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中西医结合的“大康复”模式弯道超车

 健康界传媒 2021-04-13

1931年,长江流域水灾导致的霍乱(也称“虎列拉疫”)蔓延至远东最大城市——上海市。当时,上海滩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杜月笙为了控制疫情,在上海市高桥镇小浜路创建了时疫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前身,以下简称“市七医院”)。

90年后,市七医院遇到了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七医院院长王杰宁告诉健康界,疫情暴发之后,医院派出三批54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后来在医院恢复正常诊疗工作的同时,还派人员进驻浦东多个医学观察点。

经历疫情的考验,王杰宁向健康界总结了疫情之后医院发生的改变。“主要涵盖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以及医院特色管理的各个方面,这都是我们用实战换来的教训,一定要痛定思痛,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这次遇到的危机。”

新知达人, 管理新主张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中西医结合的“大康复”模式弯道超车

用一年时间完成转型

市七医院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也是目前上海市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地段内唯一的一家大型公立医院。

与其他同类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同,市七医院原本是一家综合性医院。2009年,国家中医药改革试验区落地上海市浦东新区。2012年,市七医院作为改革试点医院,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一家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

当时,市七医院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彼时全国还未有一家综合性医院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先例,我国当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原本都是纯中医医院,转成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但是,这条路对市七医院来说却走不通。

彼时,王杰宁刚刚上任,他将转型比作绿皮火车“升级”成高铁的过程。“老的车厢、轨道都无法沿用了,必须重新铺路、设站、换列车,脱胎换骨的改造、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据王杰宁介绍,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于中西医医院的考核标准为:纯中医医生要占全部医生的30%,中西医结合医生要占60%,而当时市七医院的情况是:只有1个中医科,纯中医医生的占比还不到10%,加起来也不到十来个人。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王杰宁带领全院职工奋力拼搏,用了1年时间,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了增强医院的中医实力,医院在2012年开设了“西学中”培训班,全部医生分三批进行学习。意想不到的是,90%的医生都通过了考试。医院为了将“中”字引入医院的每一处细节,还组建了中医临床专家指导小组,每个中医师都有结对的科室,定期到科室进行中医查房,带动科室中医技术的发展。如今,七院每个科室都有了浓厚的中医特色,医生问诊时也习惯了把脉、看舌苔等中医手段。

为了补充新鲜血液,市七医院还把目光转向了大学的教师。“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有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允许我们对其职工进行双聘。”王宁杰表示,许多针推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和药学院的教师们很愿意到医院坐诊带教。而对于学生,王杰宁更是非常留意前来医院进行规培的研究生们,遇到优秀且踏实肯干的学生就把他们留下来。

此外,市七医院还定期请其他知名医院的老中医来医院坐诊。王杰宁称,中医和西医有个很大的不同,中医的很多老专家都是有自己的流派的,其职业的流转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市七医院专门请了心血管、脑血管、康复和健康管理、急救创伤、中医针灸推拿五个方面的老中医,来“会诊”医院在这些领域与其他老牌中西医三甲医院的差距,并为医院的下一步发展开出“良方”。

新知达人, 管理新主张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中西医结合的“大康复”模式弯道超车

抓住康复医学发展契机

在中西医结合取得成效之后,市七医院如何走出自己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之路,这个问题也摆上了王杰宁的办公桌上。王杰宁表示,在正式成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之后,自己一直在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走?

“三级医院强手如林,我们要去跟他们竞争,就不能简单去模仿别人的长处,不能说人家外科干得好,我们也去搞外科,人家移植强,我们也要搞移植,我们得另辟蹊径去发展。”王杰宁说,医院最终抓住了康复医学作为发展方向,实现了弯道超车。

事实上,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大众对康复医学的了解有限。人们在求医问药时,经常提到康复医学,但往往理解为疾病恢复期的理疗或者针灸推拿,甚至很多医生也不明白康复医学的作用,不能及时给与患者相应的康复建议。

新知达人, 管理新主张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中西医结合的“大康复”模式弯道超车

在王杰宁看来,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医院为了更多地收治患者,往往在患者需要进行健康恢复时就让患者居家恢复,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在家怎么样锻炼恢复,医院又往往不管或管不到。”

王杰宁认为,大康复时代,康复医学不应该仅仅是康复医学科医生要做相关工作,其他科室的临床医生也应该了解康复,并参与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管理,让其他科室的医生和社区医生在经过康复培训后,都有相应的康复医学知识,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此外,康复医疗服务也不局限于康复科室,可以扩至全院、社区医院,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在最便捷的场所,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接受到康复治疗。

目前,市七医院“大康复”模式下的康复医学科已经与神经内科、骨科、心内科、ICU、传统医学科、妇产科等科室深入合作,建立了在临床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积极参与的康复多学科诊疗模式。据王杰宁介绍,许多刚刚做了手术的患者后续的健康恢复期非常重要,市七医院就基于此建立了一整套患者后续康复介入的模式。

目前,市七医院不仅有一个康复医学科,还有一个康复治疗科,它是一整个平台,这个平台管理着全院科室的康复治疗。“不管任何一个科室,我们都配备康复治疗师,只要患者恢复了,神志清楚了就能及时进行康复介入治疗。”

新知达人, 管理新主张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中西医结合的“大康复”模式弯道超车

王杰宁告诉健康界,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方国恩对市七医院的康复治疗模式大加肯定,曾专门建议市七医院将这一模式向全国推广。

新知达人, 管理新主张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杰宁:中西医结合的“大康复”模式弯道超车

“鸭子的故事”培养后备人才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对于医院后备人才的培养,王杰宁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他告诉健康界,对照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人才培养计划,市七医院创立了自己的“七院三星”人才培养计划。

所谓三星,包括七院新星、七院启明星和七院北斗星。七院新星即为刚刚入职的年轻医生们,七院启明星为每个科室的主任医师,而七院北斗星则为上海市的学科带头人。王杰宁称,在三星培养方面,医院每年都能培养出三四十个人才,这些人才支撑了医院的持续发展。

后来,医院又进一步从三星人群里面优中选优。"我们选择了一些优秀的三星人才,我把他们称作'小鸭子'。”何以叫做小鸭子?王杰宁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天,他在医院管理层的微信群发了一段一只老鸭子带领一群小鸭子爬台阶的视频。视频中,老鸭子轻松跨上几阶台阶,可小鸭子们却被这台阶难住了,一个也上不去。老鸭子没有回头,它耐心的在台阶上等着小鸭子们费尽全力的往上爬。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一只又一只的小鸭子通过尝试和努力上了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终于,所有的小鸭子都爬上了台阶,与老鸭子站在了一起。王杰宁把自己比喻成老鸭子,带领着这些小鸭子往上爬。

王杰宁把这些小鸭子统一"分配"到各科室做后备人才,这个后备人才可不是一般的后备人才,享受岗位津贴的同时还有优选出国进修培训的机会。此外,医院还会在国内选择最好的专家作为他们的导师,职称方面也不吝啬。王杰宁说,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他们尽快成长,成为新一届老鸭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