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草明年绿,王孙定当归——第十三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圆满结束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4-13
没/有/一/个/春/天/不/值/得/期/待
春草明年绿
王孙定当归


上   午

诸向阳

4月12日,人文论坛进入到最后一天,上午八点半,首先走进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诸向阳老师《火烧云》的课堂。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诸老师的课,那就是扎实。对课后习题的把握扎实,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扎实,对语文要素的落实扎实,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扎实。

诸老师的课堂没有眼花缭乱的花样设计,而是紧盯识字、背诵、写作等基本功的训练,以此为基点不断向外延伸,无限扩展,真实演绎什么叫“用教材教”,把传统课堂做到极致,堪称典范。朗读指导融入课文理解,背诵练习搬进常规课堂,识字教学渗入文化熏染,扎扎实实研究课后习题,“拳拳到肉”落实语文要素,做到手中有法,心中有人,教学有时候也可以很简单。

孙双金

短暂休息后,本届论坛的最后一位名师大咖孙双金老师带来《古诗两首》的教学展示课。孙老师的课堂历来以情智两全闻名,既有情趣,又含智趣,本节课也不例外。目前统编版教材中选编的古诗语言简练,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意境深远且画面感极强,孙老师精准把握古诗的这几大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诗中贴近生活的字、词展开对画面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内自由驰骋。

同时孙老师以古诗的主题和诗人为基点,向外层层拓展,形成儿童诗、送别诗群文阅读的整合教学,将孤立零碎的教学变成系统、整体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统整的学习习惯。此外,“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设计贯穿始终,不断追问,形成问题串,通过问题营造情境,使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的境界。

伴随着孙老师的一声“下课”,本次人文论坛也进入尾声。教育之路漫漫,有幸与名师名家相遇,有幸与这样一群对教育爱得深沉的同仁相遇。会议虽将结束,但对人文教育的探寻永不止步,春草明年绿,王孙定当归,感谢大家一路相伴,期待明年,我们再见!


听课随感

听课记之二 

虞大明老师教《母鸡》一课,镇定自若,底蕴十足。他用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教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中心段理解课文;其中学生半蹲之姿,模仿母鸡护鸡雏的课堂情境,令人难忘。学生自读、小组讨论交流,情绪高涨。

课后,虞老师的讲座很有见地。他说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用两段美国教育的视频,证实他的观点,“思是辩的内核,辩是思的外壳;思而不辩则枉,辩而不思则妄。”他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深思。

李青霖老师的《走月亮》,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欣赏诗化的语言,体味美好感情,文有意境,课亦有意境,师生共吟诗歌。聆听者仿佛进入了云南静谧的月夜美景。其间有机穿插孙髯公大观楼长联,大理、丽江景物摄影作品,“云南味”十足。课后以《致敬,信仰的力量》为题,讲述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同为云南教师的李青霖讲述张桂梅,是宣传边疆教育的灿然巨星,更是弘扬中国教育的正能量,是“人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崔云宏老师的《两茎灯草》,缓慢低沉的语调,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他抓住了课文凸显的“典型人物”,这一标志性内容,让学生学会从动作、语言、神态、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去塑造人物。从“写人”就是“写事”的理念出发,教授学生写人就是写人物的“典型”事件。他的课扎实,灵动,一条线一条线地织成一张网,一个平面一个平面地构筑起立体的结构。

杨修宝老师的《短诗三首》,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堂课就是一首诗。他从读诗的方法入手,抓住现代诗的形式特点,让学生反复读,并结合冰心先生的散文作品,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领略诗的魅力。他现场激发学生写短诗,制作“星星”卡片,在学生入情入境的诵读中,一堂课达到高潮。杨老师精湛的朗读艺术和配乐技巧,为诗意的课堂锦上添花。

         ——于文广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