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练创业也应该给自己设定个冷静期

 BonGym 2021-04-13

最近,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打算给用户购买健身卡之后,设7-15的冷静期,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未开卡使用会员服务前,可单方面解除合同获全额退款。

这充分说明很多会员想要健身往往一时冲动,虽然7-15天的冷静期并不算长,但聊胜于无,至少能避免很多纠纷。

会员有冲动,教练很多时候也冲动,当然不是扇人11个耳光之类的,而是一冲动就创业了。

与同行相比,教练开馆的优势劣势都非常明显,有干劲、会专业使得他们的创业成本更低,但另一方面,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往往成为致命伤,很多人不仅没有打工的时候赚的多,还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好饭不怕晚,我觉得教练如果要创业,也得给自己一个冷静期,7天不够,最好是7个月,对一些年轻人来说,7年都不算晚。

这个冷静期里,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创业? 

对创业充满憧憬,对生意没有概念。这是目前国内大部分教练出来创业的一大问题。

就是这些连基本的财务常识和服务规范都不了解的教练,也要踌躇满志的开始创业,我就特别为他们担心,甚至可以预见到他们即将面临的巨大问题。

不管承认与否,这些占据行业一半以上份额的教练兼老板们,才真正体现也决定了目前国内健身生态的发展水平,虽然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已经成功上岸,但更多即将走上创业道路,或已经开馆处于迷茫期的教练们,仍然如无桅扁舟般飘荡于汪洋大海中,也许注定会被风暴巨浪吞没。

俗话说,当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作为服务业的本质从来不会变,找到特定的用户群体,满足他们的需求,带给他们更好的体验,这是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不是谁的钱你都能赚到,但应该赚谁的钱?抱歉,别人并不能直接告诉你答案。

之前还有一些教练朋友问我:我想创业,您说应该做什么模式好?您看这种形式我能不能尝试?

如果一个创业者连自己要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为什么要创业呢?

看到超级猩猩的团操火了,也想上按次付费团操,看到共享模式火了,就想着场地外包,看到智能健身火了,要不要来套黑科技?结果就是产品和课程堆砌的越来越多,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器械商赚钱了,员工赚钱了,培训机构赚钱了,唯独你做老板的没有赚钱。

还有一些教练看到身边的小伙伴都下海创业了,哪怕自己在老东家做的好好的,也开始蠢蠢欲动,好像创业成为了一种潮流时尚。

这个时候也要问问自己,你是真要创业做一番事业,还是纯粹不喜欢打工,或只是喜欢创业的感觉?

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多教练在健身房做的很好,结果是当自己真的独立开馆了,才发现老客户没有跟来,新客户也不知道哪里找,每个月成本租金开销巨大,非但没有比以前赚钱,甚至还要亏钱。

这是典型的分不清自己的业绩来源于哪里,到底是个体努力更多,还是平台给予更多的。

当几个教练聚在一起创业时,如果大家都只会闷头上课,谁来做战略,谁来管财务、谁来做品牌?这都要考虑清楚。

在很多健身房或者工作室的教练墙,不难发现总有些教练增肌减脂塑形格斗产后整脊青少年体适能……十八般武艺恨不得样样精通,当然不排除这些好学的教练真的想把自己打造成多面手,但如果在创业时也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大包大揽的后果也许是什么都做不好。

不排除有悟性极强的教练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掌握多项技能,但更多的团队则没那么幸运。这个时候,你们团队有没有健身专业以外的人才,就至关重要。

当教练们决定要创业时,多想想自己的基因是什么,又缺了哪些工作上的技能,多考虑团队技能的多样性,才能在竞争中抵御更大的风险。

如果你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好像只是专业好会上课,那做一个优秀的教练有何不可?

会算账吗?

很多健身馆的创业团队,往往是几个教练一起合伙,毕竟朝夕相处的同事加兄弟,互相之间熟门熟路。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锅饭平均分的合伙思路,大伙儿一起投钱,股权平均分,表面上看这是最公平的,谁都不吃亏有力一起使,在起步期的确也能帮忙生意尽快启动,却为之后大量不必要的撕逼纠纷埋下了伏笔。

当涉及到业务方向的转变,这种平均分的股份结构,只要一个人有异议,就会陷入到无止境的争吵与搁置中。

最夸张的听说过新馆刚装修好就开始闹分家的,当有人吵着要退出的时候,问题来了……

一开始创业时,眼里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想着情谊和事业天长地久,而没有花时间思考项目失败或者团队拆分的问题,也就是创业公司必须要有的合伙人退出机制。

当团队产生矛盾导致闹分家乃至转让时,谁都觉得自己功劳最大,谁都想最多的补偿,因而产生大量矛盾,间接损伤了所有人利益。

所以,在教练合伙创业中,一定要牢记“亲兄弟明算帐”的原则,关系再好,也要提前想想分手时的约定。

能不能接受失败?

在之前的练吧圆桌上,我也曾一直在强调,创业者有时候要认清自己的无能,放弃创业并不是一件什么丢人的事情,但确实很多教练从走出原公司起,就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出人头地,不再受约束,很难接受回去打工的日子。

不止一次碰到教练出身的老板反映,做教练赚的挺多,但开了工作室之后,每个月到手的钱反而少了。

其实在各行各业,作为老板不要说赚钱少,破产倒闭也很正常,创业从来不是必定赚钱,而是九死一生,连活下来都是奢侈。

看过一个数据,在美国存活超过5年的中小企业比例不超过35%。在国内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健身行业,应该都大大低于这个数值。

所以在开始之前,不如想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失败,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如果觉得自己一定会成功,那么真的不适合创业,如果连止损点都不清晰,那么可能会让你错误的坚持,损失越来越大,到时候撒腿跑路的恶果就不可避免了。

尾声

一个合格的教练与一个合格的老板,要求肯定是不一样。

如果你在教练岗位干的不错,并不代表你一定适合当老板。做教练可以采用长板理论,某一项能力越强越好,但做老板的能力却像四个凳子腿,需要全面而平均,没有明显的短板,你的事业才会像凳子一样,可以坐得稳。

归根结底,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知识水平,做什么都会很吃力,更不用说创业了。

相反,当优秀教练具备了这些能力,哪怕只是打工,所起到的社会意义也远大于做一个失败的场馆老板。

“要不,还是继续做教练吧。”

放弃,有时候也是一种大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