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 白藜芦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肝脏脂肪变性的进展(国人作品)

 微生态 2021-04-13

推荐:江舜

编译:莫沉

编辑:小菌菌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冯翔教授团队于2020年3月3日在《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上发表题目为《Interactions between resveratrol and gut microbiota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steatosis: A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study in high-fat diet mice》的文章。该研究发现,口服白藜芦醇可以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减轻小鼠体重及肝脏脂质蓄积,同时降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和蛋白(SREBP-1、FAS和ACC)的表达。此外,研究者发现,口服白藜芦醇还能逆转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调节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并且通过粪菌移植实验进行了体内验证。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文章内容

本研究中,为了探讨白藜芦醇能否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从而改善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明显改善HF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增加空腹诱导脂肪因子(fasting-induced adipose factor, Fiaf)基因的表达,同时降低脂肪生成相关基因和蛋白(SREBP-1、FAS和ACC)的表达。此外,白藜芦醇还能逆转HFD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增加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降低Firmicutes和 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此外,研究者采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的方法来验证白藜芦醇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FMT受试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与相应的供体组相似,而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改变和SREBP-1、ACC、FAS等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元来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和研究思路。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膳食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有证据表明,白藜芦醇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具有保护作用。然而,一直以来,其较差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学功能之间仍存在着矛盾。因此,本研究推测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本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干预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可以影响禁食诱导的脂肪因子(fasting-inducedadipose factor, Fiaf)的表达及肝脏的脂质代谢。同时,白藜芦醇也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元来维持肠道微生物的稳态。上述结果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文中重要图片说明

1 |动物实验设计

2 |白藜芦醇处理对小鼠体重、肝功能及肝脏脂质含量及血脂四项的影响

3 |白藜芦醇处理对高脂诱导的菌群失调的影响

4 |高脂诱导及白藜芦醇处理对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5 |白藜芦醇处理的菌群移植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

6 |菌群移植处理对肝脏脂肪变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7 |菌群移植处理对脂肪生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你可能还喜欢

  1.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环境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2.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人体/动物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3. 2019年度回顾 | 技术贴合辑大放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