有我,我们村会输”

当这句话再次萦绕耳边的时候,说明三月三就要到了。

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最重大的节日,广西人民的专属节日。每年三月三,广西各地同庆,处处欢歌。

“壮族三月三”作为承载和展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列为广西法定假日。

说到“三月三”,不得不提武鸣

武鸣,原为武鸣县,2015年改县设区,首府南宁市管辖,总人口73万,其中壮族人口约占86%。

三月三是所有武鸣壮族人的盛大节日,家家户户煮五色糯米饭,男女老少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欣奔向歌圩,载歌载舞欢度民族节日。

武鸣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壮语以武鸣方言为标准音。

2010年,武鸣县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

山歌是壮族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象征。

武鸣因山歌而形成的歌圩文化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其早期形式为壮族先民每年农历“三月三”祭祀龙母的活动演变到现在,已成为山歌为魂,系列精彩民俗活动组合形成的歌圩节庆。


清代壮族诗人韦丰华曾用长诗《廖江竹枝词》描述了100年多前武鸣“三月三”歌圩场景:春风酿暖雨初过,春满田畴绿满坡。试向黄林林外望,三三佳日好花多……成为歌圩文化的历史见证。

1980年,武鸣壮族歌圩首次由政府组织举办。最初叫“三月三”歌节,2003年正式定名为“三月三”歌圩。

2008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千名身着民族盛装的壮族儿女,在千米长的竹竿阵内,踩着鼓点欢跳竹竿舞,迎接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

2015年武鸣将“三月三“歌圩活动的主题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每年“三月三”歌圩,整个武鸣歌如潮、人如海,热闹非凡。


除了山歌活动,每年都有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展演、武术散打擂台赛、狮王争霸赛、脚斗士争霸赛、马术表演、斗鸡斗鸟、斗牛等20多个民俗活动项目。

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五湖四海的朋友相聚武鸣,共享壮族文化盛宴。

图 | 山歌节目

图 | 千人竹竿舞

图 | 狮王争霸赛



图 | 武术散打争霸赛

图 | 脚斗士争霸赛

图 | 斗牛大赛

图 | 斗鸡大赛

传统的抢花炮比赛、板鞋比赛等民族体育竞技节目。观众可以亲自上阵互动,体验参与的乐趣。

图 | 抢花炮比赛

图 | 板鞋比赛

图 | 武鸣舞龙队展演

“三月三”离不开五色糯米饭,它寄托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0年《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三月三”歌圩,武鸣各个城镇还会进行五色糯米饭大比拼。展示壮族特色美食的同时就是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图 | 五色糯米饭大比拼

在武鸣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1980年开始,经过41年的传承、创新和持续提升,武鸣“三月三”歌圩已经成为广西三月三节庆的标志性文化品牌,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历史最久的民族歌圩


武鸣“三月三”歌圩系列活动,不仅得到城区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为传承壮民俗传统、展示壮民族品格、振奋壮民族精神、提升壮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武鸣“三月三”歌圩 ,让五湖四海的朋友走进武鸣、感知武鸣、领略武鸣,也让武鸣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武鸣,以武而鸣于天下,又以“三月三”歌圩备受世界瞩目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文化的传承创新,让武鸣获得诸多殊荣。

2013年,荣获“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中国歌圩文化之乡”。

2014年,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

2017年,荣获“中国骆越文化之乡” 和“中国龙母文化之乡”。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2021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将于4月13日至4月15日举行。

今年的歌圩活动以庆祝中国共产党为主旋律,以开启“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为总体思路,共有五大类22个单项活动,包括开幕式、《壮乡欢歌》文艺演出、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抢花炮比赛等。


(活动安排表来源于武鸣区融媒体中心)

感受壮乡魅力、体验壮乡风情,赶壮族三月三歌圩,一定要来武鸣。

*图文作者:苏如贤(部分文字整理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