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学——石瘿、脂瘤、血瘤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1-04-13
图片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图片

 

1、形成瘤的主要病机是

A、邪气偏盛 

B、阴阳失调 

C、阴毒结聚 

D、正气不足 

E、经络阻塞 

2、形成岩的主要病机是

A、邪气偏盛 

B、阴阳失调 

C、阴毒结聚 

D、正气不足 

E、经络阻塞

3、在肿块触诊中,不属癌性肿块特性的是

A、高低不平 

B、坚硬如石 

C、推之不能移动 

D、表面与皮肤粘连 

E、表面光滑 

4、下面各项,不属于岩的病因病机的是

A、情志郁结 

B、六淫之邪 

C、脏腑失调 

D、饮食不节 

E、感受特殊之毒 

5、具有软似绵,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等病变特点的疾病是

A、脂瘤 

B、血瘤

C、筋瘤 

D、肉瘤 

E、骨瘤 

图片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瘤的病因病机。形成瘤的主要病机是邪气偏盛(A对)。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岩的病因病机。形成岩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可知岩是虚证因此是正气不足(D对)。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良性肿物一般表面光滑,而恶性的癌性肿物则通常可触及表面凹凸不平(E对)。癌性肿块符合中医的岩的特点: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ABCD错)。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以及疫毒,不为岩的病因(E对)。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其病因病机有:情志郁结,导致气机失畅,气滞日久,必致血瘀,气滞血瘀长期蕴结,可逐渐形成岩(A错)。六淫之邪,乘虚内侵,导致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留积不散,久之结为岩(B错)。脏腑失调,而致正气虚弱,邪气留滞而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致岩(C错)。饮食不节,恣食辛辣厚味,脾胃受损,不能运化水湿,久积成湿毒;或兼受邪火熬灼成痰,痰浊积聚而为岩(D错)。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生于体表的肿瘤分为6 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肉瘤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于身体各部,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触之柔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可移动,基底较广阔,一般无疼痛(D对)。多发者常见于四肢、胸或腹部,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略硬,压之有轻度疼痛。

图片

图片

细目四  石瘿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瘿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故《三因方》说:“坚硬不可移者,名日石瘿。”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图片
要点二 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1.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

2.诊断

(1)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女多于男,或既往有肉瘿病史。颈前多年存在的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并可出现吞咽时移动受限。可伴有疼痛,若颈丛神经浅支受侵,则耳、枕肩部剧痛。若肿块压迫,引起喉头移位或侵犯喉部神经时,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甚或发生声音嘶哑。若侵蚀气管造成溃疡时,可有咳血。颈部静脉受压时,可发生颈部静脉怒张与面部浮肿。

石瘿的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有时颈部出现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是一些微小而不易触及的乳头状腺癌的最初体征。血行转移多出现在肺和骨。

(2)辅助检查

甲状腺同位素碘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进行B超、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图片
要点三 石瘿的治疗

石瘿为恶性肿瘤,应及早诊断并早期手术治疗。

1.内治法

(1)痰瘀内结证

证候:颈部结块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解郁化痰,活血消坚。

方药: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等。

(2)瘀热伤阴证

证候:石瘿晚期,或溃破流血水,或颈部他处发现转移性结块,或声音嘶哑,形倦体瘦,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

治法:和营养阴。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如出现气阴两虚症状,宜益气养阴,可用黄芪鳖甲汤加减。

2.外治疗法

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阿魏粉敷贴。肿块疼痛灼热者,可用生商陆根捣烂外敷。

第七单元 瘤、岩

图片

细目一  脂瘤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脂瘤的概念

脂瘤是皮脂腺中皮脂潴留郁积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中央有粗大毛孔,可挤出有臭味的粉渣样物。脂瘤并非体表肿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

图片
要点二 脂瘤的诊断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多见于头面部、臀部、背部等皮脂腺、汗腺丰富的部位,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表皮紧张,中央导管开口处呈青黑色小孔,挤压后可有粉渣样内容物溢出,有臭味。脂瘤染毒后可有局部红肿、增大、肿痛,破溃流脓等。

图片
要点三 脂瘤的治疗

脂瘤之小如豆粒者,可暂行观察,不予特殊治疗。脂瘤较大而未染毒者,宜首选手术疗法予以完整切除。脂瘤染毒成脓者要及时予切开引流。伴有全身症状者,可予内服药物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内治

(1)痰气凝结

证候:脂瘤表皮中央有黑点;伴咽喉如有梅核堵塞,胸膈痞闷,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四七汤加减。

(2)痰湿化热

证候:瘤体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跳痛化脓;伴发热,恶寒,头痛,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外治

(1)脂瘤染毒而未成脓者,予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2)脂瘤染毒成脓者,予十字切开引流,清除皮脂、脓液后,用棉球蘸七三丹填塞腔内,待囊壁被腐蚀脱落后,再予生肌散生肌收口,以免复发。

(二)其他疗法

将脂瘤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图片

细目二  血瘤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血瘤的概念

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图片
要点二 血瘤的诊断

1.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在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被压缩,色泽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退色,抬手复原。

2.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肿物有很大压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在瘤内有时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后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图片
要点三 血瘤的治疗

瘤体局限者可行手术切除,中医可辨证论治,或配合外治和其他疗法。

(一)辨证论治

1.内治

(1)心肾火毒证

证候:多见于初生婴儿。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不痛不痒,伴五心烦热,面赤口渴,尿黄便干,易口舌生疮。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

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2)肝经火旺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或胸胁部,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呈红色,易出血,常因情志不遂或郁怒而发生胀痛,可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等症。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肝泻火,祛瘀解毒。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3)脾统失司证

证候:肿瘤体积不大,边界不清,表面色红,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佳等。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解毒。

方药:顺气归脾丸加减。

2.外治

(1)对小面积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可用五妙水仙膏外搽。

(2)清凉膏合藤黄膏外敷,包扎固定,1日换药1次,以促其消散。

(3)若肿瘤出血,可用云南白药掺敷伤口,既可止血,又具消散作用。

(二)其他疗法

1.注射疗法 消痔灵注射液加1%普鲁卡因按1:1混合后注入瘤体,缓慢注入,至整个瘤体稍高起为止。每次用药3-6mL。隔1周可再注射1次。若瘤体尚未发硬萎缩,可用消痔灵2份,普鲁卡因1份,如上法进行注射。

2.手术疗法 孤立病变可行手术切除。对病在头面部者要注意美容,以防术后瘢痕过大。

3.冷冻疗法 适用于浅表较小的血瘤。

4.放射疗法 适用于范围较大的血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