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家的路 ——小区空间结构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阿福根 2021-04-12
现代人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与在传统村落、过去的单位宿舍、大院等等相比,在现代商品房小区,我们缺乏认识自己邻居和上下楼的动力与机会了,大家相互之间是陌生的,有的甚至在一栋楼上居住了十几年,仍然是陌生人,缺乏信任感的建立。很多人会怀念过去居住环境带来的大家的熟识度,也有些人会厌烦熟人社会带来的压力感,但不论怎样,我们必须承认,人们变得陌生化了。
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我觉得可以用小区空间结构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事情,小区空间结构对社会资本的影响,进一步可以用“回家的路”来进一步分析。我将小区居民从小区门口到自己家门口的行动路径称之为“回家的路”。“回家的路”在构建社区社会资本方面非常重要,这是因为,熟悉感的建立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在小区内部来看,熟悉感建立的前提是两人有见面的机会。居民在哪些时候会一起见面呢?例如倒垃圾的时候、在小区内散步遛狗的时候、在小区内部一起搞活动的时候。不过,这些活动都是个体化的/特殊性的/非常态化的。最常态化的见面机会实际上就是在“回家的路”上的日常互动。作为普通人,只要不脱离社会,都需要出门上班、买菜、送孩子上学、购物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意味着居民就有机会打照面并熟悉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居民不仅可以直接与人打交道,而且可能会看到人的活动踪迹,通过物品和活动间接了解人,由此可以更深层次的与人打交道。想象一下自己居住在一个小区里,下班的时候是步行回家的,住的是无电梯的楼房,那么从小区门口到家里可以看到什么呢?可以做出什么判断呢?从小区进去,可以看到的是小区内玩耍和聊天的人、在广场散步、跳舞的人,走到自己楼栋底下,能够看到哪家的灯是开的,哪家可能有人在家,有人声音很大的话,甚至可以在楼下听到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晒被子,如果住的比较上的话,一路上甚至可以闻到从各家厨房传出的味道、可以看到各家门口的卫生状况、可以感受到每一家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与家庭关系。在楼栋里走的时候,也可能慢慢与擦肩而过的邻居形成点头之交。
可以将“回家的路”操作为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时间维度,时间维度指的是,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有一张时间表,这张时间表规定了某一个人会在什么时间步入“回家的路”,居民“回家的路”的时间表越是集中,那么相遇和互动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还有一个维度是空间维度,也就是说,如果每一个人的“回家的路”的路径越是一致,那么相互之间会有更多的机会相接触。最后一个维度是“回家的路”的空间开放性,如果这一路径越是封闭的,那么越是没有机会与其他人相接触,也越是没有感受到其他居民的爱恨情仇。如果从“回家的路”的这三个维度来考察人们熟悉感的建立的话,可以从小区空间结构和居住人群结构来解释为何在新小区没有办法形成比较好的社会资本。
首先,从“回家的路”的时间维度来看,在单位制小区,人们上班下班的时间是大致相同的,人们共享同一套的作息规律,在此情况下,每一个人下班的时间点是一样的,上班的时间点也是差不多的,楼栋里的人几乎都是会同一时间出门和回家,碰见的几率是很高的。即使是单位制小区变成了老旧小区,这些原住民退休之后,时间表也是差不多的,出门跳广场舞、遛弯、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陌生的商品房小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上下班的时间点也不太一样,生活规律与生活作息也并不相同,大家照面的机会就变得很少了。
其次,从“回家的路”的空间维度来看,如果每一个人的活动路径本身是不一样的,那么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传统低层建筑和大院里,基本上都是使用步行的方式,上楼也是固定的一种路径,但是在新的商品房小区,在安装有电梯、存在地上地下车库的情况下,每一个人的“回家的路”并不相同。有的人开车进入地下车库,停下车后坐电梯就直达自己的门口了。有的人则是地上车位,停下车之后需要步行到自己的楼栋,再选择使用电梯或者走楼梯,有的人则是步行进入小区,不同人选择的路径不一样,因为有一些人是打的回来的,会从距离楼栋最近的门进入小区,有的人是坐地铁或者公交回来的,那么距离站点最近的门成为他们的选择。
最后,从空间的开放性来看,每一个家庭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是有一定的过渡地带的,这些过渡地带既属于私人空间,又属于公共空间。例如在门口放的垫子、垃圾袋、鞋架等,这些一方面是占用了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住户情况提供了一些方式。还有一部分属于在私人空间发生的事情,但是对私人空间的使用,是可被观察到、感受到的。例如挂在阳台上的衣服、被子、开着的灯光,家里电视声音、吵架、说话声音的外溢,闻到的食物的香味、垃圾的臭味等等,这些都成为了解邻居的窗口。这些声光味都是自然溢出的,不属于对他人隐私的偷窥,是自然到自己身边的。如果房屋比较矮,人们在看到灯光亮的时候,就会不经意间锁定是哪一家有人,但是如果是十层以上时,很少有人能够通过大眼一扫就确定是哪一家开着灯。如果是电梯房,那么人们一般只能看到一楼大厅和自己本楼层的住户情况,这也会减少大家相互了解的机会。
总的来讲,在“回家的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情况下,在普通商品房小区,很难从日常生活中构建起来熟悉感。
2021/4/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