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人生因为有茶而美好; 来之后,茶因为有我而更美好。 国庆节的第三场茶会。 准备的是2015年的晒红和90年代的湖北红茶。 整个国庆节的茶会每天一个茶类, 选择了我们觉得有利于学习的茶品。 有时候是2款,有时候是3款。 同时,这次茶会中很多的茶品是我们通常也不会喝到的。 比如昨天90年代的红茶。 比如今天2001年的白茶。 喝多少茶,可能是很多茶友在意的。 “而怎么喝,如何去喝,如何去泡”却是我们在意的。 回忆第一场茶会, 有一个思路我觉得可以引申。 在一场茶会中, 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了关于原料和作品的理解。 如果说“(品)茶是味觉的审美, 泡茶是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 那么茶农的种茶过程, 其实就可以看成是一次长达一年的行为艺术, 而他的作品就是茶青。 当茶青采摘下来,他的创作就已经完成了。 对于制茶师来说, 茶农的作品就是他的原材料。 通过一系列的加工, 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流程,制茶师的作品就完成了。 对于泡茶者来说, 制茶师的作品就是他的原材料。 通过自己对工具的熟练掌握,以及一系列的创作, 终于得到了一泡“色香味韵”俱佳的茶汤。 这是泡茶者的作品。他的欣赏者或者鉴赏者就是品茶人。 综上所述,我们就知道, 无论是茶农也好,制茶师也好,泡茶者也好,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品茶者提供一杯“色香味韵”的茶汤。 茶对于人类来说, 最重要的呈现就是提供了“美味”, 在寻味的过程中,则可以得到和引发和启发更多的哲思。 这就是所谓悟道的一个过程吧。 第二场茶会,因为有了两个新茶友。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工作室的茶会的茶友来说,我们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歧义,由此,趁着中午的功夫把下午的茶会讲的部分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关于茶”, 其实就是把第一天的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 把一些可能会被忽略的细节都一一的和大家分享。 第二步是“关于好茶”, 好茶从哪儿来, 一杯好茶需要哪些因素的参与。 以及人在这一杯茶呈现是的作用。 第三步则是“习茶的意义”。 这一部分也是核心的总结。 这里又涉及到我们经常提到的“审美”。 关于审美,又同时分为以下几步讲解。 审美的诞生:对于需求的满足 审美的路径(方法):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审美的作用:人决定美或者丑。 美:满足审美主体(人)的需求,即为美。和需求相背离的则为丑。 习茶:构建一个属于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从生存、生活、生命的过程。 回到主题,根据现在我们能查到的资料,红茶到现在也就几百年的历史。而且是一次意外中诞生的。 也许只是一个传说,让我想到了台湾的膨风茶,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吃到的豆腐乳的诞生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估计这些传说都是一个人撰写出来的。 人生,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和意外相遇。即使你想逃避也是逃避不了的。此刻如果你和意外对抗,就会发现我们的精力都大多数消耗在情绪之上。 在一次又一次的茶会中,“接纳”的精神是茶会一直主张和提倡的。每一次的接纳,我们都可以看到内心有了新的成长。 只是,如何在无意识的发生中,带着觉察去面对。通过一次又一次练习中,我们的觉察力不断地提升。 2015年晒红,在工作室已经成了传说。只剩下不多的几泡,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学员来说,这款茶是闻所未闻。把晒红的来历讲了之后,大家觉得人人都喜欢的“红不知”只是“晒红”的超A版。烨子是红不知道超级粉丝,然而,对于晒红依旧是赞不绝口。 关于红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然而,对于味道,究竟该如何去选择 ,自己喜欢的是不是正确的,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味)。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难题。这时候大家突然说“能不能来一款其他的红茶进行一下对比”。于是我们有请出了一款高端红茶,此时也只是试了一泡,大家就放弃了。 最后是一款1990年代的湖北红茶,这款红茶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或者是精修班时才会出现。为了吸引大家,不得不拿出来了。 这样的节日里,每一个人抽出时间来到工作室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于是,在今天的茶会中,更有一款一年都不舍得喝一回的2001年的寿眉。虽然说这是为了吸引大家,这何尝不是为了犒劳自己这一次长达一个月的搬家呢? 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我们都需要热情地去拥抱。 专注=纯净 越纯净,越敏感。
《诗茶篇》 微信名:一如茶香 微信ID:yiruchancha 有浅析 有深读 有知识 有操作 有分享 有体验 有养生 有试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