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寅恪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的他才说出真相

 数字人生6688 2021-04-13
ZAKER娱乐
关注
2021-04-10 01:53

《梦与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这是民国时期知名文学家胡适的一首诗。

胡适此人哪怕放在现代,名声也是响当当的,也由此可见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一般来说,名气对应着此人在学术界的地位,名气越盛地位自然也十分崇高。可有这么一位国学大师,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事迹很少,他的名气也不如胡适,鲁迅等人,但在学术界,他的影响力十分强大。哪怕是梁启超,傅斯年等人,也要尊敬地称他一声大师,他便是陈寅恪。

陈寅恪

宋代的陶梦桂曾写过一首《示次儿柔中出赘》,用来告诫自己的孩子要如何自处,哪怕是成为赘婿,也要有自己的气节。“奉身须节约,接物要谦虚”,而任何一个有德行和操行的人也都应该做到这一点,陈寅恪就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好。他是一个很清贫的人,若放在古代做官,那一定称得上“两袖清风”,他很少与外人打交道,也不喜欢吹嘘自己的事迹,很少有人知道他与鲁迅的关系,这也是因为他极为低调。陈寅恪与鲁迅同窗2年,鲁迅在他的不少作品里,都提到过陈寅恪,然而陈寅恪却对鲁迅只字不提,这样的做法不免让人觉得二人关系并不融洽。但事实并非如此,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也没有什么仇怨,可为何陈寅恪对鲁迅只字不提呢?

鲁迅21岁那年成功考上了官费的留学生,至此开始了前往日本的旅途,而在这次旅途中,他结识了陈寅恪和他的大哥,这一年陈寅恪不过才12岁。陈寅恪出生名门,父亲是维新四公子之一,祖父是一位巡抚。虽然他是一位的公子哥,但他自幼就喜好读书,在读书这一块,他也非常有天赋,这才造就了他12岁便同鲁迅一同前往日本留学。广告白酒放了三年多,还能继续喝吗?幸亏及时听完专家的解释三人乘坐同一艘邮轮到达日本,在同一所学院学习日语,还被分配在了同一间宿舍。鲁迅对兄弟两人十分友善,三人的文学观念也十分相近,不过由于陈寅恪年龄较小,鲁迅与他哥哥成为了知己好友,对待他便是有些像对待弟弟一样。毕竟二人年龄差距较大,所经历的事情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有着差距,思维也有着一定的区别。随后鲁迅弃医从文,便从这里搬到了东京,他开始自学德语,勉强靠着翻译糊口,而陈寅恪由于意外受伤,伤势十分严重,无奈之下,只能回国养伤,二人便从这里分开了。陈寅恪回国后,努力读书,考上了复旦,随后又出国留学,并且开始前往欧洲各国游学。在欧洲游学的15年间,陈寅恪掌握了多门外语,精通各国文字,还对梵文颇有研究。而他之所以学会了这么多语言,并非是因为他刻意去学习掌握多种语言,而是因为他在研究欧洲的历史和文学时,为了方便研究而顺道学习的。但这么多语言也并非是他说一说就能学会的,能够掌握这样强大的语言能力,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精通古中外历史,对宗教有着更为深刻的研究,成为了一代大师。广告长寿老人的经验:晨起不做2件事,睡前远离2件事,养生效果好1914年一战爆发,陈寅恪火速回到了国内,他来到北平投奔大哥。鲁迅在这时在教育部任职,陈寅恪也被聘请为秘书,两人也时常会见面联系,但即使是这样,陈寅恪与鲁迅的关系也没能像大哥和鲁迅的关系那样好。陈寅恪此时也一心只想着研究学问,对外面的政治革命丝毫不感兴趣。鲁迅

欧洲的战火平息以后,陈寅恪再次出国,两人自此以后便再无交集。无论是私下里与朋友畅谈,还是在公共场合中,陈寅恪对于和鲁迅之间的一番交集,都曾未提及过,他也从不评价有关鲁迅的任何事情。反倒是鲁迅经常在他的日记和文章中提到了陈氏兄弟两人。而陈寅恪之所以没有提过鲁迅的原因,是因为他性格孤傲内敛,热衷于学术研究。他不想要沾上鲁迅的光,只想靠着自己的能力成为学术泰斗,而这份真相,晚年的他才说出了口。

晚年陈寅恪

晚年时期,陈寅恪曾经正式公开的回应过此事,由于他与鲁迅的年龄差较大,与鲁迅论谈,容易被他人误认为是谬托知己,而且自己是在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新生血脉,可鲁迅对于传统文化却全盘否定,两人观念不同,不适合过多的评论对方,这也是陈寅恪避而不谈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梦与诗》

《示次儿柔中出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