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老刘tdrhg 2021-04-13

一轮复习‖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一、挖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5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       )(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        )(        )荆卿曰:秦兵旦暮(       )渡易水,则欲长侍足下(        )可得哉?荆卿曰:(       )太子言,臣愿得(        )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       )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        )见臣,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        )        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愿足下(        )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        )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        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        )曰:为之奈何(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        )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国(        )陵之耻除矣。将军(       )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        ),无可奈何,乃遂收(       )樊於期之首,(        )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        )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        )未发,太子(        )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尽矣,荆卿岂(     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所以(        )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        )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        )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       )车而去,终已不顾(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        )(        )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国为内臣,(        )诸侯之列,(       )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朝服(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        )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之,荆轲(        )笑武阳,(       )曰:北蛮夷之(        )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图,图(        )而匕首(       )(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        )而起,绝袖。拔剑,剑长,(        )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

荆轲(        )秦王,秦王(        )柱而走。群臣惊愕,(       )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        )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       )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轲。秦王(        )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       )。荆轲废,乃(        )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        )

轲自知事不(        ),倚柱(        )笑,箕踞(        )骂曰:所以(        )不成者,乃欲(        )生劫之,必得约契(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二、文化常识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卿,六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偏袒:坦露一只臂膀。古有“袒臂礼”,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4.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7.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

8.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9.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10.天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昊天上帝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11.郎中:宫廷的侍卫。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12.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三、巩固练习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 秦王还柱而走(        )

5. 卒起不意(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   古义:__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今义:鼻涕  古义: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古义:__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古义:__

6. 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步行  古义:__

7. 诸郎中执兵    今义:中医医生  古义:__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  古义:__

9. 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古义: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古义: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见

图穷而匕首见(        )

未得与项羽相见(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2. 谢

前为谢曰(        )

多谢后世人(        )

乃谢客就车(        )

阿母谢媒人(        )

3. 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假舆马者(        )

4. 封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又欲肆其西封(        )

既东封郑(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2. 函封之(        )

3. 发尽上指冠(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2.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4. 群臣侍殿上者。(        )

5. 嘉为先言于秦王。(        )

6. 燕王拜送于庭。(        )

7.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8.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六)文言素读断句

请用“/”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1.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四、能力提升

2020高考全国Ⅱ卷  王安中传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 ),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   ),廷臣(    )笺(   )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     ),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     ),自秘书少监(    )中书舍人,(    )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     )以为盗。民(   )(   )府,不胜(   )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   )知之,(   )得冤状,(   )出民,抵吏罪。

时上(   )(  )神仙之事,蔡京引(   )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里(   )( )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   )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  );并言京欺君(     )上、(    )国害民数事。上悚然(     )纳之。已而(   )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  )近天宁节,俟(  )过此,当为卿罢京。”京(   )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    )。上为(   )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     )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 独断专行      ),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    ),第(    )曲意(    )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    )王黼、童贯及不几察(   )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    )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   )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      )丰润敏拔,尤(   )四六之(   )。徽宗(     )( 举行宴会      )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   )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  )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常用文言实词积累006—010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________《为学》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出师表》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曹刿论战》

 晋之鄙(    )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    )人。

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实战高考:

(2017·全国卷Ⅰ)亲戚争财,为之甚    鄙:鄙俗

图片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________《过秦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________《孙子兵法》

(4)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

(5)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________《触龙说赵太后》

(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    )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    ),以疲惫之兵(   ),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    )其友,勿劝。

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成语助记: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实战高考:

(2019·全国卷Ⅱ)魏惠王数破于齐秦   兵:军队

(2019·全国卷Ⅲ)文侯以吴起善用,廉平,尽能得士心   兵:兵法

(2019·天津高考)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其细也    兵:战乱

(2019·浙江高考)属有岛寇事,衽席吏民,调食,规摹为一方冠   兵:军队

(2018·全国卷Ⅰ)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仪)以羽檄征四方,孰敢不从   兵:军队

(2018·全国卷Ⅰ)及宣帝起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   兵:战事

(2018·全国卷Ⅰ)使军为作屋五十间    兵:士兵

(2017·全国卷Ⅱ)乃挟结客,后遂往复仇   兵:兵器

图片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________《扁鹊见蔡桓公》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________《捕蛇者说》

(3)而江浙之民皆病 ________《病梅馆记》

(4)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________《论语》

(5)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________《祭十二郎文》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    )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    )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

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成语助记: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呻吟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实战高考:

(2019·全国卷Ⅱ)会座①,魏惠王亲往问②   病:①生病;②病情

(2019·全国卷Ⅲ)卒有疽者,起为吮之   病:生……疾病

(2018·全国卷Ⅱ)元兴元年,(王涣)卒   病:有疾病,生病

(2018·浙江高考)有疵者所恶闻   病:缺点,毛病

(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    病:有疾病,生病

(2017·浙江高考)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   病:弊病

(2017·山东高考)及贞笃   病:病情

图片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________《石钟山记》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________《离骚》

(3)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曹刿论战》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________《屈原列传》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6)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郡守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    ),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   ),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    )孝廉,足见帝之察(    )。

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成语助记: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实战高考

(2018·北京高考)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察:明察

(2015·湖北高考)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察:考察

(2015·四川高考)郡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察:考察和推举

图片

10.朝

(1)朝服衣冠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________《过秦论》

(4)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5)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蜀相》

邹忌旦日朝(    )服衣冠,入朝(    )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    ),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    )谋臣所景仰。

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成语助记: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实战高考:

(2019·天津高考)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   朝:早晨

(2019·江苏高考)而尤精西京六青莲少陵氏   朝:朝代

(2017·山东高考)太建五年,贞乃还   朝:朝廷

(2016·全国卷Ⅰ)帝临哭,辍三日   朝:朝拜,朝见

(2016·山东高考)天下不其室,而共归其仁   朝:朝拜,朝见

图片

六、常用文言虚词积累02

02.

作用

例 句

解释或翻译


疑问

代词

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前置,哪里、什么

作定语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什么

作谓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原因、为什么

疑问

副词

句首、

动词前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为什么、怎么


形容词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复音

虚词

何如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怎么样、什么样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________《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________《赤壁之战》

4.然则何时而乐耶 ________《岳阳楼记》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________《赤壁之战》

6.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________《伶官传序》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________《石壕吏》

9.今日之事何如 ________《鸿门宴》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________《五人墓碑记》

11.何以战 ________《曹刿论战》

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________《庄暴见孟子》

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________《鸿门宴》

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________《阿房宫赋》

图片

七、作文素材积累

1.成大事者必须有过人的胆识。

荆轲刺秦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荆轲在出发前提出用樊将军的首级和督亢的地图为信物来骗取秦王信任,更体现了他的超凡的胆识。荆轲的英勇与智慧为他进入秦王宫殿与秦王面对面交锋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凡欲成大事者,必须克服胆怯,勇敢地面对现实,理智地分析形势,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成大事者不能意气用事、急躁偏狭

3.违背历史大趋势,必然招致失败。

    荆轲刺秦,从本质上讲违背了当时的历史大趋势。因为诸侯割据之后,饱受战争之苦的老百姓已经厌倦了征战,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强国能够统一天下,创造一个稳定的局面。而秦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这是任何个人和少数的力量所无法扭转的。因此,荆轲虽有超人的胆识,但他不能站在整个社会形势角度分析问题,所以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4.士为知己者死,死得其所?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封建士人常常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荆轲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毅然置生死于度外,选择深入虎穴,慨然赴秦,最后血溅秦殿。荆轲的死,是封建土人人格的写照,也是封建士人人格的美德。

    从今天看,这报答知遇之恩的死,是不可取的。“恩”是要回报的,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来报答,但是不能以“生命”为代价。生命是等价的,任何人不能随便拿生命作为别人的祭品。

【相关链接】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桑塔古那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答案:

一、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向北)(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求)荆卿曰: 秦兵旦暮(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对对方的尊称),岂(怎么,哪里)可得哉? 荆卿曰:微(没有)太子言,臣愿得谒(请求)之。今行而无信(信物),则秦未可亲(亲近,接近)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果真,如果)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通“)见臣,臣乃得有以(有什么拿来,有办法)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因为)(处境艰难)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年长、德高之人,这里是对樊将军的尊称)之意,愿足下更(改变)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今闻购(重金悬赏,征求)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怎么办)?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眼泪)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只是,不过)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怎么样)? 樊於期乃前(上前)曰: 为之奈何(怎样做呢,怎么办)?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好好地)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这样的话,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被)陵之耻除矣。将军岂(岂非,是否)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已经这样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乃遂收盛(装)樊於期之首,函(匣子,名作状,用匣子)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立即,马上)死者。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收拾好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看)。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过了一阵,没多久)未发,太子迟(认为迟缓)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通已 ,已经)尽矣,荆卿岂(难道)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我)所以(……的原因)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皆白衣冠(穿衣、戴帽)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已经)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依照节拍)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上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登上)车而去,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礼物),厚遗(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确实)(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全部)国为内臣,比(并,列)诸侯之列,给(供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用匣子)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穿着上朝的礼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捧着)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按照)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以……为怪)之,荆轲顾(回头看)笑武阳,前为谢(谢罪,道歉)曰:“ 北蛮夷之鄙(粗鄙,见识短浅)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宽容,原谅)之,使毕(完成)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打开)图,图穷(完,尽)而匕首见(显露,显现)。因(于是)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拉,伸。指身子向上起)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握住,持)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当时秦王心里有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逐(追逐)秦王,秦王还(环绕)柱而走。群臣惊愕,卒(通““”,突然)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赶不上,来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没有……拿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掷击)轲。秦王方(正)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背在背上)剑!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大腿)。荆轲废,乃引(举)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伤)。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倚柱而(表修饰)笑,箕踞以(而,表修饰)骂曰:“ 事所以(……原因)不成者,乃欲以(无实义)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来,表目的)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三(一)1.通“悦”,高兴。

2.通“返”

3.通“震”

4.通“环”

5.通“猝”,突然。

(二)1.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眼泪

3.袒露一只臂膀

4.礼品

5.原谅

6.逃跑

7.宫廷的侍卫

8.掷击

9.大腿

10.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三)1.显露,显现    见面   被

2.谢罪  告诫  辞别  推辞

3.原谅  借  借助

4.封存  疆界   使……成为疆界

(四)1.形容词意动,认为迟

2.名作状,用木匣子

3.名作状,向上

(五)1.判断句2.省略句3.定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省略句、状语后置句6.状语后置句7.被动句7.被动句

四、

2020高考全国Ⅱ卷文言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应试中选),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瑞征,祥瑞的表现),廷臣(就)笺(上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写完),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不久),自秘书少监(担任)中书舍人,(提拔)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捆绑)以为盗。民( 告状,诉冤)(之于)府,不胜(承)考掠(拷打 )之惨,遂诬服。安中(访查,察考)知之,(追究)得冤状,(立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正)(向往,崇信)神仙之事,蔡京引(推荐)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里(外戚)(攀附)缘关通( 勾结,串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聘请)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责任);并言京欺君(僭越)上、( 动词,蛀)国害民数事。上悚然(惊惧状,形容震惊)纳之。已而(不久)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因为)近天宁节,俟(等)过此,当为卿罢京。”京(探查)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求)。上为(官职变动,升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授予官职)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独断专行),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止,制裁),第(只管)曲意(违背本心)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结交)王黼、童贯及不几察(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不久)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不久)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写文章)丰润敏拔,尤(擅长)四六之(体)。徽宗(曾经)(行宴会)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记述)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被,受到)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五、

6.(1)边界 (2)庸俗,浅陋,鄙俗 (3)目光短浅 (4)把……当作边境 (5)浅陋

7.(1)兵器,军械 (2)士兵,军队 (3)用兵策略,战略 (4)兵符 (5)军队 (6)战争

8.(1)疾病 (2)困苦,困乏 (3)变成病态 (4)担心,忧虑 (5)生病

9.(1)仔细看,观察 (2)体察 (3)了解,弄清楚 (4)察察,洁白的样子 (5)看清楚 (6)考察

10.(1)zhāo,早晨 (2)上朝 (3)朝见,朝拜 (4)朝廷 (5)朝代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入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六、1~2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3.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4.作定语。译作“什么”“哪”。5~6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7~8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9~10构成复音虚词。“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11~12疑问代词。“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13~14复音虚词。“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